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城乡规划行业饱受“市场饱和”“传统设计院缩编”等唱衰论调困扰。但2025年,随着国家政策升级、技术迭代与市场需求的深度重构,正在给这个行业带来新机会。
体制内:仍是基本盘,但门槛飙升
1.自然资源系统:
省市级自然资源局、规划院仍是主流选择,但编制缩减(尤其县区级),竞争激烈。2025年考公/考编可能要求“专业+数字化技能”双门槛(例如要求GIS操作或国土空间规划平台使用经验)
2.国企/城投平台:
地方城投公司转向“城市运营”,需要规划背景人才参与片区开发、EOD项目(生态环境导向开发),但需警惕债务风险较高的区域。
3.基层定向岗:
乡村振兴局、乡镇建设办等基层岗位扩招,但工作强度大(驻村规划、土地整治),适合能吃苦、想扎根地方的学生。
传统设计院:两极分化,技术派吃香
1.头部大院(中规院、同济院等):
聚焦国家级新区、超大特大城市更新,招聘门槛硕士起步,偏好有城市仿真、低碳技术背景的毕业生,起薪15-25W)年。
2.民营设计院:
中小院生存艰难,被迫承接“短平快”项目(如村庄规划、控规调整),薪资倒挂严重(新人画图月薪6-8K,资深员工靠年终奖补血)。
3.新兴机会:
部分设计院转型“规划+运营”(如产业园区全程咨询),招聘兼具规划、经济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跨界转型:逃离画图,拥抱风口
1.智慧城市与大数据:
腾讯、阿里、华为等大厂的智慧城市事业部,招募规划背景 +Python/数据分析能力的人才,负责城市大脑、CIM平台开发,起薪 20-35W/年。
2.碳中和与 ESG:
双碳目标催生新需求,规划师可转向低碳园区规划、碳足迹核算(需补充LCA生命周期评价技能),相关咨询公司薪资比传统规划院高30%-50%。
3.文旅与城乡运营:
网红乡村、文旅综合体带火“策划+规划”岗位,需擅长讲故事、对接资本(例:裸心谷、阿那亚等项目的幕后团队)。
政策红利赛道:跟着中央钱走
1.低空经济规划:
无人机物流、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飞行器)兴起,需规划低空航路、起降点布局,民航系统、军工集团相关岗位崛起。
2.灾后重建与韧性城市:
极端气候频发,应急管理部、国际NGO(如世界银行)加大对防灾规划、洪涝模拟人才的招聘。
3.县城城镇化:
国家发改委“县城补短板”资金推动,中西部县城规划项目增多,但需适应“低成本、高周转”工作模式(适合本地生源)。
技能升级:不会敲代码的规划师正在被淘汰
·硬技能
必须项:ArcGIS Pro(三维分析)、CityEngine(城市建模)、FME(数据清洗);
加分项:Python/R语言(自动化制图)、AI辅助设计(MidJourney生成场景)、无人机测绘。
·软技能:
政策解读(读懂中央文件潜台词)、社区沟通(协调村民与开发商利益)、资本对接(帮政府写专项债申报书)。
总结:2025年城乡规划就业市场,已从“大锅饭”变成“精准狙击战”。要么绑定政策强相关的稀缺领域,要么用技术撕开跨界缺口,否则只能困在传统赛道的红海中内耗。若选这行,早实习、早接触项目、早学数字化工具,才是破局关键。
在新中地,有一批城乡规划的学生选择来新中地学习GIS开发,最后都拿到了不错的offer。
01 徐同学,城乡规划专业转行GIS开发
学完新中地的GIS开发特训营,面试三家企业,拿到两家offer,刚结业就成功拿到国企的offer。
02 李同学,本科专业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在特训营学完后,成功入职深圳某国企从事GIS开发工作,薪资11600,六险一金,双休,项目奖金,各项福利均有。
03 张同学,本科专业是人文地理与城市规划。
从特训营毕业后,拿到武汉一家上市公司offer,从事WebGIS开发工程师岗位,综合薪资13.3W (9500*14薪+项目奖金) 六险一金。
04 刘同学,本科是城乡规划专业。
参加新中地特训营2205期班学习GIS开发,学完以后成功拿到武汉某国企上市公司三维GIS开发工程师offer,月薪12K,双休不加班。
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城规转GIS开发是目前大环境下的优质选择之一。
如果你也跟他们一样,毕业以后面临失业困境,不想继续画图。
勇敢尝试,前面有很多机会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