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许秋里
视频|Truly的灵感博物馆
你是否想过百年前的中国大学图书馆是什么模样?
前阵子,Truly有幸探访了这样一座图书馆,里面的藏书依旧保持着当年的风貌,令人深感震撼。
这座建于1912年的清华大学图书馆老馆,宛如一扇通往岁月深处的门扉,一座知识的圣殿。宽敞明亮的教室,拱形大窗上斑驳的岁月印记,无不诉说着历史的厚重。
当我踏入其中,仿佛感受到了时间的力量与人类的渺小。这座图书馆,既是时间的碑文,也是智慧的灯塔。
此次参观是由清华校友会组织的活动,时值初冬,秋意尚存。在一片金色的掩映下,我们首先拍摄了合影。
老馆的一层书库平时并不对外开放,由于此次活动的特殊安排,我们得以进入其中。书海扬帆,心灵交响。
这里曾是朱自清担任馆长的图书馆;是23岁的曹禺创作《雷雨》的灵感源泉;是钱锺书立志“横扫”的知识殿堂;是季羡林口中“永远不会忘记”的地方;更是杨振宁院士誉为“全中国最讲究”的图书馆。
我们走到杨绛先生曾经坐过的位置,仿佛进行了一次穿越时空的重逢。这里的每一本书都承载着故事,每一个角落都回荡着历史的低语。
活动最后,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金兼斌教授发表了讲话。他提到,“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和重要名片”,并与校友们进行了亲切的交流。
金教授曾是我的导师,在新闻学院求学期间,他给予了我许多学习和生活上的谆谆教导。借此机会再次见到他,我感到无比欣喜。
最后,我们在初冬秋末的美景中拍摄了合影,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踏上了归途。
数字人视频请前往“Truly的灵感博物馆”查看
微信|truly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