目录
考试时间:9.15(星期日)9:00-11:00
满分150 --及格 90 分 百分比查询:70分及格
总分值:150 分,总时限:120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 29 题,每题 2 分,共 58 分)
目标:对23-25 46-50
二、材料分析题(共 3 题,每题 14 分,共 42 分)
目标:34
三、写作题(共 1 题,每题 50 分,共 50 分)
目标 36
重点:1.作文-完全写2-3篇,试一试手---------积累素材(十佳教师)
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分为五大模块:
- 教师职业理念:包括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这些观念是材料分析题的必考内容1。
- 教育法律法规:涉及国家及地方教育政策法规的理解和应用。
-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包括97年和08年两个版本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 文化素养:考查考生的文化常识、艺术成就、文学常识、历史常识和科技常识等。
- 基本能力:包括信息技术、逻辑、阅读和写作能力。
一. 《综合素质》必背考点
1.教育观(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是面向全体的教育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个性化发展,因材施教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答:老师的教学行为是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观,值得肯定。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材料中,...,体现了...的理念。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材料中,...,体现了老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材料中,...,体现了老师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4)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材料中,...,体现了老师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要以老师为榜样,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统一。
2.学生观“以人为本”的内涵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和责权
2)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顺序性:循序渐进
阶段性:根据不同年龄特点分阶段进行不平衡性:把握最佳关键期
互补性:扬长避短
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2)学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1)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
(2)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答:老师的教学行为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值得学习。
(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材料中...,体现了老师把学生看作是发展中的人,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2)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是具有个性和差异的人。材料中,老师针对不同的学生...,体现了老师懂得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独特性,促进个性化发展。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材料中...,体现了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要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教师观:新课改后的改变
1)现代教师角色的转换
(1)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教师要从“教书匠”→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4)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2)教师行为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答:老师的教学行为合理,符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值得学习。
(1)教师决策的转变
-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材料中,老师...,体现了老师积极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2. 从教学和研究的关系上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有两点,结合材料判断)
材料中,老师...,体现了其作为课程的建设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2)教师行为的转变
-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 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不断进行角色转变,不断引导、帮助学生。
4.《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六条内容——三爱两人一终身
1)爱国守法——基本要求
2)爱岗敬业——本质要求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 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 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 并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的安全,关心学生健康。
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道德核心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内在要求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 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 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 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三爱两人一终身)
答: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值得肯定。
(1)老师的行为体现了爱国守法的道德规范。
(2)老师的行为体现了爱岗敬业的道德规范。
材料中,...,体现了“我”对工作高度负责,勤恳敬业。(对教育、班级的一些做法)
(3)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关爱学生的道德规范。
材料中,...,体现了“我”关爱学生。(涉及处理学生问题)
(4)老师的行为体现了为人师表的道德规范。
材料中,...,体现了“我”尊重同事、尊重家长、关心集体。(尊重)
(5)老师的行为体现了教书育人的道德规范。
材料中,...,体现了“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材施教,促进发展行为)
(6)老师的行为体现了终身学习的道德规范。(拓宽自身知识、研究)
二. 备考攻略
1.题型分析
《综合素质》卷面分数总分150分,经过教育部考试中心的线性转化后,满分为120分,合格分数线统一转化为70分,这个70分对应在卷面上也就是90分左右,换句话说,150分的卷子你需要拿到90分。
再换句话说,你只要抓住写作(写完、不跑题)就拿到了一半的分,再背住前面总结的四大考点+做几套往年真题,熟悉下答题套路和模板,你的材料分析就没什么问题了,选择也能得不少了。所以说,把基本盘稳住,这门就没有问题。不必去抠“文化素养”这种细枝末节且浩如烟海的知识点,不划算
2. 复习方法
写作:高中写了三年议论文,大家对这部分应该是驾轻就熟了。考教资写作文,不需要你文笔多好,只要你不跑题、够字数、论据素材恰当即可。我的建议是,大家可以事先对照往年的参考范文,熟悉行文模式,清晰规范。再事先搜集一些案例素材,如公众号《一起考教师》里都有相关推送。(我去年懒得看公号里的小故事......我是直接在网上搜的“十大最美教师”“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这样积累素材的)
大题:背熟必背考点+做真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背考点是肯定拿不到分的,但光背了考点,不清楚材料分析题的答题路数,肯定拿分是拿不全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背完必背考点再做几套真题,熟练答题模板,效率很高。(基本上做个两三套就熟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