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缺血性脑卒中后,侧支循环通过代偿缺血区血流灌注,延缓梗死进展。侧支循环分为三级:一级(Willis环)、二级(软脑膜吻合支)和三级(新生血管)。影像学评估侧支循环对治疗方案选择(如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至关重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金标准,但其有创性,MRI技术成为无创评估的重要工具。
术语解释:
1.侧支循环(leptomeningeal anastomoses, LMAs)[1] 是指连接相邻树状动脉群的血管 状结构,呈网状,直径约 200-600um,潜在存在于大多数正常组织中。
2.脑侧枝循环的解剖:在颅脑组织缺血再灌注中,颅内侧支循环可分为三级侧枝血管:一级侧枝血管 多指大脑动脉环(Willis 环);二级侧枝血管主要是软脑膜动脉侧支,也包括眼动脉 侧支等;现在研究比较多的是三级侧枝血管,其认为是新生毛细血管形成。
脑侧枝循环的影像学评估方法
1.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1.1 时间飞跃法(TOF-MRA)原理
TOF-MRA利用流动血液与静止组织的信号差异进行血管成像。
核心原理:
(1)流入增强效应(Flow-related enhancement, FRE):未饱和的血液流入成像层面时,因其未被射频脉冲反复激发,具有较高的纵向磁化矢量,在T1加权像上呈现高信号;而静止组织因反复激发信号衰减,呈低信号。
(2)背景抑制:采用短TR(重复时间)和流动补偿梯度,抑制静态组织信号,突出流动血液信号。
1.2 侧支循环评估方法
TOF-MRA主要通过观察血管偏利现象(Vascular Laterality) 间接评估侧支循环:
Willis环完整性:评估前交通动脉(ACoA)和后交通动脉(PCoA)是否开放。
血管偏利评分:
(1)同侧大脑前动脉(ACA)或大脑后动脉(PCA)增粗:提示血流代偿性增加。
(2)软脑膜血管流空增多:反映侧支循环建立。
量化标准:
0级:无侧支代偿(MCA闭塞,ACA/PCA无增粗)。
1级:部分代偿(同侧ACA/PCA轻度增粗)。
2级:完全代偿(ACA/PCA显著增粗,软脑膜血管增多)。
1.3 局限性
慢血流敏感性低:血流速度<5 cm/s时,信号可能丢失,导致高估狭窄程度。
无法区分顺行/逆行血流:仅能观察血管形态,不能评估血流动力学。
---
2.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
2.1 SWI成像原理
SWI是在梯度回波序列 T2* WI 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1】,,Jesen 等人发现,在 T2* W 图像上不易显示的血管更易在 SWI 图像上显示,也有梯度回波序列的有磁敏感性特 点【2】 。SWI利用脱氧血红蛋白的磁敏感效应,通过相位信息增强静脉和慢血流血管的对比度:
幅度图(Magnitude Image):T2 加权像,显示组织信号衰减。
相位图(Phase Image):反映局部磁场不均匀性,脱氧血红蛋白导致相位偏移。
最小密度投影(MinIP):增强低信号血管的连续性。
2.2 侧支循环评估方法
SWI上多发不对称低信号血管(MHV)被认为是侧支循环的潜在标志,其评估方法包括:
MHV分级(Park et al., 2014):
0级:无低信号血管。
1级(轻度):1-3条低信号血管。
2级(中度):4-6条低信号血管。
3级(重度):≥7条低信号血管。
2.3 局限性
无法区分动脉/静脉:低信号可能来自静脉淤血而非侧支动脉。
受血氧饱和度影响:仅反映局部氧代谢变化,不能直接观察血流方向。
---
3. FLAIR高信号血管征(HVs)
3.1 成像原理
FLAIR序列通过抑制自由水信号(如脑脊液),突出血管内缓慢流动血液的高信号:
慢血流机制:大动脉闭塞后,软脑膜侧支逆流导致血流速度降低,T2弛豫时间延长,呈高信号。
血栓相关高信号:近端闭塞血管内血栓在FLAIR上也可呈高信号,需与远端HVs区分。
3.2 评估方法
采用改良ASPECTS评分(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量化HVs,FLAIR 序列上的 HVs 得分是大脑中动脉区内十个 连续层面内计算出来的。在 FLAIR 上,HVs 的数目被定义为低(=4 个层面),中等 (5 或 6 个层面)和高(=7 个层面)【3】
评估层面:MCA供血区10个连续层面。
分级标准:
低(≤4个层面) :侧支循环较差。
中(5-6个层面) :中等代偿。
高(≥7个层面) :良好侧支循环。
3.3 临床意义
远端HVs :提示软脑膜侧支开放,预后较好(Lee et al., 2009)。
近端HVs :可能反映血栓或血流停滞,与不良预后相关。
参考文献:
【1】王丽娟, 刘玉波. 磁敏感加权成像原理概述[J]. 磁共振成像, 2020, 01(3): 227-230.
【2】Jensen-Kondering U, Böhm R. Asymmetrically hypointense veins on T2*w imaging and 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 in ischemic stroke. [J]. World Journal of Radi- ology, 2013, 5(4): 156-165.
【3】Barber PA, Demchuk AM, Zhang J, et al.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a 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 score in predicting outcome of hyperacute stroke before thrombolytic therapy. ASPECTS Study Group. Alberta Stroke Programme Early CT Score[J]. Lancet, 2000, 355(9216): 1670-1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