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TI简介
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MBTI)是由美国作家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和她的母亲凯瑟琳·库克·布里格斯共同制定的一种人格类型理论模型。
该指标以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划分的8种心理类型为基础,从而将人格的心理类型理论付诸实践,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后,编制成了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迈尔斯在人格的优势功能和劣势功能、主导功能和从属功能等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功能等级等概念,并有效地为每一种类型确定了其功能等级的次序,又提出了类型的终生发展理论,形成四个维度。
约翰·毕比博士在《类型与原型》中,将心理类型理论和原型理论系统地结合在一起。
差异简介
MBTI倾向显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而这些差异产生于:
– 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何处,从哪里获得动力(外向、内向)
– 他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实感、直觉)
– 他们做决定的方法(思维、情感)
– 他们对外在世界如何取向;通过认知的过程或判断的过程(判断、知觉)
精力支配:外向 E — 内向 I
认识世界:实感 S — 直觉 N
判断事物:思维 T — 情感 F
生活态度:判断 J — 知觉 P
其中两两组合,可以组合成16种人格类型。
中国MBTI-G人格类型量表
1994年,我国与美国东卡罗莱纳大学合作,对MBTI-G量表进行系统的翻译和修订,经过近六年的工作,基本完成了中文版MBTI人格测验量表的修订工作。MBTI-G中文版量表应用于陆军院校学员军事职业资格评估与分类研究中,也可以利用本量表为企业及有关单位进行人才测评与招聘。
信效度
对于一个心理测量量表,其效度证据可以来自多方面,但最根本的是结构效度。如果量表是基于已有的理论模型,验证其结构效度最常用的方法是验证性因素分析。根据第四军医大学的苗丹民和黄甫恩在1999年进行的、针对其依据美国1987年版MBTI-G量表修订后的中文版MBTI测试的2399份(2123名大学、中专学生,239名陆军初级军官)样本数据的信效度分析表明:
1、该版本的MBTI测试内容效度良好,四个维度的重测信度分别为,EI:0.725;SN:0.667;TF:0.541;JP:0.572,除TF外均略低于Carskadon1979年报告的数据。
2、研究的结果与MBTI原人格各维度的界定和Eysenck及Cattell的研究结果均有非常高的一致性,表明本研究修订的MBTI量表有较好的效标关联效度。
3、修订版MBTl的97个题目因子分析结果相当满意。在4个维度上,各题目最大负荷值落在各维度的主因素上分别占93.75%,80.76%,72.72%和84.00%;次级负荷值落在各维度主因素上则分别为6.25%,11.52%,9.00%和16.00%;只有6个题目的最大和次级负荷值均未落在主因素上,仅占总题数的6.17%,主要集中在SN和TF维度上。
该结果提示,修订的中文版MBTl人格量表有比较好的结构效度。综上所述,本研究的修订版MBTI具有较好 的内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和结构效度。(需要注意的是,该信效度数据只对应于该版本的MBTI测试,并不代表全部MBTI测试的信效度)。
如何使用MBTI
就在MBTI越来越受关注的今天,对它的误用、滥用也变得越来越怵目惊心:许多网站声称仅凭一张问卷就能判断人的性格;还有些人,素不相识,却告诉你可以从举手投足间看出你的用脑偏好,乃至断言你的职业前程、个人发展;更有甚者,把MBTI与生辰、星座、血型、手相相提并论,列为预测命运的“第五原素”……我们不禁要问,一张问卷果真具有那么神奇的作用吗?怎样才能正确、合理地使用MBTI?
严格的施测流程和行为规范
MBTI的第一张量表于1942年问世,之后不断修订、完善,至今已升级了10多个版本。值得一提的是,仅仅在30多年前,MBTI量表还只对接受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学家开放。事实上,在MBTI的设计中包含着一整套严格的施测流程和行为规范——
第1步 调整测试的心态:施测师应告知受测者,MBTI只测试性格类型,而不同性格类型之间没有优劣之分,测试结果也将对其他人严格保密;帮助受测者放松心情,最大限度地摆脱工作、家庭等外部环境的压力,尽量展现真实的自我。
第2步 答问题卷,完成后不计分:施测师应告知受测者尽管按照自己的理解答题,也可以跳过模棱两可的问题不答,但是不应与其他人讨论,施测师也不回答任何相关问题;做完量表暂不计分。
第3步 MBTI 内容基本介绍并定位:施测师将MBTI的测试目标、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告知受测者,并指导其按照MBTI的要求进行自评。
第4步 答卷计分并比较:施测师应指导受测者计分,将测试结果与自评结果相比较,并且对两者的差别及其成因做出解释。
第5步 阅读类型描述,最后确认:施测师将指导受测者阅读MBTI提供的性格类型描述,帮助其明确自己的性格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