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所有学校25考研大纲的公布,大家发现,很多学校与去年招生名额相比,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名额减少现象。也就是所谓的缩招!缩招带来的最直接到后果就是25考研竞争压力又加大了一层。然后有人不明白,不是天天说研究生扩招吗?怎么大纲又减少了招生计划。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复杂。
究其原因,主要的大概有一下几种。
第一,推免计划增加。言外之意就是总名额并没有减少多少,而是把一部分招生名额拿到推免去了,这样考试名额就减少了。
第二,有的专业就业不是很好,所以学校决定缩招。但是有的专业,因为市场的需求,也有扩招。
第三,其他也有一些原因,就不做分析了。
那么地信考研的风向到底如何?是扩招?还是缩招?亦或是变化不大?
小编结合实际,给你简略分析下
地信研究生缩招?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对比下24年和25年的地理信息系统(GIS)专业的考研录取人数:
081600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硕):24年招生人数为17人,今年仅为6个,缩招不少
070500地理学(学硕):24年招生人数为20人,今年也是20人,不变
085700资源与环境(专硕):全日制招生人数为66人,今年人数为54人,缩招
中科院地理所官网发布了2025年统考硕士招生简章,2025年预计共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87名(去年为92人),专业学位硕士46名(去年为48人),整体录取人数较往年减少7人(今年推免人数较多,统考的人数相应减少)。除士兵计划和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可能会额外增加录取人数 , 统考的实际录取人数和以下差别不会太大 。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院,有增有减,这个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
南京师范大学,整体研究生录取计划,也人数变动不大
从整体数据上看,地信专业的研究生招生人数变化不是很大,相比与测绘、土木等专业,还是比较稳的。但是免推扩招,统考缩招,在其他专业的还是比较明显。
地信考研,改科目及专业书目?
2025南师大GIS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考研,注意科目代号发生改变
01由844地理信息系统改为840地理信息系统,招生人数49人(含免推)
02由845 C语言程序设计改为841 C语言程序设计,仅仅是代号改变哦,参考书目未改变。
“缩招”背后,是研招结构的调整
统考缩招”这件事儿来说,一些专业缩招可能是推免比例上升导致的,但也有一些专业缩招是由于专业计划调整。
在考研这条越来越“卷”的赛道上,“缩招”无异于当头泼下一盆冷水。冷水之后,是再次向自己发问:如果考研越来越难,那么还要不要继续走这条路?是顶风向前“狭路相逢勇者胜”,还是后撤一步“亦有柳暗花明处”?
对于学科地理专业来说,部属和211师范的分数基本都在380左右,普通省类师范,基本就在360左右,地信报考主要集中在985、211、双一流院校,普通双非热度骤降,985院校分数要求在360+甚至更高,211和双一流院校大部分在330+往上,普通院校一般300-310或者国家线附近。
报考院校逐渐求稳,双非院校报考人数更多。
考研难度指数(个人看法),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地理信息系统。
就业幸福指数,地理信息系统>人文地理>自然地理。
综合性价比,选地理信息系统,不过如果你是文科生的话不建议选,因为地信对计算机要求比较高。而且考研对于地理专业的考生来说如果有相应的项目的话会更加吃香!
那么如果卷不过考研的话,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呢?就算考研出来之后我们应该从事什么工作呢?
GIS开发是首选
为什么这么说呢?
纯GIS分析和开发的就业方向包括编写各类GIS系统、可视化、数据库等。但是,这些技能在大多数学校的课程中并不常见,如果想研究的话,需要自学编程。如果你掌握了这些技能,去企业或大厂工作会比从事遥感更有优势,而不是搞学术研究。
总的来说,GIS开发更适合职场,而不是学术研究。
另外缺乏学习途径和学习指导,也就导致很多研究生毕业以后依然就业困难,只有少数接触过GIS开发的人员更好找工作。就算你是读研究生出来,不会开发的话,很可能会从事一些传统的GIS行业,如果是外业的话,工资很低而且条件非常艰苦。
我国早已对数字孪生进行相关政策布局,随着“十四五”规划的出台,近年来数字孪生相关政策部署与落地明显提速,为产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助力其发展规范性进一步提升。
政策上来以后,需求也就随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