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可惜了,四面字节跳动,我的offer竟被一道“算法题”给拦截了

输出: false

第一眼看到这道题,我去,这么简单,稳了(因为一面的时候,刚刚被面试官怼过勇者斗恶龙的DP题,在 leetcdoe 属于 hard 级别)。

于是我也不假思索直接用来解决了,相信 99% 都会用栈解决吧?这里我稍微说一下过程吧,步骤如下:

1、在遍历字符串的过程中,遇到 “(” 就让它入栈,遇到 “)” 就判断下栈里面有没有 “(” :

(1)、如果有,则把处于栈顶的 “(” 弹出,相当于和 “)” 进行匹配,然后继续往后遍历字符串

(2)、如果没有,则匹配失败。相当于字符串的最前面出现了 “)”,显然这是不合理的。

2、当字符串遍历完成,判断栈是否为空,如果为空则表示字符串有效,否则无效。

为了兼顾小白,我该给你们画了个图演示,,,,我太良心了。

代码如下所示:

public static boolean isValid(String s){

if(s == null || s.length() < 1)

return true;

int n = s.length();// 字符串长度

// 创建一个栈来装字符

Stack stack = new Stack<>();

// 遍历字符串

for(int i = 0; i < n; i++){

// 获取字符串的第 i 个字符

char c = s.charAt(i);

if(c == ‘(’){

stack.push©;

}else{

if(stack.isEmpty())

return false;

else

stack.pop();

}

}

// 判断是否为空

if(stack.isEmpty())

return true;

return false;

}

接着面试官说我这道题的空间复杂度是 O(n),问我能优化一下吗?

说实话,如果你做过 leetcode 的第 20 题,可能你的脑子会被定向也不一定,因为那道题用栈来处理就是最优解的了。不过这道题属于简化版,其实可以把空间复杂度优化成 O(1),大家可以想一下哦。

由于我们栈里面存放的都是同一种字符 “(” ,其实我们可以用一个变量来取代栈的,这个变量就记录 “(” 的个数,遇到 “(” 变量就加 1,遇到 “)” 变量就减 1,栈为空就相当于变量的值为 0。

当时脑子有点不知为啥,就马上想到这个方法了,于是一分钟就修改好了代码,如下:

public static boolean isValid(String s){

if(s == null || s.length() < 1)

return true;

int n = s.length();// 字符串长度

// 用来记录遇到的 “(” 的个数

int sum = 0;

// 遍历字符串

for(int i = 0; i < n; i++){

// 获取字符串的第 i 个字符

char c = s.charAt(i);

if(c == ‘(’){

sum++;

}else{

if(sum == 0)

return false;

else

sum–;

}

}

return sum == 0 ? true : false;

}

这样子的话,时间复杂度为 O(n),空间复杂度为 O(1)。

接着面试官就继续就这道题继续加大难度,问题改为如下

给定一个只包含 ‘(’ 和 ‘)’ 的字符串,找出最长的包含有效括号的子串的长度。

示例 1:

输入: “(()”

输出: 2

解释: 最长有效括号子串为 “()”

示例 2:

输入: “)()())”

输出: 4

解释: 最长有效括号子串为 “()()”

其实这道题就是 leetcode 的原题,第 32 题,难度为 hard。

这道题由于我之前做过,微微一笑,假装用严肃的表情思考一下,然后马上给出了思路,刚开始我是用暴力法的。

1、暴力法

暴力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最开始把第一个字符当做最长有效括号的首字符来遍历字符串,接着把第二个字符当做最长有效括号的首字符来遍历字符串,接着把第三个字符…

例如对于 s = “( ) ) ( ( ) )”。

把第一个字符作为首字符,则 max = 2 (遇到第三个字符 ‘)’ 就匹配不了了) 把第二个字符作为首字符,则 max = 0 (一开始就是 ‘)’,显然啥也匹配不了) 把第三个字符作为首字符,则 max = 0 把第四个字符作为首字符,则 max = 4 … 这种做法的时间复杂度为 O(n^2),空间复杂度为 O(1)

基本上面那道题一样,只是做了 n 次遍历。

接着面试官问,还能优化吗?

早就知道会问优化的了,我自己之前也做过这道题,于是假装思考了一下,马上给出了优化。

2、优化

这道题的优化版本我们仍然是用栈来做,不过入栈的时候,不是让 “(” 入栈,而是让 “(” 的下标入栈。步骤如下:

1、先把 -1 放入栈内。(至于为什么?看到后面你就知道了) 2、、对于遇到的每个 ‘(’ ,我们将它的下标放入栈中。 3、对于遇到的每个 ‘)’ ,我们弹出栈顶的元素并将当前元素的下标与弹出元素下标作差,得出当前有效括号字符串的长度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继续计算有效子字符串的长度,并最终返回最长有效子字符串的长度。

看不懂?没事,我弄个例子画几个图,例如 s = “( ) ) ( ( ) )”,并且用变量 max 来保存最长有效字符串的程度,i 表示当前字符串的下标

0、初始化:max = 0; i = 0。-1 放入栈内

1、i = 0,s[i] = ‘(’,下标 i = 0 入栈

2、i = 1,s[i] = ‘)’,出栈; i - 栈顶元素 = 1 - (-1) = 2,此时 max = 2

3、i = 2,s[i] = ‘)’,出栈;这个时候要注意:由于 -1 出栈后,栈顶没有元素了,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必须把 ‘)’ 的下标入栈,相当于最开始的初始化。

4、i = 3,s[i] = ‘(’,入栈;

5、i = 4,s[i] = ‘(’,入栈;

6、i = 5,s[i] = ‘)’,出栈;i - 栈顶 = 5 - 3 = 2;此时 max = 2;

7、i = 6,s[i] = ‘)’,出栈;i - 栈顶 = 6 - 2 = 4;此时 max = 4;

8、遍历结束,最长有效括号为 4。

看不大懂?没事,看下代码加深理解了,代码如下:

public int longestValidParentheses(String s) {

int max = 0;

Stack stack = new Stack<>();

stack.push(-1);

for (int i = 0; i < s.length(); i++) {

if (s.charAt(i) == ‘(’) {

//下标入栈

stack.push(i);

} else {

// 出栈

stack.pop();

// 看栈顶是否为空,为空的话就不能作差了

if (stack.empty()) {

stack.push(i);

} else {

// i - 栈顶,获得档期有效括号长度

max = Math.max(max, i - stack.peek());

}

}

}

return maxans;

}

这种做法的时间复杂度为 O(n),空间复杂度为 O(n),能想到用栈来处理,算是很不错的了。

最后一击

我以为我给出这个解法算是可以的了,面试官应该换一道题的了,然后,面试官又来了一句:还能再优化吗?。这个时候我陷入了沉思…

看文章的各位大佬们可以想一想在空间上是否还能优化,因为在时间上是不可能优化的了。

想了一会,居然不可以用栈,优化的方案肯定是类似于上面那道题一样,用记录数量的变量来代替栈,然后就被我想出了,具体如下:

实际上,这道题仍然可以像上面那样,用变量来代替栈来优化,不过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两个变量,我们假设变量为 left 和 right。

我们在从从左到右遍历字符串的过程中,用 left 记录 ‘(’ 的数量,用 right 记录 ‘)’ 的数量。并且在遍历的过程中:

1、如果 left == right,显然这个时候 right 个 ‘)’ 都将一定能够得到匹配。所以当前的有效括号长度为 2 * right。然后更新 max。

2、如果 left < right,显然这个时候部分 ‘)’ 一定得不到匹配,此时我们把 left 和 right 都置为 0。

**当遍历完字符串,我们是否就得到最大长度的有效括号了呢?**大家可以想一下
自我介绍一下,小编13年上海交大毕业,曾经在小公司待过,也去过华为、OPPO等大厂,18年进入阿里一直到现在。

深知大多数Java工程师,想要提升技能,往往是自己摸索成长或者是报班学习,但对于培训机构动则几千的学费,着实压力不小。自己不成体系的自学效果低效又漫长,而且极易碰到天花板技术停滞不前!

因此收集整理了一份《2024年Java开发全套学习资料》,初衷也很简单,就是希望能够帮助到想自学提升又不知道该从何学起的朋友,同时减轻大家的负担。img

既有适合小白学习的零基础资料,也有适合3年以上经验的小伙伴深入学习提升的进阶课程,基本涵盖了95%以上Java开发知识点,真正体系化!

由于文件比较大,这里只是将部分目录截图出来,每个节点里面都包含大厂面经、学习笔记、源码讲义、实战项目、讲解视频,并且会持续更新!

如果你觉得这些内容对你有帮助,可以扫码获取!!(备注Java获取)

img

最后

终极手撕架构师的学习笔记:分布式+微服务+开源框架+性能优化

image

《互联网大厂面试真题解析、进阶开发核心学习笔记、全套讲解视频、实战项目源码讲义》点击传送门即可获取!
点,真正体系化!**

由于文件比较大,这里只是将部分目录截图出来,每个节点里面都包含大厂面经、学习笔记、源码讲义、实战项目、讲解视频,并且会持续更新!

如果你觉得这些内容对你有帮助,可以扫码获取!!(备注Java获取)

img

最后

终极手撕架构师的学习笔记:分布式+微服务+开源框架+性能优化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Rt7caBbe-1713629968763)]

《互联网大厂面试真题解析、进阶开发核心学习笔记、全套讲解视频、实战项目源码讲义》点击传送门即可获取!

  • 18
    点赞
  • 2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实现正四面体的透视投影动态隐线算法,需要以下步骤: 1. 定义正四面体的顶点坐标和连接关系。 2. 根据相机位置和视角计算出每个顶点在屏幕上的坐标。 3. 对于每个面,判断其是否朝向相机,如果是则不需要绘制,否则需要进行透视投影。 4. 对于每个面,判断其是否需要显示边界,如果需要则进行动态隐线算法。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 Java 代码实现: ```java import java.awt.*; import java.awt.event.*; import java.awt.geom.*; import javax.swing.*; public class Tetrahedron extends JPanel implements ActionListener {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WIDTH = 800;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HEIGHT = 600;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SIZE = 100;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X = {0, 0, SIZE/2, -SIZE/2};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Y = {0, SIZE, -SIZE/2, -SIZE/2};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Z = {{0, SIZE/2, SIZE/2, SIZE/2}, {0, 0, SIZE/2, -SIZE/2}, {0, 0, -SIZE/2, SIZE/2}, {0, -SIZE, 0, 0}};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CONNECT = {{0, 2}, {0, 3}, {0, 1}, {1, 2}, {1, 3}, {2, 3}}; private double angle = 0; private Timer timer = new Timer(30, this); public Tetrahedron() { setPreferredSize(new Dimension(WIDTH, HEIGHT)); timer.start(); } @Override public void paintComponent(Graphics g) { Graphics2D g2d = (Graphics2D)g; g2d.setRenderingHint(RenderingHints.KEY_ANTIALIASING, RenderingHints.VALUE_ANTIALIAS_ON); g2d.clearRect(0, 0, WIDTH, HEIGHT); // calculate vertex coordinates double sin = Math.sin(angle); double cos = Math.cos(angle); int[][] coords = new int[4][2]; for (int i = 0; i < 4; i++) { int x = X[i]; int y = (int)(Y[i]*cos - Z[i][0]*sin); int z = (int)(Y[i]*sin + Z[i][0]*cos); coords[i][0] = x; coords[i][1] = (int)(y*cos - z*sin); } // draw edges g2d.setColor(Color.BLACK); for (int[] conn : CONNECT) { int x1 = coords[conn[0]][0] + WIDTH/2; int y1 = coords[conn[0]][1] + HEIGHT/2; int x2 = coords[conn[1]][0] + WIDTH/2; int y2 = coords[conn[1]][1] + HEIGHT/2; if (isVisible(x1, y1, x2, y2)) { g2d.drawLine(x1, y1, x2, y2); } } angle += 0.05; } private boolean isVisible(int x1, int y1, int x2, int y2) { boolean visible = true; for (int[] conn : CONNECT) { int x3 = X[conn[0]]; int y3 = Y[conn[0]]; int z3 = Z[conn[0]][0]; int x4 = X[conn[1]]; int y4 = Y[conn[1]]; int z4 = Z[conn[1]][0]; if (isIntersecting(x1, y1, x2, y2, x3, y3, z3, x4, y4, z4)) { visible = false; break; } } return visible; } private boolean isIntersecting(int x1, int y1, int x2, int y2, int x3, int y3, int z3, int x4, int y4, int z4) { double t = ((x3-x1)*(y4-y3) - (y3-y1)*(x4-x3))/((x2-x1)*(y4-y3) - (y2-y1)*(x4-x3)); double s = ((x2-x1)*(y3-y1) - (y2-y1)*(x3-x1))/((x2-x1)*(y4-y3) - (y2-y1)*(x4-x3)); if (t >= 0 && t <= 1 && s >= 0 && s <= 1) { int z1 = (int)((1-t)*z3 + t*z4); int z2 = (int)((1-s)*z3 + s*z4); if (z1 < z2) { return true; } } return fals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JFrame frame = new JFrame("Tetrahedron"); frame.setDefaultCloseOperation(JFrame.EXIT_ON_CLOSE); frame.getContentPane().add(new Tetrahedron()); frame.pack(); frame.setVisible(true); } @Override public void actionPerformed(ActionEvent e) { repaint(); } } ``` 在这个代码中,我们首先定义了正四面体的顶点坐标和连接关系,然后在 `paintComponent` 方法中计算出每个顶点在屏幕上的坐标。接着,我们绘制正四面体的边界,对于每条边,我们判断其是否需要进行透视投影和动态隐线算法。最后,在 `actionPerformed` 方法中更新角度并重绘图形。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