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之前做的备案咨询问答系列很受大家的欢迎,小伙伴们都反馈说问答系列相比传统文章更一目了然,能快速解决当下的一些疑问,鉴于小伙伴们的后台提问数量,我以后会尽量多更新这个系列,希望能对备案的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part1:哪些情况下需要做大模型备案?
答:
- 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向境内公众提供生成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的服务
- 自研大模型或使用第三方基座进行了微调,有训练数据的大模型
- 具备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
part2:未及时备案直接上架了产品会有什么后果?
答:依据《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第 21 条规定,未进行大模型备案或登记,相关主管部门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 依据职责发出警告、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改正
- 情节严重者,责令暂停提供相关服务
- 若构成违法治安行为,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 构成犯罪者,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且算法备案及双新评估(安全评估)是 APP 上架前必备资质,未备案可能影响 APP 正常上架。
part3:我们是医疗健康方面的大模型,能办理大模型备案吗?
答:《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未禁止备案医疗领域应用,若仅用于健康咨询、医学知识科普、病历结构化处理等非诊断性功能,可走常规备案流程,但需在备案材料中明确功能边界,并承诺不涉及医疗决策;若模型输出涉及疾病诊断、治疗方案建议等医疗核心功能(如辅助诊断、用药推荐),需先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二类或三类),再向网信办提交大模型备案。
part4:使用境外基座模型对备案有影响吗?
答:使用境外基座模型,或者爬取境外门户网站数据的企业备案难度较高,国内对数据来源合法性要求较严格,境外模型和数据可能存在安全风险,不符合国内监管等问题。
part5:大模型备案通过后还需要做什么?
答:通过备案后,需要在显眼位置悬挂备案号,还需每月进行常态化安全测试,您需要积极配合,确保大模型服务始终处于安全、合规的运行状态。如果后续大模型有重大更新或服务范围、适用人群等关键信息有变化,可能还需要根据规定进行相应的备案变更等。
part6:我们企业规模较小,没有专业的法务和 AI 合规团队,能自己办理备案吗?
答:对于规模较小且缺乏专业法务和 AI 合规团队的企业来说,自己办理大模型备案难度较大。大模型备案审核门槛高,需要提交大量技术文档、伦理审查材料,并且要符合《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众多法规要求。而且大模型备案各省的流程有略微差异,审核标准也不尽相同。此外,大模型备案的审核标准还在不断变严格。所以以企业现有的情况,自行办理备案很可能因为材料不全、流程错误或者对政策及审核标准把握不准等问题,导致备案延误甚至失败 。
part7:不同地区的大模型备案要求不同吗?能具体讲一下吗?
答:不同地区的大模型备案要求的确存在一定差异。例如:北京地区的拦截关键词是其他地区的5-6倍,测试题数量也是几倍以上,在备案流程上,虽然整体大框架相似,但部分地区在资料提交细节、审核侧重点上也有不同。像有的地区可能更注重语料来源的合法性证明材料,有的地区对模型安全评估报告的格式和内容详细程度要求更为严格。具体看当地政策要求
part8:为什么我的大模型备案被驳回了?我该怎么办?
答:大模型备案难度较高,备案不通过可能有多种原因:
- 材料问题:材料不完整、表格填写信息有误或不清晰;材料真实性存疑,如提供虚假的语料来源证明等。
- 模型本身问题:模型的安全性措施不足,像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方面存在漏洞;模型生成内容可能存在安全风险。
- 评估不达标:安全自评估报告内容不完善,对风险点分析不透彻、防范措施不具体;测试题集的覆盖度和合理性不够,不能有效检测模型在各种场景下的表现 。
以上就是近期收到关于大模型备案咨询最多的问题,希望能对有备案需求的小伙伴们有所帮助,大家有其他相关的备案问题也可以在后台提出,或在评论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