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AI辅助下基于ArcGIS Pro的SWAT模型全流程高效建模实践与深度进阶应用(从小白-精通)
二、VIC模型:R+VIC模型融合实践技术应用及未来气候变化模型预测
四、HSPF模型:HSPF(Hydrological simulationProgram Fortran)模型应用
五、FVCOM模型:FVCOM流域、海洋水环境数值模拟方法及实践技术应用
六、Delft3D模型:Delft3D建模、水动力模拟方法及在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实践技术应用
七、HYPE模型:HYPE分布式水文模型建模方法与案例分析实践技术应用
一、AI辅助下基于ArcGIS Pro的SWAT模型全流程高效建模实践与深度进阶应用(从小白-精通)
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是一种用于模拟流域水文过程和面源污染的分布式模型。它能够模拟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蒸散发等水文过程,并广泛应用于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
目前,流域水资源和水生态问题逐渐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SWAT模型是一种基于物理机制的分布式流域水文与生态模拟模型,能够对流域的水循环过程、污染物迁移等过程进行精细模拟和量化分析。SWAT模型目前广泛应用于流域水文过程研究、污染负荷评估以及水资源与生态保护等领域,成为流域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ArcGIS Pro作为新一代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与SWAT模型的深度结合,进一步提升了模型的空间数据处理能力和结果可视化水平。相较于传统的ArcGIS软件,ArcGIS Pro在数据处理效率、跨平台协作、云计算支持和动态可视化展示等方面表现更加突出,为基于SWAT模型的流域水文和水生态研究提供了更先进的技术支撑。人工智能(AI)的快速发展为基于SWAT模型和ArcGIS Pro的流域研究提供了重要助力,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帮助解决复杂问题。AI与SWAT模型及ArcGIS Pro的结合,不仅大幅提升了流域研究的效率,还为复杂问题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在实际应用中,AI技术极大地推动了流域水文和生态研究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为解决复杂的流域水资源与生态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第一部分:SWAT模型实践部分
一:SWAT模型及应用介绍
1.1 面源污染概要
1.2 SWAT模型及应用
1.3 AI大模型辅助SWAT应用
1.4 SWAT模型原理
1.5 SWAT模型输入文件
1.6 ArcGIS Pro下的SWAT模型
二:SWAT模型中GIS必备技术
2.1 ArcGIS Pro的优势
2.2 ArcGIS Pro安装和注意事项
2.3 ArcGIS Pro必备技术
2.4 ArcGIS Pro常见数据格式
三:SWAT模型操作流程
3.1 SWAT模型安装
3.2 建立SWAT项目
3.3 SWAT模型子流域划分
3.4 HRU划分
3.5 气象数据及其它数据输入
3.6 SWAT运行及结果读取
四:SWAT结果分析及地图制作
4.1 SWAT结果查看与导出
4.2 SWAT结果时间变化分析
4.3 SWAT结果空间变化分析
4.4 SWAT结果符号设置与地图制图
五:DEM数据制备流程
5.1 DEM数据的作用
5.2 认识DEM数据
5.3 DEM数据的获取
5.4 DEM数据的预处理
六:掩膜数据制备流程
6.1 掩膜数据的作用与原理
6.2 认识burn in数据
6.3 ArcGIS Pro数字化简介
6.4 制作研究区掩膜数据
七:土地利用数据制备流程
7.1 土地利用调用流程
7.2 土地利用的获取
7.3 土地利用处理
7.4 ArcGIS Pro遥感数据解译土地利用
7.5 土地利用类型索引表建立
八:土壤数据制备流程
8.1 土壤数据调用流程
8.2 土壤数据的获取
8.3 土壤数据的处理
8.4 SWAT土壤数据库参数
8.5 土壤数据库参数计算
8.6 土壤类型索引表的建立
九:气象数据制备流程
9.1 气象数据的调用原理
9.2 气象数据获取
9.3 气象数据处理
9.4天气发生器介绍及参数计算
9.5 气象站点索引文件制作
十:其它数据制备流程
10.1 点源污染输入
10.2 水库数据输入
10.3 灌溉措施输入
10.4 管理措施输入
十一:参数率定与结果验证
11.1 参数率定与结果验证原理
11.2 SWAT-CUP软件介绍
11.3 SWAT-CUP水量率定与验证
11.4 SWAT-CUP水质率定与验证
11.5 参数敏感性分析
11.6 率定验证后参数回带及模拟
十二:SWAT模型结果分析
12.1 水源涵养量分析
12.2 SWAT模型泥沙分析
12.3 面源污染时空变化分析
第二部分:SWAT模型【进阶部分】
一:SWAT模型应用热点分析
1.1 SWAT模型应用文献解析及热点剖析
1.2 讨论
二:AI大模型辅助SWAT模型建模与分析
2.1目前常用大模型介绍
2.2 如何使用好AI
2.3 prompt介绍
2.4 AI大模型与SWAT模型建模与分析
三:无资料地区快速建立SWAT模型
3.1 无资料地区DEM数据制备
3.2 无资料地区土地利用制备
3.3 无资料地区土壤数据制备
3.4 无资料地区气象数据制备
3.5 SWAT建模过程中的AI应用
3.6 案例分析:遥感产品和SWAT模型结合研究
四:基于控制单元的流域SWAT模型建立
4.1 ArcGIS Pro水文分析及SWAT应用
4.2 pre-defined子流域及河网完整制备及注意事项
4.3 HRU深入剖析及可视化分析
4.4 pre-defined建模过程中的AI应用
4.5 案例分析:基于控制单元的流域SWAT模型建立
五:SWAT模型不确定性分析
5.1 不确定性分析
5.2 输入不确定性分析
5.3 参数不确定性分析
5.4 不确定性分析中的AI应用
5.5 案例分析:AI辅助下SWAT模型中DEM数据的不确定性分析
六:未来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及面源污染的影响
6.1 气候变化简介
6.2 CMIP6数据介绍及下载
6.3 基于ArcGIS Pro及python的CMIP6数据处理
6.4 基于AI的CMIP6数据处理
6.5 案例分析:气候变化对SWAT模拟结果的影响
七:土地利用变化对水资源及面源污染的影响
7.1 土地利用变化简介
7.2 ArcGIS Pro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7.3 土地利用变化对SWAT模型结果的影响
7.4 FLUS未来土地利用变化预测
7.5 基于AI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7.6 案例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SWAT模拟结果的影响
八:关键源区及BMPs设置
8.1 最佳管理措施介绍
8.2 关键源区分析
8.3 SWAT中BMP的设置
8.4 BMP效果分析
8.5 BMP实施中的AI应用
8.6 案例分析:退耕还林措施对SWAT模拟结果的影响
九:SWAT改进与模型耦合
9.1 SWAT模型代码修改及应用
9.2 与SWAT模型结合的常用模型文献分析
9.3 SWAT模型改进中的AI应用
9.4 案例分析:SWAT模型初损率改进及对水资源的影响分析
十:常见问题及答疑
10.1 SWAT建模过程中常见问题汇总及解答
二、VIC模型:R+VIC模型融合实践技术应用及未来气候变化模型预测
VIC(Variable Infiltration Capacity)模型是一种大尺度的半分布式水文模型,主要用于模拟大流域的水文过程。它能够计算陆地-大气的能量通量,考虑土壤性质和土地利用的影响。
在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水文模型在防洪规划,未来预测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无论是工程实践或是科学研究中都存在很多著名的水文模型如SWAT/HSPF/HEC-HMS等。虽然,这些软件有各自的优点;但是,由于适用的尺度主要的是中小流域,所以在预测气候变化对水文过程影响等方面都有所不足。VIC模型是一个大尺度的半分布式水文模型,其设计之初就是为了模拟大流域的水文过程;它能够计算陆地-大气的能量通量,考虑土壤性质和土地利用的影响,自带有简化的湖泊/湿地模块,也能够将植被状况,碳循环等过程纳入模型;这些特性都使得VIC非常适合大范围陆面在未来气候变化下的影响。另一方面,VIC并不原生支持Windows系统,也不存在界面等也为学习该模型带来极大的障碍。我们经过积极的探索,实现了在Windows系统下执行整个VIC模型的功能,且通过已有的R语言脚本实现了对VIC模型参数调优功能等改进。
专题一:VIC模型的原理及特点
1.VIC模型各模块的主要原理
2.VIC模型的特点及优势
3.VIC模型的适用范围及其限制
4.VIC模型主要输入和输出文件解析
综合案例一:基于QGIS的VIC模型建模
1.Windows版本VIC模型安装及问题解决方法
2.QGIS处理DEM
3.土壤数据的获得及QGIS处理
4.QGIS和R语言联合处理气象数据及各种插值方法
5.QGIS和R对VIC模型的后处理
专题二:VIC模型率定验证
1.什么是模型的率定验证及其注意点
2.自动率定验证的流程及需要工具
3.参数的敏感性分析方法
4.参数的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5.代理模型及高斯过程模型
综合案例二:基于R语言VIC参数率定和优化
1.R语言下操纵VIC模型的方法
2.VIC模型参数的全局敏感性分析(Morris及Sobol方法)
3.VIC模型参数的优化
4.VIC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GLUE)
5.R语言中的高斯过程(贝叶斯优化)模型
专题三:遥感技术与未来气候变化
1.遥感技术及其原理简介
2.CMIP6数据特点及各情景介绍
3.气象数据的统计降尺度方法
4.未来气象数据的修订方法
综合案例三:运用VIC模型评估未来气候对水文情势的影响
1.R语言中气象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2.运用QGIS和R语言统计降尺度
3.气象数据的修订
4.遥感数据驱动VIC模型
5.CMIP6数据驱动VIC模型
6.情景结果的比较分析
三、HEC-HMS模型:HEC-HMS水文模型实践技术应用
HEC-HMS(Hydrologic Modeling System)模型是由美国陆军工程兵团开发的水文模型,能够模拟各种类型的降雨事件对流域水文、河道水动力以及水利设施的影响。
HEC-HMS是美国陆军工程兵团水文工程中心开发的一款水文模型。HMS能够模拟各种类型的降雨事件对流域水文,河道水动力以及水利设施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有着完善的前后处理软件,能有效减轻建模的负担;能够与HEC开发的DSS数据管理软件以及RAS二维水动力模型链接,形成完整的水文-水动力模型。
专题一、理论
1.水文过程与水文模型
2.HMS模型的基本理论
3.HMS模型的建模流程
专题二、HMS模型前处理
1.基于GIS的HMS前处理
2.DSS库的构建
3.构建概念模型
4.流域刻画
5.气象数据的处理
专题三、模型运行
1.水文过程
2.基流过程
3.河道过程
专题四、水利控制设施及参数率定
1.水库单元的演进
2.水源,汇流,分流单元
3.HM模型的率定
四、HSPF模型:HSPF(Hydrological simulationProgram Fortran)模型应用
HSPF(Hydrological Simulation Program Fortran)模型是一种集成度高的水文模型,能够自主调节水文响应单元的大小,适用于细化的水文模拟。
HSPF模型与SWAT模型一样都是著名的水文模型软件,在世界各地的水文模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种种原因,HSPF模型在国内的影响力不如SWAT;但是,HSPF模型也有其自身的优势,比如:1.它有很高集成度的前后处理软件,减轻建模的负担;2.它可以自主调节水文响应单元的大小,模型有更好的灵活性;3.它可以输出最小为小时的结果,比SWAT更方便;4.它可以与EFDC等水动力模型相耦合等。
专题一:HSPF模型的原理与组成
1、HSPF模型的水文原理
2、HSPF的水质模型
3、HSPF软件构成
4、BASINS平台GIS工具的使用
专题二:HSPF的前处理
1、流域划分
2、河网设置
3、WDMUtil工具的使用
4、水文响应单元的处理
专题三:模型后处理与参数率定
1、GenScn的使用
2、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3、HSPEXP+的运用于模型的自动率定
专题四:水质与泥沙模块
1、溶解氧与营养物的模拟
2、温度模拟
3、藻类的模拟
4、泥沙输运与侵蚀
5、温度的模拟
专题五:高级应用
1、Python操作HSPF模型
2、气候评估工具(Climate Assessment Tools,CAT)工具的运用
3、WEPP CAT与HSPF的耦合
五、FVCOM模型:FVCOM流域、海洋水环境数值模拟方法及实践技术应用
FVCOM(Finite Volume Community Ocean Model)模型是一种基于有限体积法的数值模型,广泛应用于水环境、潮流、温盐、波浪、泥沙等多种过程的模拟。
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产生营养负荷的增加,流域、海洋生态系统面临严重威胁。近岸水质数值模是近岸水环境保护的有效工具,已经应用于近岸水环境污染控制、水质规划管理中。FVCOM在近岸水环境模拟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如采用非结构化三角形网格易于拟合岸线和局部加密,垂向σ坐标系易于拟合底边界地形,干湿判别法处理潮滩动边界,内外模分裂以节省计算时间等。本课程包括海洋数值模式基础理论讲解,Linux操作系统下FVCOM运行环境搭建,应用FVCOM进行流域、海洋水动力、温盐、水质的数值模拟,水动力、温盐、水质的数值模拟结果的率定、相关前沿问题的介绍等。
第一章、FVCOM水动力相关理论
一、主流海洋数值模式特点介绍(FVCOM、POM、HYCOM等)
二、不同坐标系下FVCOM控制方程推导
三、FVCOM有限体积法介绍
四、FVCOM水动力、温盐方程求解过程推导
五、FVCOM程序求解流程介绍
第二章、Linux系统下FVCOM运行环境搭建
一、虚拟机安装及配置详解
二、Linux系统安装配置详解
三、Linux系统下FVCOM常用命令介绍
四、INTEL编译器安装配置详解
五、OPENMPI安装配置详解
六、NETCDF库安装配置详解
七、Linux环境变量配置
八、实操练习:FVCOM水动力算例试运行
第三章、FVCOM三维水动力数值模拟前处理
一、图新地球、SMS、Notepad++、Global Mapper软件安装
二、免费岸线数据提取及处理
三、地形数据的获取及处理
四、坐标系统转换
五、SMS非结构三角形网格生成
六、SMS网格划分技巧及质量优化
七、FVCOM水动力数值模拟所需全部文件介绍及制作
八、实操练习:某海域岸线、地形获取及网格生成优化
第四章、FVCOM三维水动力数值模拟
一、FVCOM模型全部功能及可解决问题介绍
二、编译FVCOM生成可执行程序
三、FVCOM运行配置文件全部参数详解
四、案例讲解:某海域FVCOM水动力数值模拟参数设置
五、FVCOM运行时可视化变量检查
六、实操练习:使用FVCOM进行某海域水动力数值模拟
第五章、FVCOM三维水动力计算结果可视化及率定方法
一、FVCOM水动力计算结果文件查看及全部变量详解
二、水位等值线图、流场矢量图绘制
三、水动力数值模拟常用率定方法介绍
四、FVCOM新变量输入、计算、输出的源码修改方法介绍
五、基于中国海的FVCOM底摩阻源码修改
六、案例讲解:某海域水动力计算结果的率定
七、实操练习:FVCOM水动力计算结果率定及作图
第六章、FVCOM三维温盐数值模拟前处理
一、FVCOM三维温盐数值模拟所需文件介绍
二、FVCOM三维温盐模拟所需气象数据下载及处理
三、FVCOM三维温盐初始场设置
四、FVCOM三维温盐开边界数据下载及处理
五、径流输入文件制作
六、实操练习:某海域FVCOM三维温盐前处理文件制作
第七章、FVCOM三维温盐数值模拟率定及可视化
一、FVCOM三维温盐模块编译
二、FVCOM三维温盐数值模拟参数配置
三、FVCOM三维温盐数值模拟结果可视化
四、FVCOM三维温盐常见率定方法介绍
五、温度极大值、盐度极小值等常见问题的处理
六、实操练习:某海域FVCOM三维温盐数值模拟结果可视化及初步率定
第八章、FVCOM三维水质数值模拟
一、FVCOM三维水质控制方程各生化反应源项详解
二、FVCOM三维水质输入文件介绍
三、水质初始场文件制作
四、水质污染物源项输入文件制作
五、几种水质开边界文件制作
六、FVCOM三维水质参数文件制作
七、FVCOM三维水质模拟参数配置
八、实操练习:某海域FVCOM三维水质数值模拟输入文件制作
第九章、FVCOM三维水质计算结果可视化及率定方法
一、FVCOM三维水质计算结果可视化
二、基于污染源排放等问题的FVCOM水质源码修改
三、NC格式输出FVCOM水质变量的源码修改
四、相关性分析在FVCOM水质模型参数率定中的应用
五、参数敏感性分析在FVCOM水质模型参数率定中的应用
六、实操练习:某海域FVCOM三维水质数值模拟结果可视化及初步率定
第十章、FVCOM三维水环境数值模拟总结
一、FVCOM水动力数值模拟流程回顾
二、FVCOM温盐数值模拟流程回顾
三、FVCOM水质数值模拟流程回顾
六、Delft3D模型:Delft3D建模、水动力模拟方法及在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实践技术应用
Delft3D模型是由荷兰Delft研究所开发的水动力模型,能够运用于河网、浅水湖泊、深水水库以及近岸海洋等多种水体的水动力和泥沙问题的研究。
以地表水数值模拟软件Delft3D 4.03.00操作为强调地表水水 动力建模、基础资料的获取、边界条件设定、模型率定和验证、数据分析和处理等关键环节。通过对案例模型的实操强化培训,不仅使学员掌握地表水数值模拟软件Delft3D 4.03.00的全过程实际操作技术的基本技能,而且可以深刻理解模拟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以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1、掌握Delft3D的建模流程,包括基础数据的准备、计算网格的制作、模型的调试与率定、计算结果的处理等,熟悉软件的基本操作。
2、熟悉Delft3D网格生成模块RGFGRID,地形插值模块QUICKIN,水流和污染物对流扩散模块FLOW(内含对流扩散模块)、溢油模块PART,后处理模块GPP和QUICKPLOT,掌握DELFT3D在模拟地表水/海洋水体流动、污染物对流扩散、质点运移和溢油漂移模块的应用过程。
3、掌握Delft3D模型输出数据的处理,相关图件的编制和模拟结果的可视化展示。
4、能够利用Delft3D数值模型进行工程实施前后水位、流场、冲淤等的变化预测。
5、领会最新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导则(HJ 2.3-2018),掌握地表水环评报告的撰写提纲和撰写要点。
一、Delft3D软件介绍及建模原理和步骤
对常见的地表水数值模型进行介绍,学习Delft3D软件的构成、界面内容,了解地表水数值模型的建模步骤:
1.1地表水数值模拟常用软件介绍
EFDC_Explorer(商业)
Delft3D(开源)
MIKE21(商业)
1.2 Delft3D软件界面介绍
1.3 Delft3D数值模拟原理
1.4 Delft3D数值模拟的建模步骤
1.5 Delft3D数值模拟基础资料准备
二、掌握Delft3D各模块的基本原理,以及在模型中的操作流程、实例练习模型
结合具体案例对Delft3D在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的应用过程进行详细讲解。
2.1各个模块的相关界面和数据录入操作介绍
2.2 岸线绘制与导入
2.3计算网格的制作
2.4 练习水下地形资料的数字化与基准面的统一
2.5 依据讲解内容,练习构建Delft3D数值模型,学会模拟流场、各种源汇项、边界条件的添加以及模型的识别和验证
2.6根据模拟结果,掌握Delft3D模型输出数据的处理,相关图件的编制和模拟结果的可视化展示
三、Delft3D数值模拟溶质运移模型建立
对于实际项目,学习如何建立Delft3D数学模型,练习模型的各种参数和源汇项输入,进行水流和污染物对流扩散模拟。
3.1建立数学模型(对流扩散方程)
3.2练习模型的各种参数和源汇项输入,进行水流和污染物对流扩散模拟
3.3初始稀释度计算
初始稀释度是指污水由扩散器排出后,在出口动量和浮力作用下与环境水体混合并被稀释,在出口动量和浮力作用基本完结时污水被稀释的倍数。
3.4污染物响应系数与最大允许排放量计算
入海排污口在规定的环境水质目标下所能允许排放的最大污染物量,一般可以通过限制混合区范围来确定。对于重点海域和敏感海域,划定污水海洋处置工程污染物的混合区时还需要考虑排放点所在海域的水流交换条件、海洋水生生态等。
3.5项目实施的环境正效益计算
项目实施前后,由于提标或者纳污管网的完善,而产生的环境正效益。
3.6统计污染物影响面积
四、工程实施前后水文情势、流场、冲淤的变化
4.1学习如何利用数值模型预测工程实施后水文情势的变化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HJ 2.3-2018),水文要素影响型建设项目评价因子,应根据建设项目对地表水体水文要素影响的特征确定,主要评价因子为:水面面积、水量、水温、径流过程、水位、水深、流速、水面宽、冲淤变化等。
五、地表水环境风险预测
主要针对风险导则中,危化品泄漏(可溶性化学物质,酸碱性物质等)、燃油泄漏入水引起的环境污染影响。
5.1危化品泄漏
普通可溶性危化品可采用对流扩散方程进行预测计算,对于酸碱性物质如硫酸、盐酸等,则需要换算成[H+]离子浓度后进行计算。
5.2 溢油风险预测
Delft3D-PART溢油模块可以计算油的输移、扩展、蒸发和分散过程,采用“油粒子”方法(即把溢油分成许多离散的小油滴)来模拟溢油在水体中的漂移扩散过程,包括平流过程和扩散过程,水上溢油主要考虑漂移扩散行为,涉及溢油发生时的初期扩散、在风和水流作用下的漂移、岸线附着等一系列过程。
课程将结合环评风险导则,考虑不同气象条件、溢油发生时刻和环境敏感目标等因素制定风险溢油计算方案,统计油膜扫水面积,油膜漂移到环境敏感目标的时间,水面残余油量以及水体中石油类浓度等。
5.3建模经验分享
模型发散和调试经验分享
检测流场的合理性
边界条件是否正确
调整时间步长
适当增大涡粘系数
改变局部糙率
边界流场不合理
水/潮位不符合实测(过程曲线和相位)
流量/潮流不符合实测(过程曲线和相位)
六、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导则解读
针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新导则进行解读,并对报告的撰写思路,数据资料的获取等问题进行介绍
6.1地表水评价等级判定、评价范围、评价时期和评价因子确定
6.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写思路
七、HYPE模型:HYPE分布式水文模型建模方法与案例分析实践技术应用
HYPE(Hydrological Predictions for the Environment)模型是由瑞典皇家水文气象局开发的新一代分布式水文模型,适用于无测量数据的流域预测。
HYPE(Hydrological Predictions for the Environment, HYPE)是由瑞典皇家水文气象局(SMHI)在HBV和HBV-NP模型基础上开发的新一代分布式水文模型,已经在全球众多地区得到广泛应用。该模型功能强大且简单易用, 能满足在无测量数据时可以提供相关可广泛使用的模拟数据的要求。 模型用 Fortran95 编写代码,可在Windows 或Linux系统进行编译。
HYPE 水文模型的优点:(1)模型输入数据量少、所需数据容易获取、计算简单方便、运行成本低、模型结构简单但模块功能齐全具有高空间分辨率;(2)模拟养分运移过程;(3)能够用于无资料流域的预测;(4)具有一个全面的、高效的、高计算能力的系统。该模型是在 HBV 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开发,为了减少无资料区的不确定性,引入了一种逐步校正方法,该方法基于模型系数是与地形变量和模型过程相联系而不是与特定点相联系的事实。尽管只有现成的数据库和相对较少的地点的数据用于校准,但该模型也将为建模域内的无资料流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一、HYPE模型及应用
1.1HYPE模型简介
1.2简要讲解模型应用范围及前景
1.3了解模型原理与结构
1.4 熟悉关键模块
1.5 HYPE输入文件概览
二、模型基本输入文件制备
2.1 WHIST前处理工具介绍
2.2 ArcGIS入门及流域出口制作
2.3 WHIST子流域划分(以黑河上游流域为例)
2.4 Geodata输入数据制备
三、模型驱动数据制备
3.1 土地利用与土壤数据提取与制备(以黑河上游流域为例)
3.2 HRU划分
3.3 Geoclass输入文件制备
3.4 遥感降雨数据提取及驱动数据制备
3.5 气温网格产品提取及驱动数据制备
3.6 DEM高程输入信息提取与制备
四、模型运行与手动调参
4.1 HYPE模型设置(以黑河上游流域为例)
4.2 HYPE模型多尺度运行
4.3 结果输出与显示
五、自动率参
5.1 模型自动率定参数设置
5.2 模特卡洛方法设置
5.3 蒙特卡洛差分进化方法设置
5.4率参结果输出与流量集合模拟结果可视化
六、实例研究及问题与解析
6.1以黑河上游流域为例研究不同遥感降雨产品在区域径流模拟中优劣
6.2模型源代码修改与重编译
6.3针对模型运行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和BUG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