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深圳、浙江等地个人破产制度改革推进,已有2143名债务人通过法定程序获得经济重生(截至2023年6月数据)。本文详解申请条件、流程与法律后果,为深陷债务危机的群体提供参考。
一、谁能申请个人破产?
双重准入标准:
-
居住+社保:在试点地区连续缴纳社保满3年
-
债务规模:
-
深圳:负债50万元以上且到期未清偿
-
温州:负债10万元以上且资产不足债务50%
-
三类禁止情形:
-
过去3年有高消费记录(如乘坐头等舱、购买奢侈品)
-
故意转移财产被查实
-
因赌博、吸毒等违法行为负债
二、破产程序四阶段图解
复制
申请预审 → 法院受理 → 免责考察期(3-5年)→ 裁定免责
-
预审材料清单:
-
债务清册(所有债权人联系方式)
-
财产报告(含支付宝/微信零钱明细)
-
诚信承诺书(公证处公证)
-
-
债权人会议重点:
-
表决通过重整计划(需50%以上债权人同意)
-
确定豁免财产范围(深圳标准:单人保留6.9万元生活保障金)
-
-
考察期生存指南:
-
每月消费不得超过当地最低工资标准(2023年深圳2360元)
-
每季度向管理人报告收支情况
-
不得担任企业高管、不得借贷
-
三、破产的法律代价与机遇
三大限制:
-
信贷冻结:5年内无法申请房贷、信用贷
-
职业禁止:律师、会计师等职业资格可能被暂停
-
信息公开:破产记录在“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公示10年
两项权益保障:
-
保留必要生活财产:
-
1套自住房(面积≤90㎡)
-
基本家具、医疗设备
-
职业工具(如网约车司机的车辆)
-
-
信用修复机制:
-
考察期满后可申请删除失信信息
-
创业贷款贴息等政策扶持
-
四、实务风险预警
-
“假破产”刑事风险
-
江苏某案例:债务人隐瞒拆迁补偿款,被以“破产欺诈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
-
-
家庭连带影响
-
配偶银行账户可能被同步监控
-
子女报考军校、警校或受政审影响
-
-
二次破产禁令
-
获得免责后7年内不得再次申请
-
理性决策建议:
-
债务规模低于年收入5倍时,优先选择债务重组
-
咨询专业机构进行“破产可行性评估”(平均耗时2-3周)
-
参加法院组织的破产预辅导课程(试点地区免费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