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之老,清华之旧
进北大西门,感觉一下子到了江南水乡。西门其实是北大的正门,古色古香的屋檐式结构、典型的红色透露出威严和辉煌。我们去北大的那天是礼拜,“北京大学”四个字下,围满了留影的人群。
西门是绝好的天然屏障,外面的车水马龙一下子悄无声息,独留下北大特有的优雅和华贵。进西门,一块不起眼的石碑映入眼帘,是关于“篓兜桥”的说明(篓兜桥乃古文人吟诗作对之所在)。校园不再是简单的读书场所,要是没有预见,置身其中,恍如来到了“苏州园林”之类的修身地。西门右侧,有一片不大不小的荷塘。顺着古老的小路走来,一座纪念碑巍然耸立,上刻有“抗战和民国”以及无数的熟悉、不为人所知的名字。沿荷塘的小路,不远处就是“堂? 吉可德”之父西班牙人氏塞万提斯,为西班牙马德里市政府所赠。塑像是古老的铜色,透露出历史的悠久。北大的教学楼自成体系,包括新建的“百年校庆”建筑,清一色采用青灰,屋檐为北方特有的那种皇家园林式的雕刻图案。
从茂密的树林中穿梭,隐约可以看到一座耸立云霄的青灰色高塔,古老的形状述说着它的岁月沧桑。这就是与未名湖齐名的“博雅塔”。照例的,塔旁有一字碑,上刻有“博雅塔”之渊源。原来此塔乃燕京大学当年为解决师生饮水困难,在此掘一井,未想流量丰富,又承博氏捐助,仿北周建筑,后雅称为“博雅塔”。博雅塔下,就是代表北大的未名湖。不宽的湖面上,清澈的水在浮动,我们坐在岸边,遥想老舍当年,意气风发,入湖而去……。旁边有三三两两的人群,告诉我们是在二十一世纪。称这一方水为“湖”,实在有些不可思议,不过看在是学校的份上,也真是难得。中国之学府,傍水而居的本在少数,更何况是这一潭活水。而这未名的来历,我无从考证,许是真未名吧!更有可能是北大的狡猾-----以北大为代表的中国文人的聪明所在,未名实则有名,有名乃未名,典型的道家。
未名湖被群山环绕,周围悠闲的节奏感染了我们。沿着湖的堤岸慢慢踱步,可以看到不少“百年校庆”的杰作-----Bell实验室赠送的雕塑、北京大学星等等。未名的北岸,有一幢古色古香的公寓,一国际友人仰北大之名捐赠的。未名湖由两个湖联结而成。再往前走,就到了湖的西面-----燕京大学的旧址,两岸的垂柳拂着水面,摇曳着历史的气息。是清朝纽轱辘氏(?)和绅的花园,仿圆明园而建----这后来就成为和绅的一大罪状。火烧圆明园的灾难只给我们留下和绅的一座石舫,让后人凭吊。走过小桥,在公寓的对面小山上看到了斯洛(《Red Star Over China》的作者)之墓。石碑上的文字述说着这位普通的美国记者当年的勇气。历史在这里止步。
天渐渐暗下来,带着沉重的心情,我们离开了未名湖。来到燕园餐厅,装修得很仿古,还算不错。正当坐下来,被告知下班了-----居然还有下班之说,真是学校的特色?眼睁睁看着可爱的饭菜和饮料远离我们而去,无可奈何。服务员“砰”窗口一关,走人了;这也许有可以算是缺少服务意识的体现。这是唯一的败笔,在北大。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