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面试知识点整理——网络_前端面试计网考点

  1. JPG/JPEG:兼容性高、传输速度快、内存小、有损压缩,存在失真的情况
  2. PNG:压缩不失真、透明背景、渐变图像
  3. GIF: 静态的GIF和JPG无异,而动态的GIF图片则是由多幅图片保存为一个图片形成动画效果而制成的,图片质量较差
  4. BMP:Windows电脑系统的标准图片格式,内存较大、未经压缩、保存了每个像素的信息
  5. TIF:可以保证图片在不失真的情况下压缩,且保留图片的分层或是透明信息
  6. PSD:Photoshop专属图片格式
  7. SVG:矢量图,文本文件,体积小,压缩性更强,图片可无限放大且不失真,兼容性好
  8. WebP:是谷歌开发的一种新图片格式,同时支持无损和有损压缩,具有更小的文件体积
    -在无损压缩的情况下,相同质量的WebP图片,文件大小要比PNG小26%;
    -在有损压缩的情况下,具有相同图片精度的WebP图片,文件大小要比JPEG小25%~34%;
    -WebP图片格式支持图片透明度,一个无损压缩的WebP图片,如果要支持透明度只需要22%的格外文件大小。
六、http与https

https主要是在http的基础上,利用了SSL/TLS来建立安全信道进行数据包的传输。https在这个过程中主要使用了对称加密(有DES、AES等)、非对称加密(RSA)、哈希算法(MD5)和数字证书(CA颁发)等技术,通过这些技术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完整性、机密性和确保了身份认证(防止中间人攻击)。

SSL握手的过程:

  1. 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支持的协议版本号、支持的加密算法和一个随机数1
  2. 服务端发送确认要使用的加密算法、随机数2,以及自己的数字证书
  3. 客户端验证这个数字证书
  4. 若证书有效,使用证书里面的公钥来对随机数3(预主密钥)加密,发送给服务端
  5. 服务端使用自己的私钥来解密这个随机数3
  6. 这时候其实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可以使用约定好的加密算法,来对这三个随机数进行加密,生成一个密钥k,这个k就是之后使用对称加密进行对话的密钥值

CA签发证书的过程(申请SSL证书):
我的理解:其实这个数字证书的目的就是保证了申请人的公钥的权威性,避免中间人攻击

  1. 申请者向CA发送签名请求,就是想要获得一个证书认证
  2. CA会对这个申请者做一些验证。通过之后,CA会利用自己的私钥来对证书生成数字签名。
    证书中有这样一些信息:证书颁发机构、证书序列号、有效期、证书签名算法、申请者的公钥 、数字签名等等

客户端验证数字证书的过程:

  1. 客户端首先会对证书的颁发机构、有效期进行检查,通过查找操作系统内置的受信任的证书发布机构,来确定证书的可信任性。找不到对应的机构浏览器报错,说明证书不可信任。
  2. 如果可信任,那么浏览器会从操作系统取出CA的公钥,使用公钥对数字签名进行解密,并与服务端发来的报文摘要相比较,如果相同,则证书合法,取出里面的公钥,用于后序的加密。
七、cdn
八、get、post、put

1、GET方法:对这个资源的查操作。

2、DELETE方法:对这个资源的删操作。但要注意:客户端无法保证删除操作一定会被执行,因为HTTP规范允许服务器在不通知客

户端的情况下撤销请求。

3、HEAD方法:与GET方法的行为很类似,但服务器在响应中只返回实体的主体部分。这就允许客户端在未获取实际资源的情

况下,对资源的首部进行检查,使用HEAD,我们可以更高效的完成以下工作:

在不获取资源的情况下,了解资源的一些信息,比如资源类型;

通过查看响应中的状态码,可以确定资源是否存在;

通过查看首部,测试资源是否被修改;

4、TRACE方法:会在目的服务器端发起一个“回环”诊断,我们都知道,客户端在发起一个请求时,这个请求可能要穿过防火墙、代理、网关、或者其它的一些应用程序。这中间的每个节点都可能会修改原始的HTTP请求,TRACE方法允许客户端在最终将请求发送服务器时,它变成了什么样子。由于有一个“回环”诊断,在请求最终到达服务器时,服务器会弹回一条TRACE响应,并在响应主体中携带它收到的原始请求报文的最终模样。这样客户端就可以查看HTTP请求报文在发送的途中,是否被修改过了。

5、OPTIONS方法:用于获取当前URL所支持的方法。若请求成功,则它会在HTTP头中包含一个名为“Allow”的头,值是所支持的方法,如“GET, POST”。

区别:

1、PUT和POST

PUT和POST都有更改指定URI的语义.但PUT被定义为idempotent(幂等的)的方法,POST则不是.idempotent的方法:如果一个方法重复执行多次,产生的效果是一样的,那就是idempotent的。也就是说:

PUT请求:如果两个请求相同,后一个请求会把第一个请求覆盖掉。(所以PUT用来改资源)

Post请求:后一个请求不会把第一个请求覆盖掉。(所以Post用来增资源)

2、get和post

1、GET参数通过URL传递,POST放在Request body中。

2、GET请求会被浏览器主动cache,而POST不会,除非手动设置。

3、GET请求参数会被完整保留在浏览器历史记录里,而POST中的参数不会被保留。

4、Get 请求中有非 ASCII 字符,会在请求之前进行转码,POST不用,因为POST在Request body中,通过 MIME,也就可以传输非 ASCII 字符。

5、 一般我们在浏览器输入一个网址访问网站都是GET请求

6、HTTP的底层是TCP/IP。HTTP只是个行为准则,而TCP才是GET和POST怎么实现的基本。GET/POST都是TCP链接。GET和POST能做的事情是一样一样的。但是请求的数据量太大对浏览器和服务器都是很大负担。所以业界有了不成文规定,(大多数)浏览器通常都会限制url长度在2K个字节,而(大多数)服务器最多处理64K大小的url。

7、GET产生一个TCP数据包;POST产生两个TCP数据包。对于GET方式的请求,浏览器会把http header和data一并发送出去,服务器响应200(返回数据);而对于POST,浏览器先发送header,服务器响应100 continue,浏览器再发送data,服务器响应200 ok(返回数据)。

8、在网络环境好的情况下,发一次包的时间和发两次包的时间差别基本可以无视。而在网络环境差的情况下,两次包的TCP在验证数据包完整性上,有非常大的优点。但并不是所有浏览器都会在POST中发送两次包,Firefox就只发送一次。
————————————————

九、TCP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

三次握手:
1.建立TCP连接时,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一段TCP报文,标志位为SYN,序号为seq = x,并进入SYN_SENT阶段
2.服务器收到TCP报文后,结束LISTEN阶段,并返回一段TCP报文,标志位为SYN和ACK,序号为seq = y,确认号为ack = x + 1,进入SYN_RCVD阶段。这表明服务器端确认收到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并同意建立连接。
3.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端的确认报文之后,明确了从客户端到服务器端的数据传输是正常的,结束SYN-SENT阶段,并返回最后一段TCP报文,标志位为ACK,序号为seq = x + 1 ,确认号为ack = y + 1,之后客户端和服务器端进入ESTABLISHED阶段。

四次挥手:
1.客户端想要释放连接,向服务器端发送一段TCP报文,标志位为FIN,序号为seq = U,随后客户端进入FIN-WAIT-1阶段,即半关闭阶段。
2.服务器端接受到报文后,确认了客户端想要释放连接,服务器端结束ESTABLISHED阶段,进入CLOSE-WAIT阶段,并返回一段TCP报文,标志位为ACK,序号为seq = V,确认号为 ack = U + 1
3.客户端接受到TCP报文之后,结束FIN-WAIT-1,进入FIN-WAIT-2阶段。
4.服务器端从发出ACK确认报文之后,经过CLOSE-WAIT阶段,做好了释放连接的准备,再次向客户端发送TCP报文,标志位为FIN,序号为 seq = W,确认号为ack = U + 1,进入LAST-ACK阶段。
5.客户端收到报文后,确认了服务器端已经做好释放连接的准备,结束FIN-WAIT-2阶段,进入TIME-WAIT阶段,并在2MSL之后,进入CLOSED。
6.服务器收到报文后,立刻进入CLOSED阶段。

为什么建立3次,释放4次?
答:这是因为在TCP建立过程中,当服务器第一次收到客户端的请求时,服务器可以立刻发送SYN+ACK作为标志位的报文,但是,在释放连接的过程中,当服务器端接受到客户端的释放连接请求时,服务器端并不能立刻释放,还要处理一些数据,因此先返回了带有ACK的确认报文,在准备就绪之后,再发了FIN报文,因此挥手要多一次。

为什么不能用两次握手?(三次握手的作用)
答:作用是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防止服务器端保持开启一些无用的连接而增加服务器开销,以及防止已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突然又传到了服务器而产生错误,三次握手是双方确认的必备过程。
如果只是两次握手,那么,只有发起方的起始序列号能被确认,另一方的序列号得不到确认。

为什么客户端要等待2MSL?
答:MSL是一段TCP报文在传输过程中的最大生命周期,等待2MSL是客户端为了确认服务端是否收到了请求,若服务端在1MSL内没有收到,那么他会再次向客户端发送FIN报文,最长时间不会超过2MSL。

如果已经建立连接,但是客户端突然出现故障怎么办?
答:TCP还设有一个保活计时器,显然,客户端如果出现故障,服务器不能一直等下去,白白浪费资源。服务器每收到一次客户端的请求后都会重新复位这个计时器,时间通常是设置为2小时,若两小时还没有收到客户端的任何数据,服务器就会发送一个探测报文段,以后每隔75秒钟发送一次。若一连发送10个探测报文仍然没反应,服务器就认为客户端出了故障,接着就关闭连接。

十、前端工程化的理解

1.前端工程化目的是为了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即提高开发过程中的开发效率,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工作时间。(工程化可以理解为软件工程方面的东西)
2.前端工程化包括:模块化、组件化、规范化和自动化
3.模块化:就是把一个大文件拆分成相互依赖的小文件,再进行统一的拼装和加载。
e.g.webpack
4.组件化:模块化只是在文件层面上对代码或资源的拆分;而组件化是在设计层面上,对UI(用户界面)的拆分。是一种分治思想。
e.g.vue、react、angular
5.规范化:规范的制定会直接影响到后期的开发质量
目录结构的制定、编码规范、前后端职责分离、文档规范等等
6.自动化:图标合并、持续集成、自动化构建、自动化部署、自动化测试

十一、bootstrap与webpack相关知识

Webpack 是一个前端资源加载/打包工具。它将根据模块的依赖关系进行静态分析,然后将这些模块按照指定的规则生成对应的静态资源。
Webpack 可以将多种静态资源 js、css、less 转换成一个静态文件,减少了页面的请求。

十二、websocket

WebSocket是html5开始提供的一种在单个TCP连接上进行全双工通讯的协议。
WebSocket使得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交换变得更加简单,允许服务器主动向客户端推送数据。在WebSocketAPI中,浏览器和服务器只需要完成一次握手,两者之间就直接可以创建持久性的连接,并进行双向数据传输。

现在,很多网站为了实现推送技术,所用的技术都是 Ajax 轮询。轮询是在特定的的时间间隔(如每1秒),由浏览器对服务器发出HTTP请求,然后由服务器返回最新的数据给客户端的浏览器。这种传统的模式带来很明显的缺点,即浏览器需要不断的向服务器发出请求,然而HTTP请求可能包含较长的头部,其中真正有效的数据可能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显然这样会浪费很多的带宽等资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浏览器通过 JavaScript 向服务器发出建立 WebSocket 连接的请求,连接建立以后,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就可以通过 TCP 连接直接交换数据。

当你获取 Web Socket 连接后,你可以通过 send() 方法来向服务器发送数据,并通过 onmessage 事件来接收服务器返回的数据。

websocket可以用来做聊天室,建立在tcp之上,连接机制与https相似

十三、前中后序遍历应用

前序遍历:广度优先、深度优先搜索
中序遍历:顺序输出、加减乘除等一些表达式的运算
后序遍历:先遍历叶子节点、可以用来删除节点、从下往上整合数据

十四、TCP和UDP的区别

1.tcp是面向连接的,udp是无连接的
2.tcp通过校验和、重传控制、序号标识、滑动窗口和累计确认来保证数据可靠传输,udp不可靠,到达的数据包可能是乱序的
3.tcp要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因此速度慢
4.tcp数据包报头大小是20字节,udp是8字节
5.tcp有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udp没有
6.tcp是面向字节流的,udp面向报文
7.tcp连接只能是点对点的,udp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交互通信
8.tcp适用于一些文件传输(http、https、ftp)、邮件(pop、smtp)、远程登录等对准确性要求较高的场景,udp应用于即时通信、在线视频等要求速度快的场景

十五、http如何保持状态

http是一种无状态协议,即服务器不保留与客户交易时的任何状态,上一次的请求对这次的请求没有任何影响,服务端也不会对客户端上一次的请求进行任何记录处理。

1.cookie:cookie是客户端的存储空间,由浏览器来维持。具体来说cookie机制采用的是在客户端保持状态的方案。cookie会根据从服务器端发送的响应报文内的一个叫做set-cookie的首部字段信息,通知客户端保存cookie,当下次客户端再往该服务端发送请求时,客户端会自动在请求报文中加入cookie值后发送出去。也就是cookie是服务器生成的,但是发送给客户端,并且有客户端来保存。每次请求加上cookie就行了。服务端发现客户端发送过来的cookie之后,会去检查究竟是从哪一个客户端发来的连接请求,然后对比服务器上的记录,最后得到之前的状态信息。

2.session:session是另一种记录客户状态的机制,保存在服务器上。虽然session保存在服务器,对客户端是透明的,他的正常运行仍然需要客户端浏览器的支持。在会话开始时,服务端就会把会话状态保存起来,然后分配一个sessionid给客户端,这个会话标识一般保存在客户端的cookie中,以后每次浏览器发送http请求都会带上sessionid,服务器拿到之后就与之前存在服务端的状态信息与会话联系起来,实现会话保持。

十六、http1.0 和 http1.1 的区别

1.长连接:1.1默认开启长连接keep-alive,减少了每次建立和关闭tcp连接的损耗,1.0需要使用keep-alive参数来设置长连接。
2.节约带宽:1.0存在浪费带宽的情况,例如客户端只是需要某个对象的一部分,而服务器却将整个对象都发过来了,并且不支持断点续传的功能。1.1支持先发送header消息,如果服务端认为客户端有权限请求服务器,则返回100,然后客户端再发送body部分,否则返回401。
3.host域:1.0认为一个主机对应一个ip地址,因此没有host域。随着虚拟主机技术的发展,在一台物理服务器上可以存在多个虚拟主机,并且他们共享一个ip地址。1.1的请求信息和响应信息都支持host域,如果没有包含,则会报告一个错误400.
4.缓存处理:1.0主要使用expires、if-modified-since,1.1新增了cache-control、etag等缓存头来控制缓存策略
5.错误通知:1.1新增了24个错误状态响应码

十七、http1.1 和 http2.0 的区别

1.多路复用:2.0可以实现多路复用,使用同一个tcp连接并发处理多个请求,而且并发请求的数量比1.1大了好几个数量级。1.1也可以通过建立多个tcp连接来处理并发的请求,但是创建tcp连接本身也是有开销的。
2.头部数据压缩:http1.1只支持消息体的压缩而不支持头部的压缩,2.0则使用HPACK算法对header的数据进行压缩,这样数据体积小了,在网络上传输就会更快。
3.服务端推送:1.1中,网络中的每个资源(html、样式表、脚本、图片等等)都必须明确的请求,时间较长。2.0引入了server push,它允许服务端推送特定资源给客户端。

十八、http常见状态码

100 continue:http1.1 表示发出的请求服务器接收,应当继续发送请求的其余部分
200 ok:请求成功
204 no content:没有新文档
301 moved permanently:文档被永久移除,新的url在location头当中给出,浏览器应该自动访问新的url
302 moved temporately:和301类似,但是url是临时性的替代,而不是永久性的
304 not modified:表示所请求的资源没有被修改,可以继续使用缓存
400 bad request:请求出现语法错误
401 unauthorized:请求需要身份认证
403 forbidden:拒绝执行此请求
404 not found:被请求的文档不在服务器上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服务器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不能完成客户端的请求

最后

推荐一些系统学习的途径和方法。

路线图

每个Web开发人员必备,很权威很齐全的Web开发文档。作为学习辞典使用,可以查询到每个概念、方法、属性的详细解释,注意使用英文关键字搜索。里面的一些 HTML,CSS,HTTP 技术教程也相当不错。

HTML 和 CSS:

html5知识

css基础知识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