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家乡的风俗”佳作选:《端午记忆》

                          端午记忆

                         文 / 秦倩倩

        我的家乡在江南水乡嘉兴,这里河道纵横,每到端午,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听爸爸说,这个习俗大有来历呢——古时候人们往江里投粽子喂鱼,是为了保护投江的屈原不被鱼虾啃食,渐渐地就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粽。

        端午节那天清晨,外婆的院子里已经摆满了青翠的苇叶,像一尾尾小船停泊在竹匾里。妈妈把泡得晶莹的糯米倒进木盆,我伸手一捞,糯米就从指缝间簌簌滑落。"小馋猫别捣乱!"妈妈笑着拍开我的手,红绳扎着的艾草在门楣上轻轻摇晃。

        灶房里蒸汽腾腾,大铁锅里咕嘟咕嘟地冒着泡。我和表弟蹲在灶膛前,看柴火把外婆的脸映得通红。粽叶的清香混着腊肉的咸香在空气里跳舞,表弟的肚子突然"咕"地叫了一声,惹得外婆直笑:"小馋虫,再添把火才熟得快呢!"

        突然,邻居王姨端着竹篮跨进院门:"阿婆,快来尝尝我家新包的蛋黄粽!"揭开粽叶的刹那,金黄的油星在阳光下闪烁,糯米裹着咸蛋黄,像裹着个小太阳。我忍不住咽了咽口水,表弟已经踮着脚去够竹篮,被妈妈一把拎住后领:"小心烫!"

        等到日头偏西,外婆终于掀开锅盖。白茫茫的蒸汽里,粽子们挨挨挤挤地浮在水面,像系着彩绳的小绿舟。我捧着烫手的粽子,看青翠的苇叶层层剥落,露出油亮的糯米,腊肉的油脂渗进米粒,在舌尖化开咸香的浪花。这时表弟突然举起粽子大喊:"我的有蜜枣!"甜蜜的枣泥顺着他的嘴角往下淌,像条褐色的小溪。

        如今我学会了包四角粽,但总包不出外婆那样饱满的棱角。每到端午,厨房里蒸汽氤氲时,我仿佛又看见表弟蹲在灶膛前添柴火的背影,听见苇叶沙沙的私语,那是记忆深处最香甜的端午歌谣。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