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打卡1

计算机组成原理

冯诺依曼计算机的主要特点

采用存储程序工作模式,程序和数据以同等地位存入存储器,CPU根据指令周期的不同阶段来区分指令和数据,计算机在工作中能从程序首地址取出第一条指令并加以执行,以后就按照该程序的规定顺序执行其他指令,直至程序执行结束

计算机硬件由五大部件:存储器,控制器,运算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组成

数据和指令存储在存储器中,按地址访问

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0,1来表示指令和数据

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操作码表示操作类型,地址码表示操作数在存储器的位置

输入输出设备统称I/O设备

ALU是运算器的核心,运算器可以进行算数运算和逻辑运算

控制器,取指令,执行指令,控制器通过地址访问存储器取出指令并选中,分析指令,完成指令,上述工作周而复始,计算机因此能够自动连续工作

存储器存放程序和数据,存储器分为内存和外存,内存容量小,存取速度快,外存容量大,存取速度慢

早期计算机以运算器为核心,因为早期计算机不能同时实现运算和控制两个功能

为了提高整体效率,现代计算机以存储器为核心

CPU=ALU+CU -----> 主机=CPU+主存储器

计算机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微指令系统层,机器语言层,操作系统层,汇编语言层,高级语言层

其中操作系统层和机器语言层之间是软硬件交界面

计算机网络

最简单的计算机网络是两台计算机和连接它们之间的链路

计算机网络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连接到网络的计算机设备可以称为主机

计算机网络从组成分划分为三部分:硬件,软件,协议

而从工作方式上,分为网络边缘和网络核心部分

计算机网络分类很多,这里主讲一下交换技术分类

电路交换,完全占用通信资源并且其他人无法占用,以建立连接,传输数据,释放连接为3个核心步骤

报文交换,报文中的中间节点需要完整接收报文,然后找准时机再发送出去,报文交换虽然不会占据长时间链路,但是可能因为报文过长而会导致报文易受损坏从而使得到的数据出现问题

分组交换,说白了就是一个细分之后的报文交换,将原本巨大的报文转换为了比较小的分组,每个分组前面还有一个首部,存储了目的地址和源地址的信息,有点像一张火车票,上面会写你从哪来,又要到哪去的问题

计算机性能指标

带宽,分两种情况,

对于频带宽度的测量时,属于上限减下限,这有点像下水管道,里面的水不一定都是满的,也可能会枯竭,同样的,在这条链路上进行传输的数据不可能将传输频率卡的特别死,不能说只能让某一特定流量通过,拿这就不是一个普通的下水管道了,简要解释那么这条下水管道的横截面积就是带宽

而对于通信链路传输上来说,带宽代表了链路传输数据的能力,带宽表示了最高能同时容纳bit的数目,这个比较就是从高速公路进行比较即可

时延

通常情况下,我们的数据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到达我们的接收方的,通常有一定时间的延迟,产生时延的方式有很多,

节点处理时延和排队时延

顾名思义,当我们的中间节点接收到分组时,肯定不是拿到就往下一个节点传,而是先进行检查后,找到该分组的发送地址,然后这段时间里,可能有其他分组来到了这里,所以我们就需要进行排队处理,这就是节点处理时延和排队时延,提一嘴说,当排队过长而队列不够长时,节点可能会丢掉一些分组,也就是丢包,比如开着高帧率在低网速下看视频,传递的分组过多但是处理能力较弱,导致大量丢包,从而导致卡顿现象

传输时延

我们每一个分组其实都是一个个01组成的比特流,如果只是一位数据或者少量位数据就很简单了,我们的传输时延将会大大降低,但是比特流一般来说,01比较多,从而将所有位传输到链路上也需要花费一些时间,这便是传输时延

传播时延

这个理解算是最简单的,分组从一个节点通过链路来到另一个节点,这段路程所花费的时间就是传播时延

时延带宽积

简单公式,通过我之前的讲解,知道可以将带宽比作管道横截面积,而传播时延可以比作一条管道的长度,因此这两者相乘就是答案,这段管道的体积--->时延 带宽 积->时延和带宽的乘积

就先讲这么多吧,反正不急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