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适合小白学习的零基础资料,也有适合3年以上经验的小伙伴深入学习提升的进阶课程,涵盖了95%以上Go语言开发知识点,真正体系化!
由于文件比较多,这里只是将部分目录截图出来,全套包含大厂面经、学习笔记、源码讲义、实战项目、大纲路线、讲解视频,并且后续会持续更新
文章目录
一、背景
其实不管是PPT还是word,或者是其他任何格式的文件,本质上都是对信息的留存和展示。一般来说Word文档主要通过文字来展示内容,而对于PPT来说,不仅包括文字,而且包括图片,表格等更视觉化的内容展示方式。
以上我们是从第一性原理来推演的不同文件格式的不同。
一般我们使用Word时,更多的是考虑逻辑框架以及文字描述,通过清晰的目录结构和准确的文字描述来将一个主题描述清楚。
如果你把Word里的文字直接粘贴到PPT中,那么就不太符合看PPT的场景了。如果要看文字,那直接把文稿展示出来就行。
因此,要高效做出一个好看的PPT,最核心的就是要把文字进行视觉化表达。
视觉化表达的关键是在基本不丢失文件内容的前提下,将文字内容更加直观、更加无脑的展示给观众,一般来说看文字的基本是有一些本领域常识的,但是看PPT的则是各行各业都有,因此我们必须把PPT的内容展示的更加直观易懂。
文字进行视觉化表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法。
二、图表化、图示化
使用图表、图形说明问题,相比文字更加直观易懂。
举个例子,这页PPT是纯文字,缺乏吸引力。
但我们注意到,文字中有多个数字,这些正是内容重点。
找到对应数字的图片素材。
为了表现百分比,我们可以使用叠加图形。
将人物素材变色,截取其中的一部分。
与原图叠加在一起。
其它数字可以用环形图表表现,为了精确,直接插入一个环形图表,然后把不需要显示的部分隐藏(设置无填充)起来。
加以排版。
是不是比原始纯文本更加有趣直观呢?
遇到数字关系、可以第一时间考虑用图表替代;遇到关键词句有常见事物,可以第一时间考虑用图示替代。
很多时候,一张合适的图片,也能起到帮助传递信息,简化设计的作用。
三、关键词设计
神经学家研究表明,任何演讲经过10分钟,观众的大脑都会疲劳。
这时候,一页中PPT的信息量不能太多。
下图这样的文字,大家不太愿意去读了。
其实,你只需要一个词。
观众就会调动已经感觉乏味的大脑思考,是什么东西3499?
是他刚刚讲的旗舰机吗?
3499有点贵吧,且听听他怎么吹。
如果演讲者需要提词的话,可以将文字都放在备注里。
放在备注栏的文字会在执行幻灯片播放的电脑上显示,也可以显示在提词屏上,但不会在投影屏上显示。
当页面中的元素数量少了,容易把控时,才更容易做出好看的设计来。
下面这些页面,也是类似的思路。
四、版式层级
前面介绍了两个方法:
1、图表图示化;
2、提取一个关键词。
也许你会觉得第一个费时,第二个不实用。
这时候就需要采取第三个最普适的做法:从设计上划分内容层级。
既快捷,又有效。
从文稿中,提取逻辑,这是一个总分结构,近期工作是总,三项工作是分。
那就可以用版式的划分来体现这样的总分关系。可以是横向的,也可以是纵向的。
再确定一下主题颜色,如果工作上的PPT不知道选什么颜色,那就选蓝色吧。
我使用左右版式做个示例。
左侧的图形,还能够用相关图片来替代。
挑选图片时注意图片本身与内容和版式的契合程度。
例如上面两幅图,都能够表现工作计划。
但有人物的图片更吸引眼球,并且其面朝右侧的构图,也能够帮助引导视线。
最后优化视觉即可。
如果不喜欢图片,单纯用色块也是不错的选择。
通过设计来表现逻辑关系,其实是PPT相对于文本文档最大的优势。
五、逻辑关系图
对于可量化的信息,我们一般会转化为柱状图、饼状图等形式。但不可量化的一些逻辑信息,需要有别的解决方案。
逻辑关系图是实现可视化演示,解释逻辑和概念之利器。
利用概念性、视觉性的图形来传达信息。
概念性图形如抽象的圆形、矩形、多边形、箭头等;视觉性的图形是对客观事物的模仿,例如雨伞、树木、阶梯等。
这种表达方式十分自由,你可以寻找合适的资源表达自己的关键信息,也完全可以自己设计图形阐明信息。
1)常用逻辑
常见的逻辑关系分为以下几类:并列、递进、对比、总分。
1、并列关系
是多个要素之间呈现平等关系,也包括多项的循环。例如,公司新建立了4个城市事业部,他们属于并列关系。
2、递进关系
是多个要素之间呈现不同层级或发展阶段,也包括以时刻为标的的时间线关系。例如,完成某项工作的流程和时间安排,属于递进关系。
3、对比关系
是多个要素之间呈现差异或者对抗。例如,某个问题背后有3个原因,但是3个原因中有1个是迫在眉睫的,这属于对比关系。
4、总分关系
是一个要素与其它要素之间存在包含或归因关系。例如,为了完成某项工作,需要从6个方面努力,这属于总分关系。
每一类逻辑关系当中的又有数量和强度上的区别。
2)如何让逻辑关系图好看
将信息用逻辑关系图这种语言表达,除了理清关键点之外,还需要将其用设计语言来表达。
这其实是我们平常最困扰的部分。
自己绘制,没有灵感;有灵感了,画不出来;画出来了,不好看;改好看了,时间没了。
用概念图形表达信息需要一些练习,从创意、风格、形状绘制、排版等方面着手。特别是一套PPT中,有很多逻辑关系图时,保证其统一美观是比较困难的。
一不小心就会沦为我们在网络上经常见到的这种颜色杂乱、排版混乱的图表。
从设计角度讲,要逻辑关系图美观,至少要做到以下4点:版式统一、颜色统一、效果统一、字体统一。
老黑花了蛮长时间,精雕了一套逻辑关系图合集。以前文所分并列、递进、对比、总分为类别,每一类再从2项、3项、4项、5项、6项以至多项分页制作。
共计67页,供大家参考使用,以下展示部分页面。
以几页并列关系为例:
以几页递进关系为例:
以几页对比关系为例:
以几页总分关系为例:
这份逻辑关系图合集制作的初衷,就是干净整洁、使用方便。全预览图如下。
**从版式上考虑了元素的对齐,设置两套版心参考线。**对于较为聚合的图形,让其与内版心参考线对齐,文字与外版心参考线对齐,对于延伸图图形,让其与外版心参考线对齐。
**在颜色设计时,选择两个主色,定为主题色。**所有图形和文字,应用此主题色,或渐变或填充或透明。这样设计有个好处,那就是后期全盘改变颜色,只需要不到1分钟。
所有效果也做了统一。标题文字24号或32号加粗,正文文字16号,1.3倍行距。
确保不论截取其中的几页粘贴到任何PPT中,都能有不俗的表现力。
六、对齐、分组和对比
一个是对齐,先将内容对齐了,这样保证不乱。
一个是分组,将信息组织好,这样看起来逻辑更清楚。
一个是对比,这样一眼就可以看到重点。
作者:利兄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5405596/answer/159690994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对齐
对齐很好理解,看方阵队伍,那叫一个整齐,那叫一个专业。
我们来举个例子哈,比如下面这页文字比较多的PPT。
只要内容对齐好,至少保证不会乱。下面这个PPT文字我们用了左对齐。
关于对齐的方式,在PPT中主要有八种,最常用的左对齐,居中对齐,还有右对齐。
再比如下面这页PPT,我们就用了顶端对齐。
PPT中的对齐很简单,用对齐工具就可以轻松搞定。
分组
分组就是将同类得信息放在一起,靠的更近一点
**所以亲密原则通常又叫分组原则。**就是将内容根据内在的相关性进行分组归类。
那么,实现分组原则,有哪些具体的方法呢?
1、通过留白进行分组。
通过留白进行分组,也就是通过调整不同文字内容之间的距离来实现。
一段文字,我们我们通常要注意几个间距:
行间距<段间距<组间距。
接下来,说一些基本的设置参数,一定要记住。
行间距默认的是1.0,阅读起来会有些压力。
尽量把行间距设置为1.3-1.5之间,这是一个比较合适的距离。
设置的方法如下图所示。
确定好行间距之后,我们就可以去设置段间距还有组间距。
一些非常清爽舒服的PPT,都是非常注重留白的,尤其是文字非常多的时候。
我们再看两个案例,注意里面的行间距,段间距,组间距。
网上学习资料一大堆,但如果学到的知识不成体系,遇到问题时只是浅尝辄止,不再深入研究,那么很难做到真正的技术提升。
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的更远!不论你是正从事IT行业的老鸟或是对IT行业感兴趣的新人,都欢迎加入我们的的圈子(技术交流、学习资源、职场吐槽、大厂内推、面试辅导),让我们一起学习成长!
f6c449d.jpeg)
确定好行间距之后,我们就可以去设置段间距还有组间距。
一些非常清爽舒服的PPT,都是非常注重留白的,尤其是文字非常多的时候。
我们再看两个案例,注意里面的行间距,段间距,组间距。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pkpiEGtZ-1715584253927)]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E3Eg3nqD-1715584253928)]
网上学习资料一大堆,但如果学到的知识不成体系,遇到问题时只是浅尝辄止,不再深入研究,那么很难做到真正的技术提升。
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的更远!不论你是正从事IT行业的老鸟或是对IT行业感兴趣的新人,都欢迎加入我们的的圈子(技术交流、学习资源、职场吐槽、大厂内推、面试辅导),让我们一起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