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广告成本居高不下,精准投放成为卖家们绕不开的焦虑点。而最近一轮亚马逊DSP广告系统的算法升级,似乎正在给这场投放内卷带来新的转机。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基于实际测试数据,详细解析亚马逊受众定向工具的表现,并复盘一次广告优化实战,看看更新后的系统到底能卷出什么花样?
看完这篇,你将知道:新版受众定向机制有啥变化、优化时你该怎么操作、还有哪些潜在坑点。
一、升级了什么?亚马逊受众定向的关键变化
亚马逊DSP(Demand-Side Platform)一直是品牌广告投放增强曝光和精准触达的利器,而此次算法升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
更精细的受众分层:系统新增“高意图”受众组合,能把最近浏览、加购、甚至未完成结账的用户单独圈选出来。
-
类目重构:原有类目覆盖过粗导致投放散射,新版拆分更细,尤其是家庭、3C、美妆类目,分组更聚焦。
-
AI推荐加持:后台新增"Suggested Audience"智能推荐工具,可根据历史表现自动生成更高ROI的受众组合。
这意味着,过去“一把抓”的广泛投放模式已经不够用了。靠算法就能实现人群分选和兴趣冷热判断,手动筛选的营销错误概率正在被压缩。
二、数据说话:点击成本降了多少?
我们实际测试了一个美妆品牌,在升级前后的DSP账户中对比了3组广告表现。以下是我们的投放概况:
-
产品:便携式美容仪
-
地区:美国站
-
投放周期:升级前7天 vs 升级后7天
-
预算策略:按日均消耗比投放
测试结果整理如下:
| 指标 | 升级前(旧受众) | 升级后(精细受众) | 对比变化 |
|------|------------------|----------------------|----------|
| 点击率(CTR) | 0.61% | 0.88% | +44% |
| 每次点击成本(CPC) | $1.73 | $1.09 | ↓37% |
| 投资回报(ROAS) | 2.3 | 3.1 | +35% |
| 跳出率 | 47% | 34% | ↓28% |
可以看到,新版受众定向显著提高了点击率并降低了CPC,且用户停留和转化情况也明显改善。从这些数字来看,本轮算法升级并不只是“包装改革”,确实做到了“花得更少,买得更多”。
三、优化实录:我们是怎么做到CPC降37%的?
我们是如何拿到这组漂亮的数据的?这里还原整个优化流程,确保你可以立即照抄执行:
第一步:划清人群池,利于后期A/B测试
以往的广告人群标签主要靠“类目+搜索词”组合,现在可以通过亚马逊的受众推荐工具和自定义包裹人群更加精准。我们将用户分成了三类:
-
A组:曾浏览过本品牌产品的用户
-
B组:曾浏览同类竞品用户
-
C组:曾购买高相关商品,但未触达本品牌的用户
这让我们能基于转化路径判断哪个人群表现最强。
第二步:避免重叠投放,降低互相竞争
过去多个广告组容易重叠目标人群,产生内部竞价。新版系统可以可视化人群覆盖,通过扇形图分析重合度。
我们将相似受众排除出彼此广告组,相当于“泾渭分明”,避免浪费。
第三步:设置互动型素材+场景定向
新版DSP支持更强的动态素材组件。我们测试了带场景图的视频素材(如用户在洗手间使用产品),CTR从0.44%飙升至0.92%。同时,投放设置中加入了基于天气、节假日和地理位置的触发条件(例如在母亲节前一周推母婴护理内容),转化效果提升约23%。
四、避坑指南:新系统也有“坑”
虽然新功能带来了实打实的数据改善,但从实操层面看也不是无懈可击的。以下几点你务必注意:
- 智能推荐≠最优选择
系统推荐的受众虽然已过滤一部分低质量人群,但默认设置对某些垂直品类(如户外、汽车)并不友好。建议结合自己第一方数据再做二次优化。
- 过度细分导致预算分散
过多的人群组合会导致每组数据量太小,影响算法学习效果。我们建议控制在3组骨干受众为主,必要时实行预算倾斜而不是一碗水端平。
- 报告延迟问题仍存在
某些行为数据(如加购)存在1-2天延迟,建议设置周期对比至少为7天以上,避免因短期波动做出误判。
五、趋势信号:个性化定向已成刚需
广告投放的本质,从不只是卖而是“对的人说对的话”。亚马逊此次算法升级说明几点:
-
广撒网模式已死,个性化才是主流打法;
-
第一方数据(如站外社交行为、兴趣偏好)成为投放新油门;
-
平台希望通过AI降低新手上路门槛,积蓄更多中小卖家。
对于卖家而言,这既是机会也是警钟。在操作维度越来越自动化的趋势下,谁的数据更干净、安全,谁就拥有更大的优化空间。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卖家开始使用像跨境卫士这样安全防护工具来确保多账户操作的安全稳定,避免广告账户被误判关联影响信誉。
六、实用建议:如何落地你的“低CPC策略”?
最后,想复制我们37% CPC下降成果?请带走这五条可以立刻执行的策略:
-
利用“高意图受众”组合+竞品访客做对比测试;
-
从3组核心人群入手,控制预算分配,关注ROAS;
-
杜绝广告流量重叠,使用排除逻辑提升触达效率;
-
测试互动素材(如短视频)+多时段、节日定向组合;
-
保持安全浏览环境,防止广告权限因为技术问题被限制。
结语
投放是一场长期主义的博弈。有些“捷径”确实能让你在短期内甩开对手,而这场亚马逊受众定向升级,就值得你认真研究。点击成本能不能继续降低,我们不敢保证,但可以确定:时代已经变了,等你一起上车。
别错过下一次算法红利。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