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网信办发文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3月的“整治AI技术滥用”行动。一方面从AI技术出发,清理整治违规AI应用程序;另一方面聚焦利用AI技术制作发布的内容,集中清理违法不良信息,处置违规账号。
一、第一阶段重点整治对象
网信办提出在第一阶段重点整治以下6类AI突出问题:
(一)违规AI产品
主要指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向公众提供内容服务,但未履行大模型备案或登记程序的。提供违法功能及在未授权情况下侵犯他人隐私的产品。
(二)传授、售卖违规AI产品教程和商品
利用违规AI产品伪造换脸视频、换声音频等教程信息。售卖违规“语音合成器”“换脸工具”等商品信息。营销、炒作、推广违规AI产品信息的。
(三)训练语料管理不严的AI产品
训练语料使用了非法来源数据或使用网上爬取的虚假不实内容的,未建立训练语料管理机制及未定期排查清理违规语料的AI产品
(四)安全管理措施薄弱的AI产品
未建立有效的违规账号管理机制,未定期开展安全评估的产品
(五)未落实内容标识要求的
未对深度合成内容添加显示标识,未向使用者提供或提示隐式、显式内容标识功能,导致虚假信息误导公众的产品
(六)重点领域安全风险
医疗、金融、教育等重点领域的AI产品,未针对性设置行业领域安全审核和控制措施,误导使用人群扰乱市场秩序的
二、第二阶段重点整治对象
第二阶段聚焦利用AI技术制作的传播内容,网信办列出了七大突出整治现象:
- 利用AI制作内容发布谣言
- 利用AI制作发布不实信息
- 利用AI制作发布色情低俗内容
- 利用AI假冒他人实施侵权违法行为
- 利用AI从事网络水军活动
- AI产品服务和应用程序违规
- 侵害未成年人权益
三、大模型备案流程简介
清晰了解大模型备案的具体流程对于企业顺利完成备案,合法开展业务至关重要。
- 企业向属地网信办报备,领取上线备案申请表
- 准备备案材料及测试账号,基础材料是一个备案申请表和五个附件。(不同地区要求的不同,具体要看当地网信办的材料要求,有的地区会多几个附件材料)
- 将备案材料提交属地网信办进行专家评审和安全评测
- 属地网信办通过初审后提交中央网信办进行材料复审
- 中央网信办向六大部委征求意见,多部门协同审查,确认大模型符合备案要求后,备案即算通过
- 备案结果会由中央网信办反馈至属地网信办,再择期进行备案公示
四、大模型备案通过后续管理
1. 备案公示
备案通过后,网信办会对备案结果进行公示,公示内容包括:企业名称、大模型名称、备案编号、备案时间等内容,接受公众监督。公示期内,公众发现大模型存在问题可以向相关部门反馈。
2. 备案编号悬挂
企业获得备案编号后,需在大模型产品或服务显眼位置悬挂备案号,方便用户和监管部门快速识别和查询大模型的合规情况
3. 常态化安全测试
备案通过后企业需定期对大模型进行常态化安全测试,确保大模型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始终保持安全、合规状态,若在后期检查中发现问题,需及时整改,按照备案时承诺的安全保障措施和技术规范进行日常运营。
有其他备案问题欢迎后台咨询,下期想看什么内容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