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是每天吃外食就想拍一下便當、早餐或咖啡的人?
其實只要掌握對的平台與內容風格,這些生活片段都有機會變成吸睛的短影音。
不過你知道嗎?抖音跟 TikTok 雖然相似,內容偏好與影片拍攝重點卻大不相同。
本篇文章將針對「外食族」創作者族群,深入解析這兩大平台的內容邏輯,教你如何拍出既生活又爆款的外食短影片!
抖音與 TikTok 有什麼不同?外食族創作者必懂的平台邏輯
抖音與 TikTok雖然都是 ByteDance 旗下的短影音平台,但他們針對不同市場與用戶習慣設計,特性差異如下:
抖音(中國):
-
受眾年齡層較廣,以 25–45 歲為主
-
偏好「生活共鳴、情境感」的影片
-
強調故事線、敘事感或紀錄風格
-
演算法重視完播率+互動率,看得完才會推廣
TikTok(國際):
-
偏年輕族群(15–30 歲) 為主
-
偏好「創意、娛樂、驚喜感」的內容
-
常搭配音樂、挑戰、快速剪輯與特效
-
演算法重視前3秒吸引力+分享率
簡單來說:抖音喜歡真實生活的你,TikTok則期待驚喜爆點的你!
外食族適合拍什麼樣的短影片?
外食族是天然的內容製造機,每天的三餐就是三支影片的素材。但不同平台要注意呈現方式上的細節差異:
適合抖音的外食短影片主題:
-
「晚餐日常」:今天加班到 9 點,只想吃熱騰騰滷肉飯
-
「便當打開瞬間」:一個完整拍攝開盒、夾菜、咬第一口
-
「地區探店」:新竹火車站附近 3 間 120 元內午餐推薦
-
「吃播紀錄」:無旁白純聲音,ASMR 風格
適合 TikTok 的外食短影片主題:
-
「快速吃貨比拼」:30 秒吃遍夜市 3 款甜點
-
「轉場挑戰」:拉開門出現美食,再變裝開始吃
-
「內容反差」:不起眼的路邊攤竟然是百萬網友推爆的店?
-
「口味驚喜」:第一次吃超辣版韓式炸雞的表情反應
拍攝技巧大不同!平台導向決定你該怎麼拍
拍抖音,請注意:
-
鏡頭慢但有情緒:讓觀眾進入你當下的用餐狀態
-
光線與構圖自然:追求生活感,不需要濾鏡過重
-
加入敘述旁白:像朋友聊天般說出吃飯感受
-
影片長度:適合 30~90 秒,敘事型影片表現佳
建議格式:
開頭 → 用餐情境(如下班後)
中段 → 餐點重點特寫+食物聲
結尾 → 口感描述或總結
拍 TikTok,請注意:
-
開場3秒抓住觀眾:前幾秒就要有動作或驚喜畫面
-
剪輯要快、轉場要俐落:避免冗長段落,強化節奏感
-
搭配熱門音樂或挑戰:例如吃播搭配「咔滋音效」類音樂
-
影片長度:適合 15~30 秒內,越精簡越容易被轉發
建議格式:
前奏 → 美食或情境切入
中段 → 嚐第一口+快速反應+字幕重點
結尾 → 給分或驚喜反差(ex: 價格只要49元)
字幕、封面與 hashtag 也會影響觀看量
不論你選擇哪一個平台,影片外部結構也很重要:
封面設定:
-
抖音封面建議用「故事標題」:例如「今晚一人吃飯的第七天」
-
TikTok封面建議用「對比吸睛圖」:例如開盒瞬間的拉近鏡頭
字幕方式:
-
抖音偏好敘事型文字疊加(像短日記)
-
TikTok喜歡卡點字+大標題+動態貼圖
Hashtag 建議:
-
抖音例:#下班便當日記 #一人食推薦 #生活Vlog
-
TikTok例:#foodtiktok #eatingchallenge #quickreview
外食族變現起步建議
當你的影片穩定經營一段時間後,就可以開始拓展變現路線:
- 接在地餐廳合作試吃:尤其是抖音在地影響力強,較容易有店家找上門
- 商品置入或團購:推薦便當盒、調味料、飲品、外送平台
- 導流其他平台:TikTok 通常會串聯 IG、YouTube,開啟聯盟行銷或合作機會
- 自製懶人包販售:如「台北百元便當推薦 PDF」、「外食小資料理地圖」
小提醒:先累積真實粉絲與內容作品,再來談合作與變現,會更有說服力。
從生活記錄出發,讓你在短影音世界也能發光
不論你選擇的是抖音或 TikTok,只要你是外食族,就有源源不絕的創作素材。
抖音偏生活與情感,TikTok則偏娛樂與創意,只要抓對拍攝細節與平台調性,便當照也能拍成高互動爆款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