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Nature发文直批中科院分区困局,速看解析!

2025 年 5 月 7 日,《Nature》发文指出中国科研评价体系存在核心矛盾,即 “国际标准” 与 “国家战略” 发生碰撞,撕裂了科研人员,尤其是青年学者的科研方向选择。

图片来源:Retraction Watch

一、评价体系的双重压力:国际标准 VS 国家战略

长期以来,中国科研评价高度依赖SCI论文数量、影响因子等指标,这些指标被视为国际学术界的“通行证”。然而,这种依赖导致研究选题偏向易于发表的热门领域,忽视本土实际需求。

例如,中国学者在国际顶刊发表论文的数量激增,但成果转化率低,且部分研究因脱离国情被称为“学术苦力”。在2024 年 3 月,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更新期刊分级系统,将《中国物理快报》等部分本土期刊提升至一区。

而将 13 种国际知名期刊降级,如影响因子 10.6 的纳米领域顶刊《Nano Letters》。这一 “升内降外” 调整模式下,中国主办的一区期刊数量从 19 种增至 40 种。

然而,2015-2019 年间被降级的期刊中,中国学者论文量下降 14.8%,反映出科研人员为适应评价体系而做出的调整,尤其在普通院校这一现象更为明显,有研究者甚至将向某些国内期刊投稿称为 “学术上贡”。

二、科研人员面临迷茫困境

一方面,中国的科研机构鼓励研究者遵循国际科学规范,积极参与国际科研合作与交流,以展现中国科研实力。

另一方面,绩效评估标准却多倾向于本土优先事项,如契合国家特定发展战略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 。

这使得众多科学家,特别是处于职业早期的青年学者陷入迷茫,难以平衡两种导向,规划科研方向 。他们可能因过度追求本土优先事项,而减少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合作,甚至降低对高质量国际期刊的投稿积极性,进而影响中国科研的全球影响力。

中科院分区和JCR分区的主要差异

1、JCR分区

由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发布,基于《期刊引证报告》(JCR),覆盖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SCIE、SSCI、AHCI等)。其特点是国际通用性高,尤其在欧美学术界广泛认可。

在学科划分上,中科院分区采用“大类+小类”模式,设18个大类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等),再细分若干小类(如物理分为“凝聚态物理”“光学”等),层级清晰。

JCR分区依托WOS数据库,直接划分176个精细学科,不设大类,对交叉学科包容性强,同一交叉学科期刊可同时出现在多个学科分区,精准反映期刊多元影响力。

2、中科院分区

中科院分区是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制定,服务于中国科研评价需求,是国内高校、科研机构职称评审和项目申请的主要参考依据采用金字塔结构,前5%为1区,6%-20%为2区,21%-50%为3区,后50%为4区,顶级期刊更少但含金量更高。

采用“大类+小类”体系,大类基于国务院学位办的学科分类(如“医学”“工程技术”),共21个大类(2025年升级版),小类与JCR一致(174个)。同一期刊可归属多个大类,导致分区差异。

中科院2025年升级版引入“期刊超越指数”,取代传统IF作为分区的核心指标,旨在规避单篇高被引论文的干扰,并体现交叉学科贡献。一般是国内职称评审、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政策导向明显(如支持本土期刊、限制“水刊”)。

既然JCR已成国际标配,

那中科院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一方面,中科院分区致力于突破单纯依赖影响因子的评价模式。仅凭影响因子来衡量,冷门学科期刊容易被低估。中科院分区采用的非均衡模式,能较好地避免学科间不合理的直接比较,为不同学科提供更为公平合理的评价环境。

另一方面,中科院分区对于推动本土期刊发展、增强其国际竞争力意义重大。通过扩大中国 ESCI 期刊的入选范围,中科院分区激励国内期刊不断提升自身质量与国际知名度,这有助于我国逐步掌握科研评价领域的话语权。

不过,任何评价体系都存在局限性。科研成果的深层价值很难被期刊分区完全量化。很多重大的理论突破与技术创新,往往源于科研人员跳脱出既有指标框架的自由探索。

文章来源:Why China needs to review its approach to research evaluation

注:本文部分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仅用于学术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整改或删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