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存储器
ROM只读存储器,断电信息不会丢失,不能随机改写或存入。手机上的存储空间。
RAM随机存储器,信息可读可写,断电信息会消失。手机上的运行空间。2
2MAC
MAC地址通常指计算机的(如网卡、无线网卡等网络接口)的地址。
3传输介质
传输介质,用于传输数据信号的物理通路或媒介。
有线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
无线传输介质,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
4LCD
LCD 是指液晶显示器
5MIPS
MIPS(每秒百万条指令)是用于衡量计算机系统的运算速度指标
一个汉字所占字节数为 2 字节,一个全角英文字符所占字节数也为 2 字节,所以它们所占字节数的比值为 1:1。
6OSI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OSI(开放系统互连)
参考模型
物理层(Physical Layer)
这是 OSI 模型的最底层。它主要负责处理物理介质上的信号传输,包括电缆、光纤、无线信号等。
物理层定义了诸如电缆的类型(如双绞线、同轴电缆)、接口的形状(如 RJ - 45 接口)、信号的电平(如高电平表示 1,低电平表示 0)等物理特性。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是将物理层接收到的原始信号转换为数据帧,并进行错误检测和纠正。它把物理层提供的可能出错的物理连接改造成逻辑上无差错的数据链路。例如,以太网(Ethernet)协议就是在数据链路层工作的。它使用 MAC地址来识别网络中的设备,MAC 地址是每个网络设备(如网卡)的唯一标识符,就像设备的身份证号码一样。数据链路层还负责处理帧的同步、流量控制等功能。
网络层(Network Layer)
网络层负责将数据从源节点传输到目标节点,主要功能包括寻址和路由选择。它使用 IP地址来确定数据的发送路径。例如,当你在互联网上访问一个网站时,网络层会根据目标网站服务器的 IP 地址和当前网络的拓扑结构,选择最佳的传输路径,将数据包从你的计算机发送到目标服务器。IP 协议是网络层最重要的协议之一,另外还有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等协议,用于网络诊断和错误报告。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通信服务,确保数据能够正确地从源应用程序传输到目标应用程序。它主要有两种协议:TCP和 UDP。TCP 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协议。它通过建立连接、确认机制、重传机制等来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例如,在发送电子邮件时,通常使用 TCP 协议来确保邮件内容完整无误地到达收件人的服务器。UDP 则是一种无连接的、不可靠的传输协议,它更注重传输的效率,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较高但对数据完整性要求相对较低的应用,如在线视频流、实时游戏等。
会话层(Session Layer)
会话层负责建立、维护和管理会话。它允许不同主机上的应用程序之间进行对话,就像电话接线员建立和管理两个用户之间的通话一样。例如,在远程登录(Telnet)或文件传输(FTP)等应用中,会话层会协调通信双方的会话建立过程,包括会话的开始、结束以及会话过程中的暂停和恢复等操作。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
表示层主要处理数据的表示、转换和加密等功能。它使得通信双方能够理解对方的数据格式。例如,它可以将数据从一种编码格式(如 ASCII)转换为另一种格式(如 EBCDIC)。在安全通信方面,表示层可以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以确保数据的保密性。例如,当你通过安全的网页(https)访问银行网站时,表示层会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防止信息泄露。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应用层是 OSI 模型的最顶层,它直接面向用户的应用程序。这一层提供了各种网络应用服务,如 HTTP(用于网页浏览)、SMTP(用于电子邮件发送)、DNS(用于域名解析)等。例如,当你在浏览器中输入一个网址时,应用层的 HTTP 协议会将你的请求发送到相应的服务器,并将服务器返回的网页内容显示在浏览器中。
7分区
扩展分区:是一种特殊的主分区,不能直接用于存储数据,主要作用是突破主分区数量限制,用来划分逻辑分区。简单来说,它是逻辑分区的 “容器”。
逻辑分区:是在扩展分区内部划分出来的分区,用于存储文件和数据,能让用户更灵活地管理磁盘空间。
一个扩展分区可以划分成为多个逻辑分区、
8磁道
磁道定义
磁道是磁盘(如硬盘、软盘等存储设备)表面上的一圈一圈的圆形轨道。这些磁道从磁盘的最外圈开始,依次向圆心方向编号,最外圈一般是磁道 0,越往内磁道编号越大。
结构特点
磁道是同心圆环形状,每个磁道都有一定的宽度。
数据存储方式
数据在磁道上是顺序存储的。当存储数据时,磁头会沿着磁道移动,将数据以二进制的形式记录在磁道的磁性涂层上。磁道的存储密度是有限的,越靠近磁盘中心的磁道周长越短,所以存储的数据量相对较少。
与其他磁盘概念的关系
磁道与扇区紧密相关。扇区是磁道的一部分,每个磁道被划分为若干个扇区。
9调制解调器
定义
调制解调器(Modem)是一种能够将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进行相互转换的设备。“调制” 是指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解调” 则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
10中央处理器
定义与基本概念
中央处理器(CPU)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组等部分组成。
主要组成部分
运算器
运算器是执行算术和逻辑运算的部件。它能够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算术运算,也能进行与、或、非等逻辑运算。运算器的核心是算术逻辑单元(ALU),它接收来自寄存器组的数据,执行运算操作后,再将结果送回寄存器组。
控制器
控制器是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指挥中心。它负责从内存中读取指令,对指令进行译码,然后根据译码结果产生控制信号,协调计算机各个部件的工作。控制器通过程序计数器(PC)来跟踪下一条要执行的指令的地址,确保指令按照正确的顺序执行。
寄存器组
寄存器组是 CPU 内部的高速存储单元,用于暂时存放指令、数据和地址等信息。寄存器的读写速度比内存快很多,它可以减少 CPU 访问内存的次数,从而提高计算机的运行效率。
工作过程
CPU 的工作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取指令、指令译码、执行指令和存储结果四个阶段。
性能指标
主频:也称为时钟频率,是指 CPU 内部时钟信号的频率,单位是赫兹(Hz)。主频越高,CPU 在单位时间内执行的指令数可能就越多。
字长:字长是指 CPU 一次能够处理的数据位数。常见的字长有 32 位和 64 位。字长越长,CPU 能够处理的数据精度越高,在处理大数据量和复杂运算时就更有优势。
缓存(Cache)大小:缓存是位于 CPU 和内存之间的高速缓冲存储器,用于存储 CPU 近期可能会频繁使用的数据和指令。缓存大小会影响 CPU 的性能,较大的缓存可以减少 CPU 访问内存的次数,提高数据获取的速度。
与其他组件的关系
CPU 还与输入 / 输出(I/O)设备相互协作,通过控制 I/O 控制器来实现数据的输入和输出。
11面向对象
核心概念
面向对象是以对象为中心的编程方法。对象包含数据(属性)和操作数据的方法,就像把东西和对东西做的事放在一起。
主要特点
封装:把对象内部细节藏起来,只给外面必要接口,像黑盒子一样,通过特定接口来用。
继承:新类(子类)可以从已有类(父类)获取东西,还能加自己的或者改父类的。
12FTP(文件传输)
FTP 采用客户端 - 服务器(C/S)模式。
五个转换步骤 数据,数据段,数据包,数据帧,比特
13ISP
是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提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