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标志着我国新能源电价机制正式从“政府定价”转向“市场定价”。政策核心包括:
- 全面市场化定价:新能源上网电价由电力市场交易形成,反映供需关系与发电成本。
- 差异化分类施策:2025年6月前投产的存量项目执行“机制电价”保护,增量项目通过竞价确定电价,加速行业降本增效。
- 可持续发展机制:建立“多退少补”结算机制,稳定企业收益预期,推动新能源与储能、绿证市场协同发展。
政策目标:通过价格信号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新能源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与零碳社会。
CET中电技术:三大方案精准匹配改革需求
结合政策导向与行业痛点,CET中电技术推出以下核心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应对电价市场化挑战,把握零碳机遇:
1.储能EMS智能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方案亮点:
- 集成峰谷套利、调频调压策略,优化储能充放电收益。
- 实时监控设备状态,智能预警,保障安全运行。
案例:某深圳储能电站项目
- 项目规模8.5MW/17.2MWh,采用20kV并网;
- CET中电技术为其提供了储能EMS智能监控解决方案及配套产品,方案通过计划曲线、峰谷套利、需量控制、防逆流控制、调压调频等策略控制;
- 项目电站已累计充电7456.80MWh、放电6564.00MWh,实现峰谷套利,预计3~4年收回投资成本。
2.园区数字化能碳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方案亮点:
- 实现能耗与碳排放的精准计量、可视化分析,支持碳足迹追踪。
- 联动光伏、储能等设备,优化园区源网荷储协同调度。
案例:某央企二级企业碳管理平台项目
企业痛点:
- 园区老旧楼宇众多配电结构复杂,能耗和碳排放数据采集困;
- 军工企业科研任务繁重,高耗能试验设备运行无规律;
- 面临国资委和集团公司双碳规划压力,需系统性科学规划;
采用“碳管理平台+碳规划”的组合拳:
- 大数据和数字孪生技术主动管理用能设备和系统,全面覆盖建筑楼宇厂房30+;
- 能碳指标参数可视化,为电力系统维持瞬时平衡提供数据支持,进行精细化能碳调度和能碳管理,降低用能成本;
- 进行企业碳盘查,识别碳排放影响因素,情景分析研判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 基于情景分析确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重点,明确实施路径;
- 进行减碳措施优选排序确定实现双碳目标的重大工程项目。
项目成果:
完成能碳平台建设,实现能碳数据的精细化管理;完成企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等“1+N”系列咨询成果。
3.虚拟电厂平台解决方案
政策匹配点:
- 市场化交易要求分布式资源灵活调度,虚拟电厂可聚合光伏、储能参与电力交易。
- 政策鼓励“多年期购电协议(PPA)”,虚拟电厂助力长期收益锁定。
方案亮点:
- 整合分布式资源,通过需求响应、市场竞价实现收益最大化。
- 支持绿电交易与绿证拆分,提升项目综合收益。
案例:某高速公路零碳服务区项目
- 项目采用模块化“1+N+1”建设思路,通过实施各项零碳技术,实现服务区用电100%“绿电”供应和“碳中和”运营;
- 建设1MW/0.5MWh储能系统、650kW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以及电动汽车充电桩;
- CET中电技术提供CET-7320微网控制器、一套智慧能碳管理系统以及3D数字孪生监控,CET-7320通过光储协同控制及能源管理可降低能源消耗和能源成本,减少能源费用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