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没内容,而是不知道怎么把想法“写长一点、写详细一点”,结果每节撑不过500字,干巴巴的😭
别急,今天分享5种超实用的扩写技巧,手把手教你把每个小标题下的内容从“只够写一段”拉满到“能撑一整页”!
✍️技巧一:定义+分类+举例,三板斧写法
最通用的万能模板,用来扩写“概念类小标题”效果极好。
比如小标题是:“用户粘性概念的界定”
👉可以这么展开:
-
定义:什么是用户粘性?学者是怎么定义的?
-
分类:可以分为哪些维度?行为粘性、情感粘性等
-
举例:结合现实案例,比如抖音的推荐机制如何提高用户粘性
🚀立刻从150字扩展到600字以上!
🧱技巧二:引用+对比+评述,充实理论部分
如果你在写文献综述或理论基础部分,这招尤其适用。
例子:小标题“网络自我呈现理论研究回顾”
可以这样写:
-
引用观点:引入几位代表性学者对“自我呈现”的定义
-
对比差异:不同研究方法/理论框架下的异同
-
自己的评述:这些研究存在哪些不足?你打算怎么填补?
📌注意:不要堆观点,而要加你自己的思考。
🔍技巧三:提问式展开法——一问一答填空式写法
当你不知道怎么延展一个观点,不妨用“提问”来激发思路。
例子:小标题“短视频平台的算法机制”
可以自问自答式写法:
-
什么是算法机制?
-
为什么算法机制重要?
-
它如何影响用户行为?
-
有什么问题或争议?
-
未来可能怎样演变?
✨每一个问题就是一个自然段,内容就“水到渠成”地扩展开了。
📊技巧四:数据+案例+现象,打造实证“重量感”
哪怕你没做问卷调查,也可以从已有研究、新闻、报告中找数据来扩写。
例子:小标题“短视频对大学生时间管理的影响”
💡可以引入的数据包括:
-
用户平均每日使用时间(CNNIC报告、艾媒数据)
-
某高校的调查结果
-
微博热搜/知乎热帖里的典型讨论
再加一两个同学的访谈内容,内容立刻丰满!
🧩技巧五:结构分段扩写法——小标题里再分小节
如果你觉得一个小标题总写不长,那就在里面再细分逻辑层级。
举例:“平台推荐机制的运行逻辑”
你可以这样拆开:
-
推荐机制的原理(内容标签+用户画像)
-
演算法运作流程(冷启动→推荐→反馈)
-
对用户行为的影响(黏性+沉浸感)
这样每一小段单独扩写300字,瞬间让这节撑到1000+字!
📣写论文不是“凭空变出内容”,而是会拆解、会扩写!
用好这5种写法技巧+工具组合拳,再配合你自己的思考,哪怕从没写过论文,也能稳稳写出结构清晰、内容饱满的本科论文💪
觉得有帮助记得点赞+收藏+关注,我们下期分享“文献综述如何不写成流水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