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顾
1880年,贝尔发明“光电话”
1960年,激光器被发明
激光器提供了窄带光辐射源,适用于做信息载体,使光通信系统的信息容量有所提升。
此后,非导引的光通信系统(无光纤)很快得到了发展(通过光束在大气中传输,进行通信)。
这种系统的正常工作取决于洁净的大气、发送机和接收机之间可直视的路径。(缺点)
并不是所有的光纤通信系统都需要激光器作为光源,在很多情况下,使用宽谱的发光二极管是合适的。
基本光纤通信系统
基本构成:
发送机,接收机,信道(这个学过高中生物的应该有印象,有个同字不同义的定义)。
信道(两类):
非导引信道:大气
被导引信道:导电传输结构(包括双导线传输线、同轴电缆以及矩形波导(神仙器件,我学不知道))
被引导信道的
缺点:比大气信道成本更高(挺显然的)
优点:可以保密;不受制于天气;有能力将传输的信息置于物理结构的内部、其下或其周围。
ps:光纤波导则不仅仅限于这些优点(还在开发中,前途无可限量)
信源
较为常见的就是将非电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变换器,比如麦克风🎙、摄像机。
ps:在任何情况下,无论是在电通信还是光通信中,信息在传输之前必定是电形态。
调制器
两个主要功能:
1.将电信号转换成适合传输的形态
2.将这种信号加载到由载波源产生的载波上
调制格式有模拟和数字两种不同类型。
调制格式的选择是任何系统设计都必须首先做出的决定。
载波源
载波:
载波源产生携带信息并与之一起传播的波。
ps:在射频通信系统中,载波由电振荡器产生;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则使用半导体激光器(LD)或发光二极管(LED)产生光载波。这两个器件都是光振荡器。
bug:存在功率限制,传输损耗使传输距离受限,传输信息量受限。
信道耦合器
功能:将功率送进信道。
对于大气光通信系统,信道耦合器是一组透镜,用来准直光束,使其对准接收器。
在光纤通信系统中,耦合器需要有效地将来自光源的已调制光束传送给光纤。
ps:除非光纤足够粗,否则无法接受所有光线。
信道
适宜的信道特征:低衰减,较大的光接收角。
光放大器
可以放大弱信号的功率
中继器(再生器)
将微弱的并已经失真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然后还原成原来的数字脉冲串,以便进一步传输。
ps:中继器只能用在数字系统中;光放大器对模拟和数字信号都是适用的。
PS:光放大器只能补偿信号的衰减,中继器却可以重建数字信号的幅度和波形。
失真:
检测器
解调:
将从信道接收到的信息从载波上分离出来。
常见的光检测器:
各种不同设计的半导体光电二极管。
光检测器的重要特征:
小尺寸,低成本,长寿命,低功率损耗,对光信号的高灵敏度,对光功率快速变化的快速时间响应。
信号处理器
对模拟传输来说,信号处理器仅包括对信号的放大和滤波。
对于数字系统,处理器除了有放大器和滤波器还必须有判决电路。
如果源信息是模拟的,那么数字信号处理器还必须对“0”、“1”输入数字序列进行解码。这个过程由数/模转换器完成(可以再现信息的初始电形式)
信宿
信宿器件在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与在大气通信中的应用并无差异,所以并不存在什么好创新的地方,这里我就不多介绍了。
光纤通信系统的优点(对比金属电缆系统)
运行方面:相差无几
维护费用:光纤断裂后一般需要整根更换,需要更多时间,和更专业的技能。
1.光纤和光缆有着惊人的机械强度,而且十分柔软
2.光纤导引的光的损耗几乎可以忽略
3.额外的塑料覆层增强了光纤传输线的抗张强度
4.光纤、玻璃、塑料都是绝缘体(金属电缆显然是金属,这不用多说吧),所以无论是自身发送信号还是外部电磁辐射,都不会在光纤中产生电流(但是电缆却会,高中物理里面的涡流概念;而且电缆由于导电,什么雷电什么的大家应该在新闻上都有听说过,无关紧要就不过多解释。),这就减少了功率消耗,也避免了避雷这一额外问题。
5.信息保真性更强(通信的安全性和私密性):光纤的光波限制在纤心内,所以在传输过程中没有泄露,也就不会出现干扰其他光纤中的信号的现象(但当数条电缆并行/平行时,就会出现相互干扰的情况,原理好像和4.中的差不多)
ps:4+5:抗射频干扰(RFI),抗电磁干扰(EMI)
6.光传播速度很快,光功率改变很容易就被感知到(前提:灵敏的接收器),及时警报入侵发生
7.在同样环境下,玻璃(常见光缆)的抗腐蚀效果比铜线(常见电缆)好,且水无法浸透玻璃。所以光纤通信系统可以建设于地下甚至海底(第一个横跨大西洋的光纤通信系统于1988年底开通运行)
8.光纤在高温环境不存在电阻变化等影响通信的情况
9.光纤的重量也更轻(再军事领域也应用广泛)
我们可以深入思考的方向
1.脉冲展宽限制了光纤的最高传输速率(脉冲展宽与5.信号失真原理一样。但是涉及更专业的知识,待我抽时间好好了解一下再同大家解释,估计是没有什么写到论文以及被我们探讨的价值)
2.光纤的制造方法(我们可以思考如何改进这些方法,或者更好创造一个不一样的方法(不一定要比以下这些都好,但最好要有一两点可取之处,比如:更省钱,操作更简单,耗时更少,成品率更高……))
<双坩埚法
<管中棒法
<掺杂沉积石英法
<外部沉积法
<轴向沉积法
<内部沉积法
3.提升光纤机械强度/抗张强度的方法
<制作材料:二氧化硅/高分子化合物
<钢心光纤
<覆层保护
4.但是高温会使光缆表面的塑料覆层熔化(而光纤裸露失去保护,就可能使光纤变形(这会使传输损耗增加),以致破损)
<塑料覆层的化学材质
<尝试找到提高耐受温度的方法
5.耦合器的矛盾之处:较大接收角(光源一般在一个较大的角度范围内发射光,接收角越大,接收到的光线越多)和低的信号失真(接收角越大,会使输入进来的光线沿不同路径传输,随着传输距离变大,信号就会开始错开,导致失真)
<我们可以从接收角入手,计算出折中性比较强的角度
<了解耦合器的作用原理,看能否找到更优解
ps:因为光纤的尺寸通常很小(考虑成本、重量等),直径通常不超过50um,所以不考虑通过增粗光纤增大接收角的方法。
耦合器常见损耗(对这方面思考论题感兴趣的可以下去查查相关资料):
<反射损耗
<面积失配损耗
<封装比损耗
<数值孔径损耗
6.待续…………
<看完光纤通信简单介绍的友友们,如果有其他想法其他思考方向欢迎分享。
<这个笔记是我自己整理的,有点仓促,可能有不少打错字的地方,可能会造成理解上的误差,如果有影响阅读的地方,还请指正。
<做这个笔记是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基本了解光纤通信系统的构成,我们后续的讨论将会从其中某一结构的某一方面展开。
<这只是一个简介,如果有希望对某一更深入了解的,欢迎联系我,可以直接留言看,也可以和我一起讨论讨论~大家都是新学者~思想的碰撞💥使我兴奋!
最后最后:笔记源自《光纤通信》第五版,约瑟夫,电子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