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概论》总结
全景图1.1 计算系统计算系统由“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以及它们管理的数据构成计算系统:通过交互解决问题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计算机硬件:构成机器及其附件的 物理元件集合计算机软件:提供计算机执行的指令的程序集合
1.1.1 计算系统的分层计算系统就像一个洋葱:1.信息层 反映了在计算机上表示信息的方式,它是一个纯概念层2.硬件层 由计算机系统的物理硬件组成3.程序设计层 负责处理软件、用于实现计算的指令以及管理数据 4. 操作系统层 管理计算机的资源5. 应用层 用计算机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6.通信层 计算机被连接到网络上,以共享信息和资源
1.1.2 抽 象抽象:删除了复杂细节的心理模型抽象只保留实现目标所必需的信息,而不去考虑那些使问题复杂化的不必要的信息信息隐藏:一种使程序段独立的技术,通过削减一个代码段的功能来获取 其他代码段的信息。为了获取程序中其他部分的信息,计算机程序员通常 会尽可能降低对程序中某一部分的需求或减少这一部分的功能。这种技术将程序段各自分离,也就减少了错误,并使得每一块程序段更易理解。各个层级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的?
1 . 2计算的历史
1.2.1 计 算 硬 件 简 史1.早期历史记录数值的工具:英国的Stonehenge石群、算盘整数运算的机械设备:Blaise Pascal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Leibniz 机重要的输入形式:Jacquard织布机发展:分析机,Ada以第一位程序员著称,机械加法机,图灵机,1位二进制加法器,机械二进制可编程计算机,全可编程电子数字计算机,IBM 自动化序列控制计算器,UNIVAC I2.第一代(1951~1959)第一代商用计算机(从约1951~1959年)使用真空管存储信息第一代计算机的主存储器是在读/写头下旋转的磁鼓输入设备是一台读卡机,可以阅读IBM卡上的孔输出设备是穿孔卡片或行式打印机。在这一代将要结束时,出现了磁带驱动器真空管:发热,容易坏3.第二代(1959~1965)晶体管:晶体管代替真空管成为计算机硬件 的主要部件磁芯:即时存取存储器磁盘:辅助存储设备晶体管比真空管更 小、更可靠、更快、寿命更长,也更便宜4.第三代(1965~1971)特征:集成电路(这是一种具有晶体管和其他元件以及它们的连线的硅片)终端:带有键盘和屏幕的输入/输出设备5.第四代(1971年至今)特征:大规模集成化一个硅片则可以容纳整个微型计算机机器语言:内存访问的速度越来越快6.并行计算并行体系结构:依靠的是一套互相连接的中央处理器7.连网通过连网共享打印机、软件和数据等资源8.云计算
1.2.2 计算软件简史1.第一代软件(1951~1959)机器语言机器语言:内置在计算机电路中的指令用机器语言进行程序 设计不仅耗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