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中“事务处理”和“锁定机制”归纳解释

        事务处理与锁定机制是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

  1. 事务处理:事务是由一组SQL语句组成的逻辑处理单元,具有ACID(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四个属性。原子性表示事务是一个原子操作单元,其对数据的修改要么全都执行,要么全都不执行;一致性表示在事务开始和完成时,数据都必须保持一致状态;隔离性表示事务在不受外部并发操作影响的“独立”环境执行,事务处理过程中的中间状态对外部是不可见的;持久性意味着一旦事务完成,其对数据库的修改将被永久保存。

  2. 锁定机制:锁是用于解决隔离性问题的一种机制,当多个事务同时访问同一数据时,会引发并发控制问题,即所谓的脏读、不可重复读和幻读。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数据库系统提供了多种锁定机制,如共享锁、排他锁、行级锁、表级锁等。不同的锁定机制有不同的粒度,同时事务也是有不同的隔离级别的。例如,在MySQL的RR(Repeatable Read)隔离级别下,MySQL为了解决幻读的问题,以牺牲并行度为代价,通过Gap锁来防止数据的写入。

        开启事务时会自动加锁,而关闭事务时则会释放锁定的资源。事务的隔离级别通过锁的机制来实现。当多个事务同时访问同一数据时,数据库系统会根据设定的隔离级别和锁定机制来决定是否允许这些事务同时访问该数据,以及如何在它们之间进行协调以避免冲突。解释完事务处理和锁定机制接写了我们详细说明一下锁定机制中的几种锁。

        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锁定机制通过不同类型的锁来解决并发问题,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锁类型及其区别:

  1. 共享锁(Shared Lock):允许多个事务同时读取同一数据,但不允许其他事务对该数据进行修改。这样可以实现数据的并行读取,提高系统的并发性能。

  2. 排他锁(Exclusive Lock):只允许一个事务对数据进行修改,并阻止其他事务对该数据的读取和修改。这是在对数据进行修改操作时最常用的锁类型。

  3. 行级锁(Row Lock):锁定指定的某一行数据,而不是整张表。这可以防止其他事务同时修改同一张表中的不同行,但允许并发读取其他行。行级锁通常比表级锁更细粒度,能更有效地提高并发性能。

  4. 表级锁(Table Lock):锁定整张表,禁止其他事务对表进行任何操作(包括读取和修改)。这种锁定机制的颗粒度最大,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但会降低系统的并发性能。

(个人学习笔记,仅供参考) 

  • 8
    点赞
  • 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