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4年成为大模型应用之年,人工智能界的讨论焦点逐渐转向一个关键问题:“大模型的终局是‘通用’还是‘专用’?”在《2024洞见对谈》中,AI学者吴翼、汪玉、高金杨和王乃岩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他们的见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让我们一同深入这一问题的核心。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通用’和‘专用’两个概念。通用模型,意味着一种智能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不同的任务和领域,如同一把万能钥匙。而专用模型,则像是一位专业锁匠,对于特定问题提供深度、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在技术层面,2024年的AI界已经展现出这两种趋势的并行发展。端侧的小模型,如汪玉所指出的,因其轻量、无需长距离数据传输,能够快速响应,适合处理实时、低延迟的应用。而云侧的大模型,则因其强大的处理能力和大规模数据训练,更适合执行复杂的任务,如高金杨所比喻的“名师”。
然而,大模型的终局究竟是什么?
我们要知道大模型的发展并非单一路径。它们集结了通用模型的多功能性和广泛适用性,以及专用模型在特定领域的深度和精准度。
因此,我的观点是,大模型的未来将是一个“通用核心”与“专用扩展”的结合。
一方面,通用模型如GPT-4,在文本生成、语言翻译等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