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适合小白学习的零基础资料,也有适合3年以上经验的小伙伴深入学习提升的进阶课程,涵盖了95%以上Go语言开发知识点,真正体系化!
由于文件比较多,这里只是将部分目录截图出来,全套包含大厂面经、学习笔记、源码讲义、实战项目、大纲路线、讲解视频,并且后续会持续更新
软件是知识与大脑智慧的结晶,正开始成为人类社会的基础设施,是未来世界的重要元素。
软件定义的本质是通过虚拟化及应用编程接口把硬件的可操控的成分暴露出来,然后按需实现硬件的管理。两句话:基础资源虚拟化,管理任务可编程。
自从“软件定义”这个概念出现以后,所有硬件设备都在围绕软件定义作部署。于是,软件开始定义网络,定义存储,定义计算。
在产品层面,软件定义诞生了很多改变行业的产品。
1
软件定义网络,诞生了SDN。IT团队可动态并可编程配置与塑造逻辑网络层。
软件定义存储,诞生了SDS,所有存储相关的控制工作,都仅在相对于物理存储硬件的外部软件中。
软件定义计算,诞生了云计算。使得计算资源可以任意配置,只需投入很少管理工作就能驾驭网络。
软件定义消费电子,诞生了智能手机、PAD等一系列产品,甚至于新能源汽车。
作为软件定义的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手机产品,iPhone自诞生以来就在手机圈独领风骚,风光至今。一定意义上,现在所有品牌、类型的智能手机,都是在延续软件定义这个产品逻辑。
同样,软件定义让特斯拉汽车能够像手机一样,奔驰在高速公路上。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软件可以定义世界,软件能够定义一切,软件足以定义未来。软件,正在重新定义所有你能想到的东西,我们正在身处一个软件定义的世界。
2
从技术发展趋势上,IOT时代所有硬件产品都具备智能、联网的特性。所有产品都是一个智能终端,所有产品的另一端都要连接云计算,因此这些产品都出自软件定义。
在生活上,智能家居取代普通家居已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当家里所有家居都智能化以后,整个房屋都变成了一个智能终端,全屋智能本身就是软件定义产品的结果,智能房屋同样因软件定义而生。
工作也是如此,以前办公都是线下,现在办公都在网上,各种管理流程都通过网络流通,智能客服、智能人力资源、智能管理系统,软件定义的办公生态让公司运作井然有序。
不要以为软件定义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姓毫无干连,实则已是息息相关。你到无人超市购买生活用品,扫码或者刷脸就能购买想要的任何东西;你到智能餐吧吃饭,滑滑手指几分钟后就能吃到机器人炒的美味可口的饭菜;你下班回家,软件叫的车早已等候在楼下;你要去旅游,提前一星期就订好了机票和饭店。
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工作学习,现在都已离不开软件定义的网络。基于网络的商业逻辑事实上也都因软件定义而生,在这样的软件定义的商业生态之下,人们又怎能逃离软件定义的世界?
3
在纯互联网世界中,社交软件连接了一切。在万物互联的生态中,社交依然是人与人之间互通的载体,不同的是大量联网且有身份标识的智能硬件撑起了世界。每天数以亿计的各种形态的智能硬件,传输大量的用户行为数据到服务器,这些数据将为健康、医疗、教育、保险、金融、信用等行业所广泛应用。
当前的智能硬件产品越来越好用,原因在于开发者将将软件应用的逻辑转嫁到了硬件身上,这正是软件定义的初衷。而现在的智能硬件之所以更智能,更安全,是因为软件定义的云计算中部署了人工智能技术和区块链技术,才会让用户的使用体验部不断提升。
事实上,现在很多智能硬件的创始人及负责人,都是过去成功的软件工程师或者产品经理。
这个IOT时代,正是软件定义的产物。是软件定义,让产品具备了智能与联网的特性;是软件定义,让产品能够以智能终端的产品形式服务用户;同样是软件定义,让智能硬件产业有了更有想象力的商业模式,用户、数据、社群、共享经济等的综合反映,让现在的IOT产品具备的更长的价值链。
可以说,一切智能终端,都是因为软件定义而存在更广泛的价值。
4
现在人们所理解的智能终端,更多的还是以消费电子产品为主。但在IOT时代,成千上万的工厂机器人、3D打印机等制造设备都将变成智能终端,工业互联网领域则把这些终端称作边缘设备。
当前,互联网大的发展趋势是从消费互联网向工业互联网迁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是说消费互联网以后不行了,至少能够保持现有的6.5万亿市场规模。
资本、企业、产业都向产业互联网过渡,是因为产业互联网的产能、效率、价值尚未与消费互联网匹配,需要以更多的技术及资源对其进行持续的优化,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优化结构,放大价值。
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核心,为工业APP提供必要接口、存储计算、开发组件、工具资源等环境支持,工业APP则支撑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智能化应用,是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价值体现。
工业互联网平台具有显著的软件定义的特征,软件正在定义数据采集已经定义工业PaaS平台,工业APP是面向特定工业应用场景的软件程序。
可以说,工业APP是以软件形式定义工业业务应用,是一系列软件化、可移植、可复用的行业系统解决方案。而先进制造,其本质就可以总结为软件定义制造。
5
前面说了很多,无非就是想告诉大家,软件真的正在定义一切。看到这句话,有人可能会觉得夸张:软件能定义人吗?
说到软件定义人,前段时间爆出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大家还记得吗?实则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软件定义基因的事件,其实在国外基因可编程已是几年前的事了。
而在基因可编程之外,人类在生命的探索上一直没有停步。现在的各种可穿戴设备,正是人类探索延长生命的另一个路径。
只要技术到位,像《攻壳机动队》《副本》那样将人类头颅嫁接到“义体”之上,或是将人类意识转移到人工智能身上,只需轻触一下按钮那样简单。那是的人类,只是一堆活着的数据罢了。
或许,软件完全定义人类之时,也就是软件定义一切的终极时代吧。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软件可以定义世界,软件能够定义一切,软件足以定义未来。软件,正在重新定义所有你能想到的东西,我们正在身处一个软件定义的世界。
也就是说,软件正在“吞噬”世界。
论度玛的默示:
有人声从西珥呼问我说:“守望的啊,夜里如何?守望的啊,夜里如何?”
守望的说:“早晨将到,黑夜也来。你们若要问就可以问,可以回头再来。”
然而,很多人没有清楚意识到:就在这个时代,一个新的幽灵正在我们中间徘徊。这个幽灵就是我们这个社会出现的一门新的宗教,我想称它做“技术的宗教”。
这门宗教有两个主要的内容,其一是对于满足无休无止的需要的梦想。人就象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孩,永远张开嘴吸吮给予他的一切。这是使我们变得懒惰和消极的穷奢极欲的天堂,巨大的技术进步使人们乐于食来张口,衣来伸手。
另一个就是人们有这样一种愿望深深植根于人的头脑并成为他的动力:不再仅仅做自然的旁观者,而要做一个世界的创造者。简言之,可以说:就是人类自己想成为上帝,想做一切上帝能做的事情。当第一个宇航员登上月球的时候,我们目睹那神奇而又壮观的场面,不是有点象某种异教的崇拜仪式吗?那个时刻标志着人类冲破了自身的界限而成为上帝。
我们看到一种新的偶象崇拜正在兴起,技术或人自己成为新的上帝。当然,没有人承认这点,需要为我们所做的事情找一些掩饰。事情当然没有这么简单,新的宗教里面也还有一些复杂的、相互关联的动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种新的宗教并不宣扬任何道德准则,唯一的准则就是去做技术上可行的事,技术能力本身成了道德准则,成了道德的源泉。
再个,软件大多是因为才产生的,软件定义更是,资本是没有办法才从事物质生产这种倒霉的事情,它也不愿意去从事物质生产,它总希望有更快、更轻松的赚钱手段
马克思说:资本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他的全身上下每一个毛孔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在软件上,也是如此。
论度玛的默示:
有人声从西珥呼问我说:“守望的啊,夜里如何?守望的啊,夜里如何?”
守望的说:“早晨将到,黑夜也来。你们若要问就可以问,可以回头再来。”
现在,人所面临的乃是人的负担和人的伟大这些问题:“有人向我说,守望的呵,夜里如何?守望的呵,夜里如何?”也许人类灵魂中的痛苦在这个回答中,在上帝的人的同化中得到解除:“守望的说,早晨将到,黑夜也来。你们若要问,就可以问,可以回头再来。”
我一直错误的认为:软件定义一切!
知乎周朔鹏
在新时达做机器人公司副总经理的时候,我曾经对我们的硬件团队讲:“在工业领域,硬件通用化是大趋势。当年,我们见到的三菱、西门子、施耐德等等工业巨头,不管是做控制器还是驱动器,他们所使用的控制硬件都是定制开发的,他们为了搭建自己的系统,还耗费巨大精力开发了自己的OS。但是,当PC base成为一种流行的开发模式之后,我们见到的绝大多数国产的工业控制产品,包括机器人都是基于PC base的。当CPU等芯片的运算速度已经不是瓶颈,工业领域、民用领域,必然出现软件定义一切的局面。”
人的认识总是有自己的局限性,今天,我发现我当初的想法是存在偏差的。
软件开发是一个门槛很低的行业,尽管这么说很多人不愿意听,但是,事实如此。
Google的科学家在想尽办法让计算机能够认识猫的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是,一旦Google的系统能够认出猫来,中国遍布机场、火车站的人脸识别系统很快就实现了商业化。算法,特别是学术层面的算法,不是秘密。用程序实现别人的算法也不一定算是本事,能做的人太多,当然,他确实有巨大的商业价值。
所以,我说如果某项技术是一个纯软件的技术,小公司就没有什么机会。原因在于你能做,别人一定也能做,软件工程师并不是科学家。拥有科学家,拥有稀有资源,才是核心竞争力。
当初,我把人工智能理解为软件行业,现在看来也是错误的。人工智能技术是基于数据、算法、算力的一门认知技术。从数据、算法的角度,我们认为他是软件行业,算力不就是CPU、GPU、NPU、xPU嘛!问题恰恰出现在这些PU上。
数据来源于业务层面,算法是科学家的成果,然后不就是软件了吗?表面看确实如此,但是,我们更进一步看的时候,会发现所有的算法都能够被硬件化,变成某PU的固有功能,到那时软件还做什么呢?从这个角度讲,工业领域、人工智能领域,软件工程过程就是做系统集成,在当各种PU还不具备某种功能的时候,我们的软件工程师编一段程序实现了某种特异化的流程或者计算过程而已。
于是,我们看世界的观点都变了。不再是软件定义一切。所有的软件、算法,最后都被进一步抽象、固化,成为某种专用的芯片,或者成为某种芯片的某项功能。在我们设计硬件系统的时候会发现它已经越来越简单,各种各样的原本需要大量底层软件开发的东西都不存在了,而是变成了一颗一颗的大大小小的芯片。
我之前所说,如果某项技术是一个纯软件的技术,小公司就没有什么机会,现在看来还不仅仅如此,很多东西大公司都没有机会,特别是在人工智能这个技术领域——只有那些从芯片的层面上能够实质性突破,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沉淀的公司才有机会成为这个领域的寡头,这样的公司有华为、寒武纪、地平线等。其他的人工智能公司本质上都停留在根据论文写算法,根据芯片说明书开发应用功能的层面上,都是做的技术应用和系统集成的的工作。当然,这样说不愿意听的人会更多一点儿。
不用不开心,承认现实是建立行动基点的过程,知道自己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才不至于花冤枉钱。
既然作为一个业内的普通公司,芯片我们做不了,那就活在当下,芯片可以功能强大,但是必须应用于特定的系统中才能实现特定的功能。但是,这和软件定义一切的观点是有很大区别的,这个区别在于,我们必须更多的去关注硬件的功能,在此基础上进行软件开发,而不是片面的相信软件。
一个成功的人工智能公司,必须了解芯片,关注芯片的功能和最前沿的算法。仅仅做软件开发的团队很难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工智能公司。当然,那些只关注机器人外壳好不好看的公司跟人工智能离得更远些。
网上学习资料一大堆,但如果学到的知识不成体系,遇到问题时只是浅尝辄止,不再深入研究,那么很难做到真正的技术提升。
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的更远!不论你是正从事IT行业的老鸟或是对IT行业感兴趣的新人,都欢迎加入我们的的圈子(技术交流、学习资源、职场吐槽、大厂内推、面试辅导),让我们一起学习成长!
料一大堆,但如果学到的知识不成体系,遇到问题时只是浅尝辄止,不再深入研究,那么很难做到真正的技术提升。**
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的更远!不论你是正从事IT行业的老鸟或是对IT行业感兴趣的新人,都欢迎加入我们的的圈子(技术交流、学习资源、职场吐槽、大厂内推、面试辅导),让我们一起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