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起源与诞生(20 世纪 50 年代以前):
- 古代神话和传说中就有对智能机械和人造生命的想象,如希腊神话中的机械人塔洛斯。
- 19 世纪,乔治・布尔的《思维规律的研究》、弗雷格的《概念文字》以及伯特兰・罗素和怀特海的《数学原理》等著作在数理逻辑研究上取得突破,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麦卡洛克和皮茨于 1943 年提出人工神经网络的概念并构建了人工神经元的 MP 模型,开创了人工神经网络研究的时代。赫伯学习规则以及 1946 年世界上第一台数字式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也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起到很大帮助。
- 图灵在二战结束后提出 “图灵机” 概念,即虚拟机器替代人脑进行数学运算的设想,并在英国政府支持下设计出支持存储程序的巨型电子计算机 ——“艾斯”,还研发出世界上第一个 AI 国际象棋程序,这是早期 AI 的诞生标志。
- 诞生阶段(20 世纪 50 年代 - 60 年代):
- 1956 年,美国达特茅斯学院举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学术讨论会,麦卡锡、明斯基、纽厄尔、西蒙等众多专家学者参与,首次提出了 “人工智能” 的术语,标志着人工智能这门新兴学科的诞生。会后,美国很快形成了 3 个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中心,即以西蒙和纽厄尔为首的卡内基 — 梅隆大学研究组、以麦卡锡和明斯基为首的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组、以塞缪尔为首的 IBM 公司研究组。
- 这一时期的重要成果包括:1956 年,第一个启发程序 “逻辑理论机” 由纽厄尔、西蒙、肖合作研制成功,开创了用计算机模拟人的高级智能活动的先例;1959 年,德沃尔与约瑟夫・英格伯格联手制造出第一台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