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最全第一性原理详解_第一性原理计算,2024年最新Golang开发中遇到最难的问题

img
img

网上学习资料一大堆,但如果学到的知识不成体系,遇到问题时只是浅尝辄止,不再深入研究,那么很难做到真正的技术提升。

需要这份系统化的资料的朋友,可以添加戳这里获取

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的更远!不论你是正从事IT行业的老鸟或是对IT行业感兴趣的新人,都欢迎加入我们的的圈子(技术交流、学习资源、职场吐槽、大厂内推、面试辅导),让我们一起学习成长!

百度百科

根据原子核电子相互作用的原理及其基本运动规律,运用量子力学原理,从具体要求出发,经过一些近似处理后直接求解薛定谔方程的算法,习惯上称为第一性原理 [1] 。

第一性原理通常是跟计算联系在一起的,是指在进行计算的时候除了告诉程序你所使用的原子和他们的位置外,没有其它的实验的,经验的或者半经验的参量,且具有很好的移植性。作为评价事物的依据,第一性原理和经验参数是两个极端。第一性原理是某些硬性规定或推演得出的结论,而经验参数则是通过大量实例得出的规律性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来自第一性原理(称为理论统计数据),也可以来自实验(称为实验统计数据)。

但是就某个特定的问题,第一性原理和经验参数没有明显的界限,必须特别界定。如果某些原理或数据来源于第一性原理,但推演过程中加入了一些假设(这些假设当然是很有说服力的),那么这些原理或数据就称为“半经验的”。

其他解释

第一性原理,英文First Principle,是一个计算物理或计算化学专业名词,广义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指的是一切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计算。

我们知道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量子力学计算就是根据原子核和电子的相互作用原理去计算分子结构和分子能量(或离子),然后就能计算物质的各种性质。

从头算(ab initio)是狭义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它是指不使用经验参数,只用电子质量,光速,质子中子质量等少数实验数据去做量子计算。但是这个计算很慢,所以就加入一些经验参数,可以大大加快计算速度,当然也会不可避免的牺牲计算结果精度。

那为什么使用“第一性原理”这个字眼呢?据说这是,来源于“第一推动力”这个宗教词汇。第一推动力牛顿创立的,因为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物质在不受外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宇宙诞生之初万事万物应该是静止的,后来却都在运动,是怎么动起来的呢?牛顿选择相信这是由于上帝推了一把。现代科学认为宇宙起源于大爆炸,那么大爆炸也是有原因的吧。所有这些说不清的东西,都归结为宇宙“第一推动力”问题,它可能由某种原理决定,这个原理可以称为“第一原理”。爱因斯坦晚年致力于“大统一场理论”研究,也是希望找到统概一切物理定律的“第一原理”,可惜,这是当时科学水平所不能及的。也远没有答案。

但是为什么称量子力学计算为第一性原理计算?大概是因为这种计算能够从根本上计算出来分子结构和物质的性质,这样的理论很接近于反映宇宙本质的原理,就称为第一性原理了。

广义的第一原理包括两大类,以Hartree-Fock自洽场计算为基础的ab initio从头算,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也有人主张,ab initio专指从头算,而第一性原理和所谓量子化学计算特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补充解释

第一性原理是从头计算,不需要任何实验参数,只需要一些基本的物理常量,就可以得到体系基态的基本性质的原理。

智库百科

什么是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指的是,回归事物最基本的条件,将其拆分成各要素进行解构分析,从而找到实现目标最优路径的方法。

该原理源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一个哲学观点:“每个系统中存在一个最基本的命题,它不能被违背或删除。”

这个名词被炒的很火主要得益于“钢铁侠”埃隆·马斯克特斯拉汽车CEO)。他曾在采访中提到自己特别推崇“第一性原理”思考法:“通过第一性原理,我把事情升华到最根本的真理,然后从最核心处开始推理……”

“我们运用第一性原理,而不是比较思维去思考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生活中总是倾向于比较,对别人已经做过或者正在做的事情我们也都去做,这样发展的结果只能产生细小的迭代发展。第一性原理的思想方式是用物理学的角度看待世界,也就是说一层层拨开事物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再从本质一层层往上走。”这是他眼中的“第一性原理思维模型”——回溯事物的本质,重新思考怎么做。

十几年前,传统锂电池组价格曾长期居高不下,这很大程度影响了特斯拉电动车的大众化之路。于是,创始人马斯克回归电池组的最基本要素,思考电池组是由哪些材料组成的?这些原料的市场价格是多少?结果他发现,如果从伦敦金属交易所购买电池组所需的碳、镍、铝等原材料,再由特斯拉自己建厂研发制造,而不是直接购买供应链产品,电池投产之后的价格可以下降30%。

马斯克的这种思维就是运用了“第一性原理”,并且他非常推崇使用该原理解决问题,这使他在电动汽车、航空航天、清洁能源等领域都取得了一些颠覆性的创新。

如何运用第一性原理

第一,以最本质最基础的无法改变的条件作为出发点。

如果不是从事物最基本的条件出发,那么拆分出的要素很可能发挥不了作用。同样是为了解决电动车锂电池组成本过高的问题,如果马斯克把作为出发点的基础条件放在供应商身上,试图说服供应商降价,不仅可能吃闭门羹,甚至可能让双方的关系紧张。更可行的思路是解决电池的原料问题,因为电池的原材料是相对固定的,这才是最基础的出发点。

第二,推演过程需要有严密的逻辑关系,尽量少引入估计。

之所以说运用第一性原理会消耗更高的认知能量,正是因为整个推演分析的过程必须保证合理可靠,否则就可能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整个过程就变成了做无用功。当然,这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和思维训练作为支撑。

第三,不可随意参照同类方案或现有经验,尊重客观推演结果。

要做好“找准出发点”和“保证逻辑关系”这两点,最重要的就是学会保持“空杯心态”,在推演分析时屏蔽现有的、已知的各种因素的干扰。没有了参照,有时可能会产生看似天马行空的想法。如果出发点和逻辑关系都没有问题,那么就应该尊重客观推演的结果,也许这就是一个蕴含着巨大价值的天才想法。

第一性原理思考举例

1.键盘鼠标是我们的真实需求吗?

我们使用键盘鼠标的本质目的是什么——向电脑输入指令和信息。为啥要用键盘鼠标,因为技术限制,我们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向电脑输入指令和信息。但是,如果我们的大脑能够直接与电脑交互,那我们就不需要键盘鼠标了。可是我们长时间以来习惯了用键盘和鼠标,所以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电脑就应该长成那样,有屏幕,有键盘,有鼠标,或者触摸屏。大部分人固化了这个认知,但伊隆·马斯克却用批判性思维和怀疑的精神拷问这个认知,于是有了他的另一个项目——neuralink(脑机融合)

2.“便利的获取内容”更重要

20世纪80年代,互联网诞生早期,多数互联网企业都倾力于为网民提供各种网站内容,80后应该有印象,我们一上网就登录搜狐、新浪之类的门户网站。

但远比门户时代更早的十多年前,就有两个年轻人认为:比起内容本身,如何让用户“便利的获取内容”更重要,这将产生万亿美元级的市场潜力。那个年代,网民总量少、互联网上内容稀少、许多服务还是付费,如果这两个年轻人对外宣扬这种想法,公众只会嗤之以鼻,没人会认为他们高瞻远瞩。

但历史证明,少数人的观点多半是对的。这两个年轻人是布林和佩奇,Google创始人。他们对互联网产业的核心洞察:“便利、免费”贯穿了Google从创立到强盛的整个历程。


什么是第一性原理,它有什么重要意义?

虽然是第一性原理来自于物理学,但是我想从商业的角度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全文较长,因此我把提炼的观点先放到最前面:

1、第一性定理思维是一种演绎法思维,但与追本溯源法是不同的;
2、用第一性原理思维常常能带来颠覆式创新,而这一点,是其他思维方法很难实现的;
3、第一性原理思维有局限性,避免这种尴尬的最佳方法就是搜集更多的第一性原理;
4、跨学科学习是搜集第一性原理的捷径。

接下来进入正题。

第一性原理这个词在商业圈火起来不得不提到埃隆·马斯克,也就是特斯拉的CEO。

埃隆·马斯克涉足的领域之宽令人咋舌:从在线支付,到无人汽车、超级隧道、太阳能、航天技术、火星移民。而且很多行业都做出了颠覆性的创新产品。

因此很多人都好奇,他是如何做到这么彪悍的。
在TED的采访中,他透露自己非常推崇的思维模式是 “First principle thinking”,翻译成中文就是第一性原理思维。

1)什么是第一性原理思维?其实是一种演绎法思维。

我们不妨从它的定义开始。

“第一性原理”是物理学的一个专业名词,是指某些硬性规定或者由此推演得出的结论。与之相对的则是“经验参数”,经验参数是通过大量实例得出的规律性的结论。(参考百度百科)

简单来说,第一性原理就是指一个定理,或者定理的推论。

那么,一个物理学上的概念,为什么会被埃隆·马斯克如此推崇?又是如何被运用到商业中呢?

仔细研究下定义,你会发现“第一性原理”和与之相对的“经验参数”,其实是人类的两种思维方式——演绎法与归纳法

“第一性原理”是一种演绎法思维,由1个或多个定律推演而来,或者它本身就是一个定律;

“经验参数”是一种归纳法思维,由N个已知的数据或现象,推论出一个规律。

两者有何区别呢?举个例子说明下。

船长观察到前方有座冰山

img

**一个善用归纳法思维的船长A会这么想:**我上次遇到的冰山在水面下还有一个大冰山,我上上次遇到的冰山也是这样,泰坦尼克号遇到的冰山也是一样的,所以这个冰山下面一定也会有一个大冰山,看来我要小心地绕过去。

**一个善用演绎法思维的船长B会这么想:**观察到这个冰山是移动的,说明它是浮在水中。根据浮力原理,F浮=G排(即物体浮力等于物体下沉时排开液体的重力),所以水面下一定藏有一个体积足够大的冰山,看来我要小心地绕过去。

虽然殊途同归,但是很明显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这句话很重要,后面我还会提到)

人们总是更习惯于用归纳法思维来总结规律和解决问题。比如:

员工A销售业绩突出,电话量很高;员工B销售业绩突出,电话量同样很高;……。
所以得出结论,电话量是影响销售业绩的一个重要指标,于是KPI加上了电话量的考核。

这是我们工作中很常见的一种现象。但并不是中国教育和文化所带来的特有现象,而是全人类都更倾向于使用归纳法。

如果用演绎法,又会如何思考这个销量问题呢?

销售是什么?
是让产品与客户接触,激发出客户购买欲望,并且实现成交的一个过程。
由此可见,销售分为3个阶段:
step 1. 让客户接触到产品→step 2.激发出购买欲望→step 3.成交过程
其中step 1又可以拆分成官网展示、电话推销、样品寄送;同样step 2也可以拆分为官网广告文案、电话推销术语等环节。
因此,如果是以电话销售为主的产品,想要提高step 1和step 2的产出,可以增加电话量。(注意,这个时候的演绎法的结论与归纳法思维再次殊途同归。标记为结论一。
但是,换个角度的话,你还能发现,为什么一定要用电话销售的形式呢?step 1和step 2是否可以变成新媒体营销,是否可以变成电商营销,是否可以变成网红营销?(此时,演绎法与归纳法的区别就出现了。标记为结论二。

看到这里,你应该知道了归纳法与演绎法这两种思维的不同之处。

归纳法只能对已发生的事实总结规律,常常会忽略尚未在内部发生的新生事物。而颠覆式创新却是一种未发生的事情,所以归纳法思维是很难创造出颠覆式产品的。

2)只要有演绎法思维就能成为埃隆·马斯克吗?当然不是!

自从埃隆·马斯克提出第一性原理之后,互联网圈里立刻流传开来,网上有很多文章讲解“第一性原理”到底是什么。我看到很多人这样诠释:

第一性原理思维是一种“追本溯源”的思考方式,万事都要寻找到根本性问题,也可以叫本质思考法。

然后读者们马上看懂了,新瓶装旧酒嘛,工作中已经都在用了。我还看到丰田公司有位员工在某篇文章底下评论,“我们一直在这样做,制造业上叫根因法。”意思是说,这个大家早就知道了,根本不是埃隆·马斯克的独门秘籍。

但是很可惜,这个解释其实是不对的,误导了很多人。

第一性原理思维≠追本溯源、根因法、本质思考法

回想下之前提到的两个例子,冰山案例与销售案例。从中我们能发现两条重要结论:

第一条,归纳法与演绎法有时会出现一致的结论(参考:冰山的结论与电话量的结论一)。这说明,同样的结论,不一定思维方式是一样的。
第二条,使用演绎法出现了两个结论(参考:电话量的结论一和结论二)。这说明,同样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思考深度和角度可能会带来不同的结论。

根据这两个重要结论,我们会有些新发现——

1、据第一条:同样的结论,不一定思维方式是一样的。

可推导出,即使第一性原理思维和追本溯源法的思考结论常常一样,也不能说明他们两个是同一种。

2、据第二条:同样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思考深度和角度可能会带来不同的结论。

可推导出,同样是演绎法,第一性原理思维和追本溯源法采用的是不同的角度,因此结论可能会出现不同。

也就是说,第一性原理思维是演绎法思维的一种,追本溯源、根因法也是演绎法思维的一种,但两者不是同一个。并且如果两者的思考角度不同,就可能会带来不同的结论。

这就是为什么跟埃隆·马斯克一样有深度有广度的商业大咖们,没能像埃隆·马斯克一样。即使他们都是善用演绎法思维的人,也是更习惯于使用“追本溯源”演绎法。第一性原理思维这种演绎法思维只有极少数人知道。

(这里插入一句,并不是思考角度不同都会带来结论差异。大家之所以弄混第一性原理思维和追本溯源思维,恰恰是因为这两者的结论经常相同,才会误以为两个是同一种思维。)

那么,这两种演绎法,有何不同呢?用鱼骨图能很直观的看出区别。

追本溯源法是从问题出发,一步步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直到找出最终原因(有1个或者N个)。

img

第一性原理思维法则是从原理出发,一步步往前推演,直到找出适合该问题的解决方法(有1个或者N个)。

img

由此可见,第一性原理思维和追本溯源思维是不同的,一个是从问题出发,推演出根本原因;一个是从原理出发,推演出解决方法。

我们再仔细分析下,为何出发点不同,会带来差异性的结果。

img

如果用追本溯源思维,从问题出发,那么它能一步步发现子路径1→路径1→第一性原理;但是它很难发现路径2、路径3、路径4,因为这种思维方式是要从问题开始推演的。而新路径(创新)恰恰隐藏在路径2、路径3、路径4之中。这就是用第一性原理思维常常能带来颠覆式创新的根本原因!

这才是埃隆·马斯克极度推崇第一性原理思维的真正原因。

如果看过《创新者的窘境》这本书的话,可能对这句话的感触会更深一点,因为能更清楚企业创新的重要性。

再看看上面那张图,聪明的朋友可能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第一性原理思维的局限性

任何一个原理或定律,都不可能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因此,如果出问题的地方不在你的第一性原理的体系中,那么采用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方法,是找不到解决方案的。

怎么办呢?

不断收集。

第一性原理是一个定律,或是一个模型。搜集的越多,那你能解答的问题也就越多。

巴菲特最重要的伙伴查理·芒格就曾说过,他热爱学习,尤其是跨学科学习,通过这种方式他搜集了100多种思维模型,他就是用这些模型来制定投资策略的。

感谢芒格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捷径,培养第一性原理思维的捷径就是跨学科学习。

不要只看商业书籍,其实每个学科里都散落着大智慧,物理学的力学定律、生物学的进化论、经济学的看不见得手……很多看似与商业不相干的定律,都是很好的第一性原理,认真反复推演之后,一定能发现适用于自己的思维模型。


详解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

已剪辑自: https://zhuanlan.zhihu.com/p/400291289

  • 为什么说很多人不是努力不够,而是思考不够?

  • 思维底层的源代码到底是什么?

  • 马斯克为什么将“第一性原理”奉为自己的商业哲学?

  • 为什么说第一性原理是一种演绎法思维,但与追本溯源法完全不同?

  • 什么用第一性原理思维,常常能带来颠覆式创新?

  • 第一性原理思维的局限性又是什么?

关于「第一性原理」,相信你已经在很多文章和演讲中,频繁听到这个有点哲学又有点物理学的概念。

自从特拉斯创始人马斯克在一次采访中,提出「第一性原理」后,很多媒体和吃瓜群众都在不断地讨论这个概念,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解读版本。但是,如果你还是觉得不清楚,或觉得这仅仅是个流行的概念,那一定不要错过本篇。

文章略长且烧脑,若能耐心读完,相信会对你有所启发。以下敬请enjoy…

对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以下简称马斯克),相信大部分人都不会陌生。前几天,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马云和特斯拉的CEO埃隆. 马斯克进行了一场精彩谈话。当很多小伙伴还在讨论谁的表现更胜一筹时,我们来聊聊马斯克最推崇的思维模式「第一性原理」。

马斯克的身份可不仅是特斯拉CEO,他先后创建了多家高科技公司,被誉为现实版的“钢铁侠”。从在线支付到无人汽车,从超级隧道到太阳能,从航天技术到火星移民,马斯克涉足的领域之广,的确令人咋舌。(在微信公众号主页回复“马斯克”,可看马斯克成长/创业历程的发展史导图)

就他目前的人生来说,已经做成了三件大事 PayPal、SpaceX 和特斯拉。

PayPal大家可能略陌生,毕竟国内是支付宝的天下。但是,要知道马斯克做PayPal的时代是在2000年,那时还没有现在的智能机和app。现在,PayPal已经是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的第三方支付渠道。

SpaceX,大家比较熟悉了。世界上掌握了航天器发射回收技术的只有四个:美国、俄罗斯、中国,还有埃隆·马斯克。

特斯拉,我们都太熟悉了。

那么,问题来了!马斯克是如何做出这么多炫酷又彪悍的事情呢?

在一次TED采访中,他透露了自己非常推崇的思维模式,正是 “First principle thinking”,翻译成中文就是「第一性原理」思维。

img

01什么是「第一性原理」思维?其实是一种演绎法思维

追本溯源。首先,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是亚里士多德,他说:“在任何一个系统中,存在第一性原理,是一个最基本的命题或假设,不能被省略,也不能被违反。”

这个哲学概念很深。但是,我们理解他提出这个概念背后的机理就够了。那是为了解释我们生活中所看见的各种现象。他认为任何事物的存在,任何现象的发生,都不是无缘无故的,其背后一定存在一个本质原因

马斯克是“第一性原理”的忠实鼓吹者和成功践行者。我们来看看他的原话:

我们运用第一性原理,而不是类比思维去思考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生活中总是倾向于比较,对别人已经做过或者正在做的事情,我们也都跟风去做。这样发展的结果,只能产生细小的迭代发展。

「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方式,是用物理学的角度看待世界,也就是说一层层拨开事物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再从本质一层层往上走。

这是他眼中的“第一性原理思维模型”:回溯事物本质,重新思考该怎么做

Elon Musk (埃隆马斯克) TED采访视频

了解了第一性原理提出的脉络,现在我们不妨从它的定义开始解读。

「第一性原理」是物理学的一个专业名词,是指某些硬性规定或由此推演得出的结论。与之相对的则是“经验参数”,经验参数是通过大量实例得出的规律性的结论。

简单来说,「第一性原理」就是指一个定理或者定理的推论。

那么,一个物理学上的概念,为什么会被马斯克如此推崇呢?他又是如何运用到商业中的呢?

仔细研究一下定义,你会发现“第一性原理”和与之相对的“经验参数”,其实是人类的两种思维方式——演绎法与归纳法。

第一性原理”是一种演绎法思维,由1个或多个定律推演而来,或者它本身就是一个定律。

“经验参数”是一种归纳法思维,由N个已知的数据或现象,推论出一个规律。

这么说还是比较抽象。两者到底有何区别呢?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当一位船长,观察到前方有座冰山:

一个善用归纳法思维的船长A会这么想:我上次遇到的冰山在水面下还有一个大冰山,我上上次遇到的冰山也是这样,泰坦尼克号遇到的冰山也是一样的,所以这个冰山下面一定也有一个大冰山,看来我要小心地绕过去。

**一个善用演绎法思维的船长B会这么想:**观察到这个冰山是移动的,说明它是浮在水中。根据浮力原理,F浮=G排(即物体浮力等于物体下沉时排开液体的重力),所以水面下一定藏有一个体积足够大的冰山,看来我要小心地绕过去。

img

虽然殊途同归,但是很明显,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在现实里,大部份人,总是更习惯于用归纳法思维,来总结规律和解决问题。**比如:

员工A销售业绩突出,电话量很高;员工B销售业绩突出,电话量同样很高;所以得出结论,电话量是影响销售业绩的一个重要指标,于是KPI加上了电话量的考核。

这是我们工作中很常见的一种现象。但并不是中国教育和文化所带来的特有现象,而是全人类都更倾向于使用归纳法。

如果用演绎法,又会如何思考这个销量问题呢?

销售是什么?是让产品与客户接触,激发出客户购买欲望,并且实现成交的一个过程。

由此可见,销售分为3个阶段:step 1. 让客户接触到产品→step 2.激发出购买欲望→step 3.成交过程

其中step 1又可以拆分成官网展示、电话推销、样品寄送;同样step 2也可以拆分为官网广告文案、电话推销术语等环节。

因此,如果是以电话销售为主的产品,想要提高step 1和step 2的产出,可以增加电话量。注意,这个时候的演绎法结论与归纳法思维再次殊途同归。

但是,换个角度的话,你还能发现,为什么一定要用电话销售的形式呢?step 1和step 2是否可以变成新媒体营销,是否可以变成电商营销,是否可以变成网红营销?此时,演绎法与归纳法的区别就出现了。

img
img
img

既有适合小白学习的零基础资料,也有适合3年以上经验的小伙伴深入学习提升的进阶课程,涵盖了95%以上Go语言开发知识点,真正体系化!

由于文件比较多,这里只是将部分目录截图出来,全套包含大厂面经、学习笔记、源码讲义、实战项目、大纲路线、讲解视频,并且后续会持续更新

如果你需要这些资料,可以戳这里获取

因此,如果是以电话销售为主的产品,想要提高step 1和step 2的产出,可以增加电话量。注意,这个时候的演绎法结论与归纳法思维再次殊途同归。

但是,换个角度的话,你还能发现,为什么一定要用电话销售的形式呢?step 1和step 2是否可以变成新媒体营销,是否可以变成电商营销,是否可以变成网红营销?此时,演绎法与归纳法的区别就出现了。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7hPdltvj-1715829967983)]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KRo5fKjj-1715829967983)]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o2RQFGub-1715829967983)]

既有适合小白学习的零基础资料,也有适合3年以上经验的小伙伴深入学习提升的进阶课程,涵盖了95%以上Go语言开发知识点,真正体系化!

由于文件比较多,这里只是将部分目录截图出来,全套包含大厂面经、学习笔记、源码讲义、实战项目、大纲路线、讲解视频,并且后续会持续更新

如果你需要这些资料,可以戳这里获取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