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D 0
• 原理:RAID 0是一种简单的、无数据校验的数据条带化技术。它将数据分散存储在所有磁盘中,以独立访问方式实现多块磁盘的并读访问。由于可以并发执行I/O操作,总线带宽得到充分利用。
• 优点:低成本、高读写性能、100%的高存储空间利用率。
• 缺点:不提供数据冗余保护,一旦数据损坏,将无法恢复。
• 适用场景:对性能要求严格但对数据安全性和可靠性不高的应用,如视频、音频存储、临时数据缓存空间等。
RAID 1
• 原理:RAID 1称为镜像,它将数据完全一致地分别写到工作磁盘和镜像磁盘,磁盘空间利用率为50%。RAID1提供了最佳的数据保护,一旦工作磁盘发生故障,系统自动从镜像磁盘读取数据。
• 优点:提供了最佳的数据保护,拥有完全容错的能力。
• 缺点:实现成本高,磁盘空间利用率为50%。
• 适用场景:对顺序读写性能要求高以及对数据保护极为重视的应用,如邮件系统的数据保护。
RAID 5
• 原理:RAID 5使用条带化加分布式奇偶校验,提供数据冗余和读取性能。数据和奇偶校验信息分布在所有硬盘上,允许单个硬盘故障而不丢失数据。
• 优点:在提供数据冗余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存储空间。
• 缺点:写入性能较RAID 10和RAID 50稍差。
• 适用场景:中小企业和服务器常用的配置。
RAID 6
• 原理:RAID 6类似于RAID 5,但使用两个独立的奇偶校验块分布于不同硬盘,能够容忍两块硬盘同时故障的情况。
• 优点:提供更高级别的容错能力。
• 缺点:成本较高,因为需要更多的硬盘用于奇偶校验。
• 适用场景:对数据安全有极高要求且硬盘数量较多的环境。
RAID 10
• 原理:RAID 10是RAID 1和RAID 0的组合,先创建镜像对,再进行条带化,提供了卓越的读写性能和高度的数据冗余。
• 优点:提供了高性能和高数据冗余。
• 缺点:存储效率较低且成本较高。
• 适用场景:需要高速度和高可靠性的关键业务应用。
RAID 50
• 原理:RAID 50是RAID 5和RAID 0的高级组合,首先创建多个RAID 5阵列,然后将这些阵列条带化。它在保持良好读写性能的同时,提高了容错能力和扩展性。
• 优点:结合了RAID 5和RAID 0的优点,适用于需要高存储效率和高性能的企业级存储系统。
• 缺点:配置复杂,重建时间长。
• 适用场景:大规模数据存储系统,能够在多硬盘环境中提供更高级别的数据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