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6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系主任,无问芯穹发起人汪玉教授参加了知乎首届“AI先行者沙龙”活动,围绕《大模型行业如何可持续发展》主题,从算力、成本与软硬件生态角度展开学术分享。当下大模型落地面临诸多挑战,算力供需平衡、大模型应用降本需要软硬一体协同优化的AI生态。现将演讲内容整理成文,与各位读者共同饕览。
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分享我自己对于大模型这个行业目前的一些认识。我目前是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专注研究硬件、芯片和基础软件方向,有过一定创业经历。在座的各位中可能做算法和应用比较多,所以今天希望能够从另一个角度来给大家讲一讲我怎么去看人工智能,特别是这一波大模型的发展。
大模型的涌现给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科学计算以及机器人等领域都带来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作为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的系主任,每年九月份的新生迎新活动是与新生交流的重要时刻,在跟这200多名新生去分析未来从事行业的时候,会有一个方向是讲机器人领域。
未来社会面临的挑战之一是人口老龄化,而机器人技术可以在解决赡养老人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这几年的高考人数还比较多,竞争是比较激烈的,因为当年是1800万的出生人口,到了去年和前年大概是800万左右的出生人口。我每次问他们说,同学们你们看一看我今年40多岁了,为祖国可以健康工作到50岁,甚至更多,等我到了七八十岁,也就是30年以后谁来照顾我是一个问题。那个时候人不够了,2050年赡养老人的压力是很大的,因为我们的GDP要发展,GDP等于什么?GDP=人数×人均GDP。现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那就提高人均GDP,但是如果人口降了,光提高人均GDP可能也赶不上,所以我们还是要大力推动机器人这个行业,培养更多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