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互联网公司在CPU和显卡领域的发展历程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重要里程碑。
1. 英特尔(Intel):
- 1968年成立,最初几年主要致力于半导体存储器的研发和生产。
- 1971年推出世界上第一款微处理器4004,奠定CPU研发基础。
- 1980-1990年代推出8086、80286、80386等一系列CPU产品,逐渐在个人电脑CPU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 21世纪继续推出性能更强、功耗更低的CPU产品,如Core系列处理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并积极拓展业务至物联网、人工智能等。
2. 超威半导体(AMD):
- 1969年成立,1975年进入微处理器市场,推出Am286、Am386、Am486等产品。
- 2000年后推出速龙、皓龙等CPU系列取得商业成功,但随后因市场决策失误等原因陷入低谷。
- 2014年后通过内部重组和对产品持续投入,如锐龙系列处理器,重新获得市场认可。
3. 英伟达(Nvidia):
- 1993年成立,最初专注于PC图形业务。
- 1998年后,Nvidia开始将业务重心转向高端游戏卡市场,并逐渐扩大对AMD的市占率领先优势。
- 2009年起,公司每两年刷新一次游戏GPU架构,优异的硬件性能和兼容性使其在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
- Nvidia不仅在GPU领域取得成功,还在AI芯片市场成为领军者。
4. 其他互联网公司:
- 百度自主研发了昆仑系列AI芯片,适用于云计算和边缘计算场景。
英特尔最新的处理器系列,代号第14代酷睿,具有以下特点:
1. 核心和线程数:这些处理器包括最高24核32线程的型号,如酷睿i9-14900,以及20核28线程的型号,如酷睿i7-14700。这些处理器在多核性能方面有显著提升。
2. 频率:睿频频率可高达5.8 GHz,相比前代产品有小幅提升,从而提高了游戏性能和多任务处理性能。
3. 内存支持:这些处理器最高支持192 GB的DDR5-5600/DDR4-3200MT/S内存,向下兼容当前的英特尔600和700系列芯片组。
4. 连接技术:支持英特尔Killer Wi-Fi 7(5 Gig)和英特尔Killer Wi-Fi 6E(Gig),以及PCIe Gen 5.0/Gen 4.0和Thunderbolt 4,提供高达40 Gbps的带宽。
5. 功耗和AI性能:新一代AI PC酷睿Ultra处理器在能效方面有显著提升,相较于前代产品,功耗最高可降低40%,AI算力提升3倍。
6. 应用场景:这些处理器适用于高性能主流轻薄本、游戏玩家、创作者和专业人士,提供卓越的计算性能和便携性。
创作内容来自网络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