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又接触了一种IDE,在设置输入模式时突然想到了解一下具体原理。
输入模式一般有两种:上拉输入和下拉输入;从现象看,上拉输入模式在未连接电路时,电平为高电平;下拉输入模式在未连接电路时,电平为低电平。我们知道了这两种输入模式原本的电平状态,依此确定我们的功能与代码,判断电平的变化。
为什么选择这两种输入模式
若我们不使用这两种输入模式,以按键电路来举例。当我们读取电平时,我们可能读取到的是0也可能是1,是一种未知的不稳定的状态,此时我们没法通过读取电平的方式来确定按键按下与否,因为原本电平高低无法确定,可能会误触发代码判断。
上拉输入模式和下拉输入模式到底是什么?
上拉输入:连接上拉电阻,当电路未连接时,引脚读取电平是稳定的高电平。在没有外部信号(或外部信号为高阻态)时,通过上拉电阻将输入端拉至一个确定的电平(通常是高电平)。
下拉输入:连接下拉电阻,当电路未连接时,引脚读取电平是稳定的低电平。通过将输入引脚连接到地(GND)通过一个下拉电阻,当没有外部信号连接时,下拉电阻将把输入引脚拉低到逻辑低电平。下拉电阻的存在形成了一个电流路径,从输入引脚通过下拉电阻到地,从而保持输入引脚在低电平状态。
在设计电路时我们需要设计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吗?
电阻在这两个模式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一般情况下单片机或者芯片都有内置上拉或者下拉电阻,我们只需要通过代码设置就可以实现,省略了外接上拉的、下拉的电阻。
总结
上拉输入和下拉输入可以增强电路稳定性、抗干扰能力强、减少误触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