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争议来源:菌株变异与移码突变**
- **1996年研究背景**:
针对运动发酵单胞菌的某些菌株(如ZM4亚种),发现其 *gfo* 基因存在 **6-bp的缺失**,导致移码突变(frameshift mutation),使翻译提前终止,最终蛋白缩短为381个氨基酸[^1]。
- **与原始菌株的差异**:
早期研究(如ATCC 31821菌株)未检测到此突变,其GFOR仍为387个氨基酸。
---
### 2. **数据库与文献的协调**
- **UniProt记录(P11080)**:
目前标注的387个氨基酸基于 **ATCC 31821菌株** 的完整基因序列,已通过实验验证。
- **NCBI记录差异**:
- Accession AAA25363.1(387 aa):对应原始菌株。
- Accession WP_011145760.1(381 aa):对应ZM4菌株的突变版本。
---
### 3. **可能解释**
- **自然突变与实验室传代**:
运动发酵单胞菌在长期实验室传代过程中,某些亚株可能积累基因缺失或插入(如ZM4的6-bp缺失),导致功能蛋白的缩短。
- **功能影响**:
381个氨基酸的GFOR仍保留催化活性,但可能影响其稳定性或辅酶结合能力[^2]。
---
### 4. **如何验证具体序列?**
- **步骤1:明确菌株来源**
若研究对象为ZM4(常用于代谢工程),其GFOR更可能为381 aa;若为ATCC 31821或野生型,则为387 aa。
- **步骤2:比对基因序列**
通过NCBI Nucleotide数据库查询 *gfo* 基因(如基因ID 1452443),检查是否存在6-bp缺失(如ZM4菌株的位置654-659缺失)。
---
### 5. **结论**
- **两种长度均正确**,但对应不同菌株:
- **387 aa**:野生型(如ATCC 31821)。
- **381 aa**:携带移码突变的亚株(如ZM4)。
- **建议后续操作**:
在研究中需明确菌株信息,并通过PCR或测序确认目标基因的完整性。
---
[^1]: 来源:*Microbiology* (1996), 142(4), 985-990.
[^2]: 功能验证:*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2003), 69(2), 973-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