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数据通过路由器在网络之间进行转发。如果把交换机理解为在省内发送的快递;路由器就如同出省或者出国的快递。路由器转发数据的时候,自然需要记录一些信息,好比要送的快递应该去往哪里?下一个中转站是谁?该从哪个站发出,等等。。。。。。
路由器的特点
路由器从不关心网络内是如何通信的,而是关心网络之间是如何通信的。路由器指导报文转发消息。报文通过路由器可以确认转发IP报文的路径。路由器是转发报文到目的网段的重要网络设备。
路由器中含有路由表,路由表由多条路由条目组成。路由条目内包含着一些信息:目的网络(报文的去向),掩码(与目的网络标识的同一个网段),出接口(报文离开该路由器的接口),下一跳(报文到达下一个路由器以完成转发达到目的网络)
例如:R1-----------R2(10.1.10/24)
我的报文想要通过R1去R2,那么目的网络就是10.1.10/24,掩码也是目的网络标识的掩码,出接口是R1的出接口,下一跳则是R2与R1相直连接的入接口
上图是一台路由器中所记录的路由条目
路由器属性
除了上述提到的重要路由条目的组成,路由条目中还有很多其他字段,在不同的功能下会起到作用。
下一跳:就是路由器去往目的网络的沿途的第一台路由器的直连接口
注:不是所有路由器都有下一跳,比如直连路由没有下一跳这一说,但是华为设置了直连路由的下一跳为自身的接口。
Cost(开销):指的是到达某个路由所指的目的地址的代价
metric(度量值):(静态和直连路由没有这个概念)动态路由才有这种设置(用来判断路由的路径好坏)
动态路由需要度量值,我们设计时为了避免单点故障因此采取了冗余,也就是到一个目的网络有多个路径。
Preference(优先级):(AD管理距离)范围是0—255,越小的越可靠。我们通过优先级判断该协议是否可靠,那个协议可靠就会优先运行谁
注:每个协议都有优先级。例如:直连为0,静态为60,OSPF协议的内部为10,外部150,还有其他协议等等。
路由信息获取方式
路由类型有以下几种:
直连路由:直连路由由设备自动生成,指向连接它的直连网络。
静态路由:由网络管理员手动配置路由条目,路由会直接指向管理员配置好的路径。
动态路由:路由通过各种协议动态地获取路由的路径。
注:一般我们在网络中是动静态结合起来进行配置的,具体问题需要分析需求。
缺省路由:一般为(0.0.0.0/0)它也叫做默认路由,他可以指向任何网络,一般用在企业网的网络出口上,可以让出口设备转发IP报文到任意的网络中。
路由分为缺省路由和明细路由,当报文没有在路由表中找到可以匹配到它具体的路径的时候,就会使用它。如果报文目的地址不能与路由表的任何目的地址相匹配,该报文由缺省路由发送。
上图是一个简单的静态路由
后续
我们得知如果路由器想要转发一个数据,那么一定要具备以上提到的信息,这样才能正确转发报文。但是路由器是怎么知道路径的?如此庞大规模的网络,路由器是如何得知确切的路径的呢?还有什么IP协议簇中的协议在配合我们进行网络层的传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