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P地址介绍
网络世界的身份标识,相当于现实世界中的门牌号。
(1)报文格式与字段含义
IP报文包含多个关键字段,每个字段都有特定功能:
Version:标识IP协议版本,常见的IPv4(值为4 )和IPv6(值为6 )以此区分,不同版本在地址长度、报文结构等方面都有差异。
Header Length:定义首部长度,32位字为计数单位,范围0-15 ,最长60字节。
Type of Service:标记服务质量需求,在特定网络(如区分服务网络)需要保障服务质量时才生效,实现数据的差异化传输,对延迟敏感的语音数据可设置更高优先级。
Total Length:整个IP报文的长度,包含首部和数据部分,最大65535字节,限制单次传输的数据量,也影响网络传输效率与分片策略。
Identification、Flags、Fragment Offset:共同作用于分片与重组,当报文长度超过传输网络的MTU(最大传输单元)时,就要分片传输,这些字段是保证分片后的报文能在接收端正确重组,保障数据完整性。
Time to Live:TTL生存时间,每经过一个路由器就减1 ,为0时丢弃报文,防止报文在网络中无限循环。
Protocol:标识上层协议,如 TCP(6 )、UDP(17 )等,使接收端能准确将数据交给对应上层协议处理。
Header Checksum:校验首部完整性,发送端计算校验和,接收端验证,若校验失败则丢弃报文,保障传输过程中首部数据的准确性。
Source/Destination Address:源和目的IP地址,明确数据的收发方。
(2)地址表示与分类
IPv4以点分十进制形式呈现(如 192.168.1.1 )。从功能与用途看,分为不同类别:
特殊地址:包含网络地址,主机位全“0”,标识整个网络,如 192.168.1.0;
广播地址:主机位全“1”,向网络内所有主机发送数据,如 192.168.1.255;
回环地址:用于本地环回测试,检测主机网络协议栈是否正常等;
地址分类(A、B、C、D、E类):
A类地址:首位为0 ,网络位占1字节,主机位占3字节,范围 0.0.0.0 - 127.255.255.255 ,10.0.0.0 - 10.255.255.255 是私有地址,用于企业内网。
B类地址:前两位为10 ,网络位占2字节,主机位占2字节,范围 128.0.0.0 - 128.255.255.255 ,私有地址段为 172.16.0.0 - 172.31.255.255。
C类地址:前三位为110 ,网络位占3字节,主机位占1字节,范围 192.0.0.0 - 192.255.255.255 ,私有地址是 192.168.0.0 - 192.168.255.255。
D类地址:前四位为1110 ,是组播地址,用于向一组特定主机发送数据,高效实现数据的多点传输,范围 224.0.0.0 - 239.255.255.255。
E类地址:前四位为1111 ,保留用于实验和研究,未广泛应用,范围 240.0.0.0 - 255.255.255.255 (除 255.255.255.255 广播地址外 )。还有一些特殊用途地址,如 0.0.0.0 表示本网络,常用于设备获取IP地址时的临时标识; 255.255.255.255 是受限广播地址,在本地网络内广播。
(3)地址配置示例
以 172.16.10.105 为例,通过子网掩码 255.255.255.0 (即 /24 )分析其网络属性:
网络地址:将主机位全置0 ,得到 172.16.10.0 ,标识该IP所在的网络段。
广播地址:主机位全置1 ,为 172.16.10.255 ,可向该网络内所有主机发送广播数据。
可用IP地址范围:网络地址 +1 到广播地址-1,172.16.10.1 - 172.16.10.254 ,这些地址可以分配给网络内的主机设备。
二、子网划分
通过借用主机位创建子网,实现IP地址的管理。
(1)基本原理与VLSM 子网划分的核心是借助子网掩码(由连续的1和0组成,1对应网络位,0对应主机位 ),从主机位中借位作为子网位,将一个大网络划分为多个小网络。
例如,对192.168.10.0/24 网络,若借1位主机位,子网掩码变为 255.255.255.128 (/25 ),可划分出两个子网:192.168.10.0/25 和 192.168.10.128/25。
(2)子网划分步骤
以 192.168.10.0/24 划分子网为例,假设需划分4个子网:
1.确定借位数量:要划分4个子网,需借2位主机位(2² = 4 ),子网掩码变为 255.255.255.192 (/26 )。
2.计算子网地址:子网地址依次为 192.168.10.0/26 、192.168.10.64/26 、192.168.10.128/26 、192.168.10.192/26。
3.确定每个子网的可用IP范围:
-192.168.10.0/26 :可用IP 192.168.10.1 - 192.168.10.62 ,网络地址 192.168.10.0 ,广播地址 192.168.10.63 。
-192.168.10.64/26 :可用IP 192.168.10.65 - 192.168.10.126 ,网络地址 192.168.10.64 ,广播地址 192.168.10.127 。
以此类推,就得到其他子网的IP范围。 通过子网划分,能控制网络广播域大小,减少广播风暴对网络的影响,同时提升地址利用率。
三、ICMP协议
(1)协议基本功能与报文类型
ICMP报文封装在IP报文中传输,主要功能:
当网络中出现数据传输错误(如目的不可达、超时等 ),路由器或主机通过ICMP差错报文告知源主机。
(2)常见应用场景
ping命令:向目的主机发送 Echo Request 报文,目的主机可达且正常响应,会回复 Echo Reply 报文,通过往返时间大致判断网络延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