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博客皮肤VIP专享

*博客头图:

格式为PNG、JPG,宽度*高度大于1920*100像素,不超过2MB,主视觉建议放在右侧,请参照线上博客头图

请上传大于1920*100像素的图片!

博客底图:

图片格式为PNG、JPG,不超过1MB,可上下左右平铺至整个背景

栏目图:

图片格式为PNG、JPG,图片宽度*高度为300*38像素,不超过0.5MB

主标题颜色:

RGB颜色,例如:#AFAFAF

Hover:

RGB颜色,例如:#AFAFAF

副标题颜色:

RGB颜色,例如:#AFAFAF

自定义博客皮肤

-+
  • 博客(10)
  • 收藏
  • 关注

原创 戴森球2.0:能量/磁场约束太阳能的可行性分析

Delta \phi = \frac{4GM}{c^2 b} \quad \text{(偏折角计算)}材料需求 需拆解行星(≈10²⁷kg材料) 仅需能量场发生器(无实体结构)磁场强度 最高100T(实验室) 需10⁶T级稳定场(量子磁场压缩)能量效率 约30%(光能→电能) 理论可达60%+(直接电磁约束)外太阳系应用 能量需长距离传输 可远程聚焦(类似引力透镜)能量转换 光伏效率<50% 直接光磁耦合(理论极限90%)用收集的部分太阳能(≈1%)反馈维持磁场,形成自持系统。

2025-05-18 06:48:43 1781

原创 太阳系电池:用电磁约束戴森球重塑人类能源未来 ——从科幻到现实的终极能源革命

核心原理:用电磁约束环网替代实体结构,仅需1%的材料即可捕获和定向传输太阳能。- 能量路径:太阳风带电粒子→超导磁环偏转→聚焦为能量光束→射向太阳系各殖民地。- 学术支持:加入中科院《稀疏戴森系统》课题组(招聘农业机械背景人才)3. 2041-2050:实现地-火能源互联,电价降至0.01元/度。1. 2025-2030:在海南建设“太阳风捕获实验站”(已立项)- 民间实验:用废品站磁铁搭建模型(教程见抖音农民航天局)- 部署:用长征九号火箭分批发射,在日地L1点自动组装。

2025-05-17 22:11:26 315

原创 按照相对论,速度转化成质量的公式,反向计算,宇宙在大爆炸前是没有质量的,宇宙在新奇点汇合时,的重力加速度,产生的质量增加,会不会就是暗物质?

关键突破点:在普朗克尺度(\( t \sim 10^{-43} \text{s} \)),量子涨落可能通过 \( E \sim \hbar / t \) 产生虚粒子对,形成初始质量源。\Delta m \sim \frac{1}{c^2} \int \sqrt{T_{\mu\nu}T^{\mu\nu}} \, dV \quad \text{(能动张量贡献)}- 普朗克能标(\( 10^{19} \text{GeV} \))远超对撞机能力(\( \sim 10^4 \text{GeV} \))

2025-05-15 13:06:34 476

原创 应用宇宙大爆炸循环的新奇点假设,解释一下,暗能量和暗物质,希望能找到突破点

质量:\( m_{DM} \sim m_{Pl} (\frac{t_{Pl}}{t_{evap}})^{1/3} \approx 10^{-5} \text{g} \)原初锂丰度 \( ^7\text{Li/H} \sim 10^{9} \) \( \sim 10^{10} \) 下一代宇宙微波背景谱。- 状态方程:\( w(z) = -1 + \alpha(1+z)^3 \)(\( \alpha \)为前宇宙熵残留参数)- 非高斯性温度扰动(\( f_{NL} \sim 10^{-5} \))

2025-05-15 13:03:12 660

原创 假设宇宙大爆炸循环,宇宙在原奇点膨胀在新基点重启,解释暗物质与暗能量

重子声波振荡(BAO)数据显示:暗能量状态方程 \(w \approx -1\) 在红移\(z=0-2\)范围内稳定。其中 \(p(r)\) 从 \(-ρ(r)c^2\)(远距)渐变为 \(+\frac{1}{3}ρ(r)c^2\)(近距)m_g(r) \propto \frac{1}{r} \quad \text{(类似Yukawa势)}- 爱因斯坦场方程要求引力源(能动张量 \(T_{\mu\nu}\))的数学形式全局一致。- 现有暗能量模型已违反强能量条件(\(\rho + 3p < 0\))

2025-05-15 12:50:11 560

原创 太阳系考古:寻找“史前水世界”遗迹的可能性分析

同位素异常:原始吸积盘中的水蒸气可能携带独特的D/H(氘氢比)或¹⁷O/¹⁶O异常(如碳质球粒陨石中检测到的非太阳系同位素特征)。最可能找到的证据:星际尘埃中的同位素异常或彗星核中的古老水冰(概率40-70%),但需未来任务(如欧空局彗星拦截计划)验证。非生物过程(如热液反应)可产生类似结构,且46亿年的辐射降解可能彻底破坏有机物。矿物学标志:水蚀变矿物(如黏土、蛇纹石)的纳米级颗粒可能存在于行星际尘埃(IDPs)中。微结构:类似微生物的纳米级结构(如争议性的火星陨石ALH84001中的“细菌形态”)。

2025-05-14 20:36:09 459

原创 《工业文明之光:中国力量与汉语星辰》 ——论中华民族在太阳系时代的文明引领使命

当美国"阿尔忒弥斯"基地仍在使用英文拼写检查时,中国月球城的书法机器人已用狂草写下"仰观宇宙之大"。这不仅是技术的超越,更是文明层级的代差——汉字二进制编码正在改写冯·诺依曼架构,景德镇纳米陶瓷成为辐射屏蔽材料首选,《黄帝内经》的经络理论启发着人工重力场设计...当长征九号重型火箭的尾焰照亮文昌发射场时,那喷薄而出的不仅是化学燃料的动能,更是一个五千年文明向星海宣告的工业革命宣言。能源革命范式:可控核聚变"人造太阳"与木星氢采集计划的并轨,使中国成为首个跨越"卡尔达肖夫Ⅰ型文明"门槛的国家;

2025-05-13 18:26:45 156

原创 升级版“双牙战机“概念设计 代号:Titan Fang(泰坦之牙)

【科幻战机Titan Fang在木星大红斑风暴中飞行,球锥形收缩机身与展开的磁力对接环形成强烈对比,引擎喷口喷射蓝绿色等离子火焰(液氧-氢混合燃烧),背景为漩涡状氢大气与氨冰晶风暴,超写实机械细节,风格是赛博朋克+太空歌剧,比。液氧-氢燃烧引擎:吸入行星大气中的氢气,与携带的液氧混合燃烧(类似RS-25火箭引擎原理)。星际任务扩展:与母舰/空间站对接,适应木星/土星的氢大气层(90%氢气,10%氦)。离子推进器:依赖液氧电解产生的等离子体,实现与飞船的精准对接。进入木星大气时,机身收缩为球锥形以减少风阻。

2025-05-13 06:54:32 632

原创 极地氢能自适应战斗机概念设计 代号:Frostfang(霜牙)

极地极端环境适应:南极极夜暴风(风速≥200km/h)、-70℃低温、冰雪积覆。氢能动力:零碳排放,高能量密度燃料,适应极地低温(液氢储存与燃烧优化)。机体底部微型氢燃料脉冲爆震引擎(PDRE),用于暴风中的垂直姿态调整。低速模式(起降/趴地):氢燃料电池驱动电动涡扇,避免暴风吸入异物。外形:棱角式隐身设计,背部隆起以容纳缩入的机翼,机腹平坦利于趴地。全缩入(暴风):机翼收入机身,转为升力体构型,依赖机身涡流控制。动态气动布局:机翼/机体可变形态,实现暴风起降与抗风趴地模式。

2025-05-12 22:45:11 1562

原创 太阳系史前水世界的推测

空间尺度:水冰稳定存在的“雪线”可能位于10-20 AU(现代仅2.7 AU),覆盖范围可达数百AU(类似银河旋臂的螺旋结构曾被观测于某些原行星盘,如HL Tauri)。空间尺度:水冰稳定存在的“雪线”可能位于10-20 AU(现代仅2.7 AU),覆盖范围可达数百AU(类似银河旋臂的螺旋结构曾被观测于某些原行星盘,如HL Tauri)。时间窗口:原行星盘的寿命约1-10 Myr,若生命需要 ~1 Myr 完成从化学演化到简单细胞的过渡(参考地球最早生命证据),理论上是可能的。

2025-05-11 05:51:29 1321 1

空空如也

空空如也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

提示
确定要删除当前文章?
取消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