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1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中英

1.根本原因:英国企图打开中国市场,倾销产品、掠夺原料,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

2.导火索—1893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3.《南京条约
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国享有领事裁判权;英国在中国的进出口货物纳税,中国需与英国共同商定。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救亡图存:
林则徐: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四洲志》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魏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中国近代史学史上第一部较为详尽较为系统的世界历史、地理著作。

第二其次鸦片战争(1858-1860)中英法

1.《天津条约》: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籍传教士得入内地自由传教;外观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

2.英法联军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 雨果–《巴黎圣母院》

3.《北京条约》:开天津为商埠;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割让九龙司给英国。

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

1.兴衰:
兴:1843年创立“拜上帝教”;1851年1月金田起义,洪秀全称天王,建立“太平天国”;1853年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并定都。
衰:1856年天京变乱,由盛转衰。

2.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原则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内容: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意义: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空想无法实现
资政新篇
内容: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
评价: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但未涉及农民土地问题,无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未能真正推行。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19世纪60-90年代

1.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为了维护清政府统治

2.推行机构:总理衙门

3.代表人物: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4.口号:前期(60年代):自强;后期(70、80年代):求富

5.内容
海军: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北洋战力最强,但还是输了
新式教育:京师同文馆,创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出国。以培养外语翻译、洋务人才为目的。

6.失败的标志:甲午中日战争惨败;根本原因:未从根本上变革落后的封建制度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倒霉男孩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