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外卖Android平台化架构演进实践

架构大致如图:

image

这是一种灵活、优雅的设计,能够实现部分代码的复用,并能解决两端基础库和UI等差异。这个方案在首页和二级频道页的部分模块使用了一段时间,但是因为学习成本较高等原因推广比较缓慢。另外,这个时期平台化已被提上日程,业务痛点决定了我们必须快速实施模块整体的拆分和复用,而优雅的设计模式并不适合解决这一类问题。即使从复用性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设计也会使得业务开发变得更为复杂、调试困难,对于新人来说难以胜任,最终推广落地困难。

中间层实践

通过多次实践,我们认识到要实现两端代码复用,基础库的统一是必然的工作,是其他一切工作的基础。否则必然导致复杂和难以维护的设计,最终导致两端复用无法快速推进下去。

计算机界有一句名言:“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增加一个中间层来解决。”(原始版本出自计算机科学家David Wheeler)我们当然有想过通过中间层设计屏蔽两端的基础库差异。例如网络库,外卖App基于Volley实现,外卖频道基于Retrofit实现。我们曾经在Volley和Retrofit之上封装了一层网络框架,对外暴露统一的接口,上层可以切换底层依赖Volley或是Retrofit。但这个中间层并没有上线,最终我们将两端的网络库统一成了Retrofit。这里面有多个原因:首先Retrofit本身就是较高层次的封装,并且拥有优雅的设计模式,理论上我们很难封装一套扩展性更强的接口;其次长期来看底层网络框架变更的风险极低,并且适配网络层的各种插件也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因此保持网络中间层的性价比极低;此外将两端的网络请求都替换为中间层接口,显然工作量远大于只保留一端的依赖。

通过实践我们认识到,中间层设计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基础框架本身的扩展性足够强,中间层设计就显得多此一举,甚至丧失了原有框架的良好特性。

平台化实践

好的架构源于不停地衍变,而非设计。对于外卖Android客户端的平台化架构构建也是经历了同样的过程。我们从考虑如何解决代码复用的问题,逐渐的衍变成如何去解决代码复用和平台化的两个问题。而实际上外卖平台化正是解决两端代码复用的一剂良药。我们通过建立外卖平台,将现有的外卖业务降级为一个频道,将外卖业务以aar的形式分别接入到外卖平台和美团平台,这样在解决外卖平台化的同时,代码复用的问题也将得到完美的解决。

平台化架构

经过了整整一年的艰苦奋斗,形成了如图所示的美团外卖Android客户端平台化架构:

image

从底层到高层依次为平台层、业务层和宿主层。

  1. 平台层的内容包括,承载上层的数据通信和页面跳转;提供外卖核心服务,例如商品管理、订单管理、购物车管理等;提供配置管理服务;提供统一的基础设施能力,例如网络、图片、监控、报警、定位、分享、热修、埋点、Crash上报等;提供其他管理能力,例如生命周期管理、组件化等。
  2. 业务层的内容包括,外卖业务和垂直业务。
  3. 宿主层的内容包括,Waimai App壳和美团外卖频道Waimai-channel壳,这一层用于Application的初始化、dex加载和其他各种必要的组件或基础库的初始化。

在构建平台化架构的过程中,我们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何长久的维持我们平台化架构的层级边界。试想,如果所有的代码都在一个工程里面开发,通过包名、约定去规范层级边界,任何一个紧急的需求都可能破坏层级边界。维持层级边界的最好办法是什么?我们的经验是工程隔离。平台化的每一层都去做工程隔离,业务层的每个业务都建立自己的工程库,实现工程隔离。同时,配套编译脚本,检查业务库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依赖关系。工程隔离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1. 每个工程都可以独立编译、独立打包;
  2. 每个工程内部的修改,不会影响其他工程;
  3. 业务库工程可以快速拆分出来,集成到其他App中。

但工程隔离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同层间的业务库需要通信怎么办?这时候就需要提供业务库通信框架来解决这个问题。

业务库通信框架

在拆分外卖商家业务库的时候,我们就发这样一个案例:在商家页有一个业务,当发现当前商家是打烊的,就会弹出一个浮层,推荐相似的商家列表,而在我们之前划分的外卖子业务库里面,相似商家列表应该是属于页面库里面的内容。那怎么让商家业务库访问到页面库里面的代码呢。如果我们将商家库去依赖页面库,那我们的层级边界就会被打破,我们的依赖关系也会变得复杂。因此我们需要在架构中提供同层间的通信框架,它去解决不打破层级边界的情况下,完成同层间的通信。

汇总同层间通信的场景,大致上可以划分为:页面的跳转、基本数据类型的传递(包括可序列化的共有类对象的传递)、模块内部自定义方法和类的调用。针对上述情况,在我们的架构里面提供了二种平级间的通信方式:scheme路由和美团自建的ServiceLoaders sdk。scheme路由本质上是利用Android的scheme原理进行通信,ServiceLoader本质上是利用的Java反射机制进行通信。

scheme路由的调用如图所示:

image

最终效果:所有业务页面的跳转,都需要通过平台层的scheme路由去分发。通过scheme路由,所有业务都得到解耦,不再需要相互依赖而可以实现页面的跳转和基本数据类型的传递。

serviceloader的调用如图所示:

image

提供方和使用方通过平台层的一个接口作为双方交互的约束。使用方通过平台层的ServiceLoader完成提供方的实现对象获取。这种方式可以解决模块内部自定义方法和类的调用,例如我们之前提到了商家库需要调用页面库代码的问题就可以通过ServiceLoader解决。

外卖内核模块设计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业务本身上就不好划分层级边界的业务。大家可以从美团外卖三层架构图上,看出外卖业务库,像商家、订单等,是和外卖的垂类业务库是同级的。而实际上外卖业务的子业务是否应该和垂类业务保持同层是一个目前无法确定的事情。

目前,外卖接入的垂类业务商超业务,是隶属于外卖业务的子频道,它依然依赖着外卖的核心model、核心服务,包括商品管理、订单管理、购物车管理等,因此目前它和外卖业务的商家、订单这样的子业务库同层是没有问题的。但随着商超业务的发展,商超业务未来可能会建设自己的商品管理、订单管理、购物车管理的服务,那么到时商超业务就会上升到和外卖业务一样同层的业务。这时候,外卖核心管理服务,处在平台层,就会导致架构的层级边界变得不再清晰。

我们的解决办法是通过设计一个属于外卖业务的内核模块来适应未来的变化,内核模块的设计如图:

image

  1. 内圈为基础模型类,这些模型类构成了外卖核心业务(从门店→点菜→购物车→订单)的基础;
  2. 中间圈为依赖基础模型类构建的基础服务(CRUD);
  3. 最外圈为外卖的各维度业务,向内依赖基础模型圈和外卖基础服务圈。

如果未来确定外卖平台需要接入更多和外卖平级的业务,且最内圈都完全不一样,我们将把外卖内核模块上移,在外卖业务子库下建立对内核模块的依赖;如果未来只是有更多的外卖子业务的接入,那就继续保留我们现在的架构;如果未来接入的业务基础模型类一样,但自己的业务服务需要分化,那么我们将对保留内核模块最核心的内圈,并抽象出服务层由外卖和商超上层自己实现真正的服务。

业务库拆分

在拆分业务库的时候,我们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业务之间的关系是较为复杂的,如何去拆分业务库,才是较为合理的呢?一开始我们准备根据外卖业务核心流程:页面→商家→下单,去拆分外卖业务。但是随着外卖子频道业务的快速发展,子频道业务也建立了自己的研发团队,在页面、商家、下单等环节,也开始建立自己的页面。如果我们仍然按照外卖下单的流程去拆分库,那在同一个库之间,就会有外卖团队和外卖子频道团队共同开发的情况,这样职责边界很不清晰,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肯定会出现理不清的情况。

我们都知道软件工程领域有所谓的康威定律

Organizations which design systems are constrained to produce designs which are copies of the communication structures of these organizations. - Melvin Conway(1967)

翻译成中文的大概意思是:设计系统的组织,其产生的设计等同于组织之内、组织之间的沟通结构。

在康威定理的指导下:我们认为技术架构应该反映出团队的组织结构,同时,组织结构的变迁,也应该导致技术架构的演进。美团外卖平台下包含外卖业务和垂直品类业务,对于在我们团队中已经有了组织结构,优先组织结构,去拆出独立的业务库,方便子业务库的同学内部沟通协作,减少他们跨组织沟通的成本。同时,我们将负责外卖业务的大团队,再进一步细化成页面小组、商家小组和订单小组,由这些小组的同学去在外卖业务下完成更细维度的外卖子业务库拆分。根据组织结构划分的业务库,天然的存在业务边界,每个同学都会按照自己业务的目标去继续完善自己的业务库。这样的拆库对内是高内聚,对外是低耦合的,有效的降低了内外沟通协作的成本。

工程内代码隔离

在实现工程隔离之后,我们发现工程内部的代码还是可以相互引用的。工程内部如果也不能实现代码的隔离,那么工程内部的边界就是模糊的。我们希望工程内至少能够实现页面级别的代码隔离,因为Activity是组成一个App的页面单元,围绕这个Activity,通常会有大量的代码及资源文件,我们希望这些代码和资源文件是被集中管理的。

通常我们想到的做法是以module工程为单位的相互隔离,但在module是相对比较重的一个约束,难道每个Activity都要建一个module吗?这样代码结构会变得很复杂,而且针对一些大的业务体,又会形成巨大化的module。

那我们又想到规范代码,用包名去人为约定,但靠包名约束的代码,边界模糊,时不时的紧急需求,就把包名约定打破了,而且资源文件的摆放也是任意的,迁移成本高。

那怎么去解决工程内部的边界问题呢?《微信的模块化架构重构实践》一文中提到了一个重要的概念p(pins)工程,p工程可谓是工程内约束代码边界的重要法宝。通过在Gradle里面配置sourceSets,就可以改变工程内的代码结构目录,完成代码的隔离,配置示例:

sourceSets {
main {
def dirs = [‘p_widget’, ‘p_theme’,
‘p_shop’, ‘p_shopcart’,
‘p_submit_order’,‘p_multperson’,‘p_again_order’,
‘p_location’, ‘p_log’,‘p_ugc’,‘p_im’,‘p_share’]
dirs.each { dir ->
java.srcDir(“src/ d i r / j a v a " ) r e s . s r c D i r ( " s r c / dir/java") res.srcDir("src/ dir/java")res.srcDir("src/dir/res”)
}
}
}

效果如图所示:

image

从图上可以可以看出,这个业务库被以页面为单元拆分成了多个p工程,每个p工程的边界都是清楚的,实现了工程内的代码隔离。工程内代码隔离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

  1. p工程实现了最小粒度的代码边界约束;
  2. 工程内模块职责清晰;
  3. 业务模块可以被快速的拆分出来。

代码复用

p工程满足了工程内代码隔离的需求,但是别忘了,我们每个模块在外卖两个终端上(外卖App&美团App)上可能存在差异,如果能在模块内部实现两端差异,我们的目标才算达成。基于上述考虑,我们想到了使用Gradle提供的productFlavors来实现两端的差异化。为此,我们需要定义两个flavor:wm和mt。

productFlavors {
wm {}
mt {}
}

但是,这样生成的p工程是并列的,也就是说,各个p工程中所有的差异化代码都需要被存放在这两个flavor对应的SourceSet下,这岂不是跟模块间代码隔离的理念相违背?理想的结构是在p工程内部进行flavor划分,由p工程内部包容差异化,继续改成Gradle脚本如下:

productFlavors {
wm {}
mt {}
}
sourceSets {
def dirs = [‘p_restaurant’, ‘p_goods_detail’, ‘p_comment’, ‘p_compose_order’,
‘p_shopping_cart’, ‘p_base’, ‘p_product_set’]
main {
manifest.srcFile ‘src/p_restaurant/main/AndroidManifest.xml’
dirs.each { dir ->
java.srcDir(“src/ d i r / m a i n / j a v a " ) r e s . s r c D i r ( " s r c / {dir}/main/java") res.srcDir("src/ dir/main/java")res.srcDir("src/{dir}/main/res”)
}
}
wm {
dirs.each { dir ->
java.srcDir(“src/ d i r / w m / j a v a " ) r e s . s r c D i r ( " s r c / {dir}/wm/java") res.srcDir("src/ dir/wm/java")res.srcDir("src/{dir}/wm/res”)
}
}
mt {
dirs.each { dir ->
java.srcDir(“src/ d i r / m t / j a v a " ) r e s . s r c D i r ( " s r c / {dir}/mt/java") res.srcDir("src/ dir/mt/java")res.srcDir("src/{dir}/mt/res”)
}
}
}

最终工程结构变成如下:

image

通过p工程和flavor的灵活应用,我们最终将业务库配置成以p工程为维度的模块单元,并在p工程内部兼容两端的共性及差异,代码复用被很好的解决了。同时,两端差异的问题是归属在p工程内部自己处理的,并没有建立中间层,或将差异抛给上层壳工程去完成,这样的设计遵守了边界清晰,向下依赖的原则。

但是,工程内隔离也存在与工程隔离一样的问题:同层级p工程需要通信怎么办?我们在拆分商家库的时候,就面临这这样的问题,商品活动页和商品详情页,可以根据页面维度,去拆分成2个p工程,这两个页面都会用到同一个商品样式的item。如何让同层间商品活动页p工程和商品详情页p工程访问到商品样式item呢?在实际拆库的实践中,我们逐渐的探索出三级工程结构。三级工程结构不仅可以解决工程内p工程通信的问题,而且可以保持架构的灵活性。

三级工程结构

三级工程结构,指的是工程→module→p工程的三级结构。我们可以将任何一个非常复杂的业务工程内部划分成若干个独立单元的module工程,同时独立单元的module工程,我们可以继续去划分它内部的独立p工程。因为module是具备编译时的代码隔离的,边界是不容易被打破的,它可以随时升级为一个工程。需要通信的p工程依赖module的主目录,base目录,通过base目录实现通信。工程和module具有编译上隔离代码的能力,p工程具有最小约束代码边界的能力,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得工程内边界清晰,向下依赖。设计如图所示:

image

三级工程结构的最大好处就是,每级都可按照需要灵活的升级或降级,这样灵活的升降级,可以随时适应团队组织结构的变化,保持架构拆分合并的灵活性,从而动态的满足了康威定理。

工程化建设

平台化一个直观的结果就是产生了很多子库,如何对这些子库进行有效的工程化管理将是一个影响团队研发效率的问题。目前为止,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做了改进。

一键切源码

主工程集成业务库时,有两种依赖模式:aar依赖和源码依赖。默认是aar依赖,但是在平时开发时,经常需要从aar依赖切换到源码依赖,比如新需求开发、bugfix及排查问题等。正常情况我们需要在各个工程的build.

中将compile aar手动改为compile project,如果业务库也需要依赖平台库源码,也要做类似的操作。如下图所示:

image

这样手动操作会带来两个问题:

  1. build.gradle改动频繁,如果开发人员不小心push上去了,将会造成各种冲突。
  2. 当业务库越来越多时,这种改动的成本就越来越大了。

鉴于这种需求具备通用性,我们开发了一个Gradle插件,通过主工程的一个配置文件(被git ignore),可一键切换至源码依赖。例如需要源码依赖商家库,那么只需要在主工程中将该库的源码依赖开关打开即可。商家库还依赖平台库,默认也是aar依赖,如果想改成源码依赖,也只需把开关打开即可。

尾声

你不踏出去一步,永远不知道自己潜力有多大,千万别被这个社会套在我们身上的枷锁给捆住了,30岁我不怕,35岁我一样不怕,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为自己拼一把吧!不试试怎么知道你不行呢?

改变人生,没有什么捷径可言,这条路需要自己亲自去走一走,只有深入思考,不断反思总结,保持学习的热情,一步一步构建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才是最终的制胜之道,也是程序员应该承担的使命。

附上:我们之前因为秋招收集的二十套一二线互联网公司Android面试真题(含BAT、小米、华为、美团、滴滴)和我自己整理Android复习笔记(包含Android基础知识点、Android扩展知识点、Android源码解析、设计模式汇总、Gradle知识点、常见算法题汇总。)

《Android学习笔记总结+移动架构视频+大厂面试真题+项目实战源码》点击传送门,即可获取!
(包含Android基础知识点、Android扩展知识点、Android源码解析、设计模式汇总、Gradle知识点、常见算法题汇总。)**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3hIVPGI9-1715357952604)]

《Android学习笔记总结+移动架构视频+大厂面试真题+项目实战源码》点击传送门,即可获取!

  • 19
    点赞
  • 1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