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学习资料一大堆,但如果学到的知识不成体系,遇到问题时只是浅尝辄止,不再深入研究,那么很难做到真正的技术提升。
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的更远!不论你是正从事IT行业的老鸟或是对IT行业感兴趣的新人,都欢迎加入我们的的圈子(技术交流、学习资源、职场吐槽、大厂内推、面试辅导),让我们一起学习成长!
- 哪些内存需要回收?
- 什么时候回收?
- 如何回收?
目前内存的动态分配与内存回收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为什么还要去了解GC和内存分配呢?其实主要是为了排查各种内存溢出、内存泄漏问题,当垃圾收集称为系统达到更高并发量的瓶颈时,我们就需要对这些已经“自动化”的技术实施必要的监控和调节。
JVM内存模型
Java虚拟机内存模型如下图所示,这个应该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东西了。
程序计数器、虚拟机栈、本地方法栈3个区域随线程而生,随线程而灭;栈中的栈帧随着方法的进入和退出而有条不紊地执行着出栈和入栈操作。每一栈帧中分配多少内存基本上是在类结构确定下来时就已知的(尽管在运行期会由JIT编译器进行一些优化),因此这几个区域的内存分配和回收都具备确定性,在这几个区域内就不需要过多的考虑垃圾回收问题,因为方法结束或线程结束时,内存自然就跟随着回收了。
而Java堆和方法区则不一样,一个接口中的多个实现类需要的内存可能不一样,一个方法中的多个分支需要的内存也可能不一样,我们只有在程序处于运行期间时才能知道会创建哪些对象,这部分内存的分配和回收都是动态的,垃圾收集器所关注的是这部分内存。
判断存活对象
在堆中存放着Java世界几乎所有的对象实例,垃圾收集器在对堆进行回收前,首先需要确定这些对象哪些“存活”哪些“死去”(即不可能再被任何途径使用的对象)。
引用计数算法(Reference Counting)
该算法给对象添加一个引用计数器,每当有一个地方引用它时,计数器值就加1;当引用失效时,计数器值就减1;任何时刻计数器为0的对象就是不可能再被使用的。
客观地讲,引用计数器算法实现简单,判定效率也很高,有一些比较著名的应用案例,如微软公司的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技术、使用ActionScript 3的FlashPlayer、Python语言和游戏脚本领域被广泛应用的Squrrel中都使用了引用计数器算法进行内存管理。但是,主流的Java虚拟机里面没有选用引用计数器算法来管理内存,主要原因是它很难解决对象之间相互循环引用的问题。
可达性分析算法(Reachability Analysis)
主流的商用程序语言(Java、C#、Lisp)的主流实现中都是通过可达性分析来判定对象是否存活的。基本思路就是通过一系列的称为“GC Roots”的对象作为起始点,从这些节点开始向下搜索,搜索所走过的路径称为引用链(Reference Chain),当一个对象到GC Roots没有任何引用链相连(用图论的话来说,就是从GC Roots到这个对象不可达)时,则证明此对象时不可用的。
如下图,GC Root Set集合里有GC Roots起始节点,从任何一个GC Roots到这个对象都不可达则被判定为可回收的对象。
Java语言中,可作为GC Roots的对象包括下面几种:
网上学习资料一大堆,但如果学到的知识不成体系,遇到问题时只是浅尝辄止,不再深入研究,那么很难做到真正的技术提升。
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的更远!不论你是正从事IT行业的老鸟或是对IT行业感兴趣的新人,都欢迎加入我们的的圈子(技术交流、学习资源、职场吐槽、大厂内推、面试辅导),让我们一起学习成长!
是正从事IT行业的老鸟或是对IT行业感兴趣的新人,都欢迎加入我们的的圈子(技术交流、学习资源、职场吐槽、大厂内推、面试辅导),让我们一起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