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总共有七层,逻辑上分为两个部分;底层1~4层关心的是原始数据的传输,高层的5~7层关心的是基于网络的应用程序。学习OSI参考模型的两个重要原因是:
1)OSI模型的使用现在非常广泛,近期的数据通信文本是以OSI模型来表示其结构的。
2)更为重要的是,理解了OSI各层的功能才可能理解许多不同种类的网络协议,产品和服务。
在计算机网络产生之初,每个计算机厂商都有一套自己的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它们之间互不相容。为此,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79年建立了一个分委员会来专门研究一种用于开放系统互联的体系结构,“开放”这个词表示:只要遵循OSI标准,一个系统可以和位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也遵循OSI标准的其他任何系统进行连接。这个分委员会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联即OSI参考模型,它定义了连接异种计算机的标准框架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1.1.1应用层
应用就是计算机上用来完成某项任务的东西。
应用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需要以及提供网络与用户应用软件之间的接口服务。
1.1.2 表示层
这一层主要解决用户信息的语法表示问题。它将与交换的数据从适合与某一用户的抽象语法,转换为适合于OSI系统内部使用的传送语法。即提供格式化的表示和转换数据服务。数据的压缩和解压缩,加密和解密等工作都由表示层负责。
表示层是处理有关计算机如何表示数据和在计算机内如何存储数据的过程。
在先前的例子中,英语就是我们用何种语言和字词来表达思想的例子。这个概念和OSI模型中的表示层类似,即处理信息在计算机上的表示。换句话说。表示层处理计算机存储信息的格式。
表示层提供了下列关于数据表示方式的服务:
1)数据表示——表示层解决了连接到网络的不同计算机之间数据表示的差异。例如,可以处理使用EBCDIC(Extended Binary COded Decimal Interchange Code,扩展二进制编码的十进制交换码)字符编码的IBM大型机和一台使用ASCII(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字符编码的IBM或其兼容个人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2)数据安全——表示层通过对数据进行加密与解密使得任何(即使窃取了通信信道)人也无法得到机密信息,更改传输的信息或者在信息流中插入假消息。表示层能够验证信息源.也就是确认在一个通信会话中的一方正是信息源所代表的一方。
3)数据压缩——表示层也能够以压缩的形式传输数据,以最优化的方式利用信道。通过压缩从应用层传递下来的数据并在接收端回传给应用层之前解压数据来实现。
1.1.3 会话层
在前面给出的例子中可以看到一封信一般由开始,正文和结尾组成。在网络中也是一致的。我们要通过一个程序初始化网络通信,之后再发送信息,接受信息,最后结束通信。
会话层就是会话层或对话层,在会话层及以上的高层次中,数据传送的单位不再另外命名,统称为报文。会话层不参与具体的传输,它提供包括访问验证和会话管理在内的建立和维护应用之间通信的机制。如服务器验证用户登录便是由会话层完成的。
OSI模型中的5~7层的总结如下:
OSI模型中高三层的功能是向最高层的应用程序提供服务。通过一套协议和一系列服务来完成一些必须不断重复编码的任务,高层提供了使应用程序间能够更容易共享数据和交流信息的标准。
总的来说5~7层提供了如下功能:
1) 处理计算机间数据表示的差别。
2) 处理网络终端的物理特性的差别。
3) 确保数据在网络传输中不被偷取和泄露,并且确保不允许未经授权就使用网络访问数据
4) 最高效地使用网络资源。
5) 通过应用程序及活动同步来管理对话和活动。
6) 在网络节点间共享数据。
OSI参考模型中5~7层的数据通常被称为“协议数据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