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 2025 年,数字化进程持续加速,网络与社会各层面的融合愈发深入,从政务运转、企业运营到民众日常生活,网络无处不在。这种深度融合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与高效,但同时也让网络安全问题不断恶化,影响范围持续扩大,危害程度与日俱增。如今,网络安全早已超越信息技术领域的范畴,上升至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对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等核心安全领域产生着全方位、深层次的影响,已然成为维护国家安全体系的关键一环,牵一发而动全身。
要切实维护网络安全,首要任务是精准洞察网络安全风险的全貌。只有清晰了解风险所在领域、呈现形式及可能造成的后果,才能制定出切实有效的防范与应对策略。因此,强化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深入开展风险分析,是筑牢网络安全防线、做好网络安全工作的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对 2025 年网络空间中的大国博弈态势以及安全威胁形势进行全面、深入的剖析,对于我国准确把握网络安全动态,积极应对各类潜在风险,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2025 年网络安全风险现状
2.1 科技封锁变本加厉
近年来,美国为了遏制我国科技发展,在信息技术创新、网络安全建设相关的投融资及供应链关键环节加强管控。步入 2025 年,这种科技 “锁喉” 举措进一步升级,美国将对华 “科技战” 视为重要战略手段。
2025 年伊始,美国政府相关部门频繁出台政策文件,持续渲染中国在网络空间和数字领域对其构成的 “威胁”。美国智库发布的研究报告多次将我国定义为网络安全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恶意抹黑我国是网络威胁的源头。在具体行动上,美国加大了对我国高科技领域的投资限制,除了延续对人工智能、半导体和微电子、量子科技等关键领域的投资禁令外,还扩大了限制范围,将一些与新兴技术应用相关的领域纳入其中,试图从资金源头切断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动力。
在半导体领域,美国联合盟友对我国实施更为严格的技术封锁和产品禁运。不仅限制高端芯片制造设备、关键材料的出口,还对我国半导体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供应链合作进行干扰。例如,美国施压部分国家的半导体企业,要求其停止与我国企业在先进制程芯片研发和生产方面的合作,阻碍我国半导体产业迈向高端化的步伐。
在人工智能方面,美国限制我国企业获取高性能计算芯片、先进算法技术以及相关开源代码。同时,对我国人工智能企业在海外的市场拓展、技术交流等活动设置重重障碍,意图削弱我国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力。
2.2 网络攻击愈演愈烈
我国依旧是全球遭受网络安全威胁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进攻性网络威慑战略带来的巨大压力。国家级的高级持续性威胁(APT)攻击、入侵控制、信息窃取,以及境外黑客组织频繁且高强度的网络攻击,严重危及我国重要机构、重点行业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
一方面,境外对我国的网络攻击呈现出协同化、规模化的特征。从 2025 年上半年披露的多起网络攻击事件来看,境外攻击者不再是各自为战,而是形成了有组织、有策划的攻击团队。多个国家的情报机构、黑客组织相互配合,从不同方向、采用多种手段对我国进行网络攻击。例如,在针对我国某重要能源企业的攻击中,先是由部分黑客组织利用企业网络系统的漏洞植入恶意程序,获取初步权限,随后其他境外势力利用这些漏洞进一步扩大攻击范围,窃取关键数据和商业机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