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ZU数据库系统原理复习笔记

教材: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五版)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 绪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1 数据库系统概述

🔺1.1.1 四个基本概念

1. 数据

定义:

  • 数据(Data)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
  • 数据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 数据的含义称为数据的语义,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2. 数据库(DB)

定义:是长期储存 在计算机内、有组织 的、可共享 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基本特点:永久储存有组织可共享

3.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定义:

  • 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 基础软件,是一个大型复杂的软件系统

🔺主要功能:

  • 数据定义功能
  • 数据的组织、存储和管理
  • 数据操纵功能
  • 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
  • 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
4. 数据库系统(DBS)

定义:是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应用开发工具)、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管理员(DBA)组成的存储、管理、处理和维护数据的系统

特点:

  • 数据结构化:数据库主要特征之一,与文件系统的本质区别

  • 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度低且易拓展

  • 数据独立性高物理独立性逻辑独立性

    ​ 数据独立性是由DBMS提供的二级映像保证的

  • 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1.1.2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 人工管理阶段
  • 文件系统阶段
    • 数据可以长期保存
    • 由文件系统管理数据
    • 数据共享性差,冗余度大
    • 数据独立性差
  • 数据库系统阶段
    • 数据结构化(主要特征,与文件系统的本质区别)
    • 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度低且易扩充
    • 数据独立性高
    • 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riYvVBgp-1640256050972)(C:\Users\admin\AppData\Roaming\Typora\typora-user-images\image-20211211091004850.png)]

1.2 数据模型

定义:是对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的核心和基础

1.2.1 两大类数据模型

​ 🔺数据建模的三大要求:

  1. 能比较真实地模拟现实世界

  2. 容易为人所理解

  3. 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

  • 概念模型,也称信息模型,它是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用于数据库设计。
  • 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
  1. 逻辑模型主要包括网状模型、层次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数据模型、对象关系数据模型、半结构化数据模型等。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用于DBMS实现
  2. 物理模型是对数据最底层的抽象,描述数据在系统内部的表示方式和存取方法,在磁盘或磁带上的存储方式和存取方法。

1.2.2 概念模型

  • 实体(可以是具体的人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和联系)

  • 属性(描述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征,如学生实体可以由学号等属性组成)

  • 码(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

  • 实体型(比如学生)

  • 实体集(同一类型实体的集合,比如全体学生)

  • 联系(实体集之间的联系通常是指不同实体集之间的联系)

    一对一(一个班级一个班长)、一对多(一个班级多位学生)、多对多(课程和学生之间的联系

  • 实体-联系方法(E-R方法/E-R模型)//第七章

🔺1.2.3 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

  • 数据结构(静态特性)
  • 数据操作(动态特性)
  • 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1.2.4常用数据模型

在数据库的非关系模型中,基本层次联系是指两个记录以及它们之间的一对多(含一对一)的联系

1.2.7 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是最重要的一种数据模型

1. 数据结构
  • 关系:表
  • 元组:行
  • 属性:列
  • 码:表里的某个属性组,它可以唯一确定一个元组
  • 域: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集合
  • 分量:元组中的一个属性值
  • 关系模式:对关系的描述

关系的每一个分量必须是一个不可拆分的数据项:不允许表中有表

2. 数据操控和完整性约束
  • 数据操控:查询、插入、更新和删除数据

    关系模型中的数据操作都是集合操作,操作对象和操作结果都是关系

  • 完整性约束条件: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完整性

3. 关系模型的优缺点

略.

🔺1.3 数据库系统的结构

数据库系统通常采用三级模式结构

数据库的二级映像功能

1.3.2 三级模式结构

  • 模式(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

    模式是相对稳定的,实例是相对变动的

    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

  • 外模式(子模式/用户模式):用户能看到、使用的局部数据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DB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

    外模式是模式的子集

    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外模式

  • 内模式(存储模式):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组织方式

  • 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

模式:概念级抽象 外模式:视图级抽象 内模式:物理级抽象

1.3.3 二级映像功能和数据独立性

1. 外模式/模式映像
  • 模式描述的是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
  • 外模式描述的是数据的局部逻辑结构
  • 同一个模式可以有任意多个外模式
  • 每一个外模式,数据库系统都有一个外模式/模式映象,定义外模式与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
  • 映象定义通常包含在各自外模式的描述中
保证了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当模式改变时,由数据库管理员对映像做相应改变,可使外模式保持不变,而应用程序是根据外模式编写的,从而应用模式不用更改,保证了数据和程序的逻辑独立性。

2. 模式/内模式映像
  • 数据库中只有一个模式,也只有一个内模式,所以模式/内模式映像是唯一的
  • 定义了数据全局逻辑结构存储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
保证了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当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改变了(例如选用了另一种存储结构),数据库管理员修改模式/内模式映象,使模式保持不变,从而应用程序不受影响。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简称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1.4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数据库系统由DB、DBMS、应用软件和DBA构成。

🔺数据库管理员的工作职责:

  • 决定数据库中的信息内容和结构。
  • 决定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和存取策略。
  • 定义数据的安全性要求和完整性约束条件。
  • 监控数据库的使用和运行。
  • 数据库的改进和重组、重构。

第二章 关系数据库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31EDjvHc-1640256050973)(D:\FZU\数据库系统原理\image\第二章.jpg)]

关系数据库系统:是支持关系模型的数据库系统

关系模型:由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和关系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

关系模型的基础:集合代数

2.1 关系数据结构及形式化定义

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单一):关系

2.1.1 关系

1. 域
  • 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
  • 定义了列的取值范围
2. 笛卡尔积
  • 是域上的一种集合运算
    • 笛卡尔积可表示为一张二维表
    • 表中的每行对应一个元组,表中的每列对应一个域

给定一组域D1,D2,D3…Dn的笛卡尔积为D1×D2×D3…×Dn = {( d 1 , d 2 , … , d n )|di 属于Di }

  • 元组

    • 笛卡尔积中每一个元素( d 1 , d 2 , … , d n )叫作一个n元组(n-tuple)或简称元组
    • 笛卡尔积元素中的每一个 d i叫作一个分量
  • 基数

    ​ 一个域允许的不同取值个数称为这个域的基数

3. 关系
  • 是笛卡尔积的一个有实际意义的有限子集
  • 是元组的集合
  • D 1 × D 2 × … × D n的有实际意义子集叫作在域D 1 , D 2 , … , D n 上的关系,常常表示为R ( D 1 , D 2 , … , D n
    • R:关系名
    • n:关系的目或度(Degree)
(1)单元关系与二元关系
  • 当n=1时,称该关系为单元关系或一元关系
  • 当n=2时,称该关系为二元关系
(2)候选码(Candidate Key)/候选键

关系中的某一组属性集能*唯一的标识*一个元组,而它的子集不能

候选码可以有多个

(3)主码

若一个关系中有多个候选码,则选定其中一个作为主码(人为指定)

主码只有一个,唯一标识一个元组

(4)主属性

组成候选码的属性

(5)非主属性/非码属性

不包含在任何侯选码中的属性

(6)关系的三种类型
  • 基本关系(基本表/基表)
  • 查询表(临时表)
  • 视图表(是虚表,不对应实际存储的数据)
🔺(7)基本关系的性质
  • 列是同质的:列中的分量是同类型数据,来自同一个域
  • 不同的列可出自同一个域,其中的每一列称为一个属性,不同的属性要给予不同的属性名
  • 列的顺序无所谓,列的次序可以任意交换
  • 任意两个元组的候选码不能相同
  • 行的顺序无所谓,行的次序可以任意交换
  • *(最基本的规范化条件)*分量必须取原子值。即每个分量都是不可分的数据项 (属性是不可分割的数据项)

2.1.2 关系模式

是对关系的描述(有哪些属性,各个属性之间的依赖关系如何)

1. 关系模式的表示

关系模式可以形式化地表示为:R(U,D,DOM,F)

  • R:关系名

  • U:组成该关系的属性名集合

  • D:U中属性所来自的域

  • DOM:属性向域的映象集合

  • F:属性间数据的依赖关系的集合

    可以简记为R (U)或R ( A 1 , A 2 , … , A n ) R (A_1,A_2,…,A_n)R(A1,A2,…,A**n)

    • A 1 , A 2 , … , A n A_1,A_2,…,A_nA1,A2,…,A**n : 属性名

      如:学生(学号,姓名,年龄,性别,系名,年级)

2. 关系模式与关系的区别
  • 关系模式是;关系是
  • 关系模式是静态的、稳定的;关系是动态的,随时间不断变化的
  • 关系模式是对关系的描述;关系是关系模式在某一时刻的状态或内容

2.1.3 关系数据库

在一个给定的应用领域中,所有关系的集合构成一个关系数据库

关系数据库的: 关系数据库模式,是对关系数据库的描述

关系数据库的: 关系模式在某一时刻对应的关系的集合,通常称为关系数据库

2.1.4 关系模型的存储结构

  • 有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中一个表对应一个操作系统文件,将物理数据组织交给操作系统完成
  • 有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从操作系统那里申请若干个大的文件,自己划分文件空间,组织表、索引等存储结构,并进行存储管理;

2.2 关系操作

  • 查询

    选择、投影、连接、除、并、交、差

  • 数据更新

    插入、删除、修改

集合操作方式:操作的对象和结果都是集合,也称为一次一集合的方式

2.3 关系的完整性

  • 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

    是关系模型必须满足的完整性约束条件称为关系的两个不变性,应该由关系系统自动支持

  • 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应用领域需要遵循的约束条件,体现了具体领域中的语义约束

1. 实体完整性

若属性A是基本关系R的主属性,则属性A不能取空值 (主属性不能取空值)

2. 参照完整性

若属性(或属性组)F是基本关系R的外码,它与基本关系S的主码Ks相对应(基本关系R和S不一定是不同的关系),则对于R中每个元组在F上的值必须为:

  • 或者取空值(F的每个属性值均为空值)
  • 或者等于S中某个元组的主码值
例子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号,年龄,班长

  • “班长”是外码
  • 学生关系既是参照关系也是被参照关系

“班长”属性值(外码)可以取两类值:

  1. 空值,表示该学生所在班级尚未选出班长
  2. 非空值,该值必须是本关系中某个元组的学号值
(1)外码

设F是基本关系R的一个或一组属性,但不是关系R的码。如果F与基本关系S的主码Ks相对应,则称F是R的外码。(F是R中一个或一组属性,但不是R的码,是S的主码,则F是R的外码)

  • 基本关系R称为参照关系
  • 基本关系S称为被参照关系或目标关系
注意:
  • 关系R和S不一定是不同的关系(如班长与学号的例子)
  • 目标关系S的主码Ks 和参照关系的外码F必须定义在同一个(或一组)域上
  • 外码并不一定要与相应的主码同名(当外码与相应的主码属于不同关系时,往往取相同的名字,以便于识别)
例子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号,年龄)

专业(专业号,专业名)

  • “专业号”属性是学生关系的外码
  • 专业关系是被参照关系,学生关系为参照关系

3. 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关系模型应提供定义和检验这类完整性的机制,以便用统一的系统的方法处理它们,而不需由应用程序承担这一功能

2.4 关系代数

是一种抽象的查询语言,它用对关系的运算来表达查询

image-20211211161504563

运算三大要素:

  • 运算对象(关系)
  • 运算符(集合运算符和专门的关系运算符)
  • 运算结果(关系)

2.4.1 传统的集合运算

1. 并

R ∪ S = { t ∣ t ∈ R ∨ t ∈ S } R∪S = { t|t∈R∨t ∈S }RS={ ttRtS}

仍为n目关系,由属于R或属于S的元组组成

2. 差

R − S = { t ∣ t ∈ R ∧ t ∉ S } R -S = { t|t∈R∧t∉S }RS={ ttRt∈/S}

仍为n目关系,由属于R而不属于S的所有元组组成

3. 交

R ∩ S = { t ∣ t ∈ R ∧ t ∈ S } R∩S = { t|t∈R∧t∈S }RS={ ttRtS}

仍为n目关系,由既属于R又属于S的元组组成

4. 笛卡尔积

无条件的头尾连接

  • R : n 目 关 系 , k 1 个 元 组 、R: n目关系,k_1个元组、R:n目关系,k1个元组
  • S : m 目 关 系 , k 2 个 元 组 、S: m目关系,k_2个元组、S:m目关系,k2个元组

R×S :

  • 列:( n + m ) (n+m)(n+m)列元组的集合

元组的前n列是关系R的一个元组

元组的后m列是关系S的一个元组

  • 行:k 1 × k 2、 k_1 × k_2、kk2个元组

2.4.2 专门的关系运算

1. 引入记号
(2)分量:t [ A i ] t[A_i]t[A**i]

设关系模式为R ( A 1 , A 2 , … , A n ) R(A_1,A_2,…,A_n)R(A1,A2,…,A**n)

它的一个关系设为R

t ∈ R t∈RtR表示t是R的一个元组

t [ A i ] t[A_i]t[A**i]则表示元组t中相应于属性A i A_iA**i的一个分量

(2)剩余属性组
(3)元组的连接
(4)象集

本质上是一次选择行的运算和一次选择列的运算

  • 给定一个关系R ( X , Z ) R(X,Z)RXZ),X和Z为属性组

  • 当t [ X ] = x t[X]=xt[X]=x时,x在R中的象集(Images Set)为:

    Z x = { t [ Z ] ∣ t ∈ R , t [ X ] = x } Z_x={t[Z]|t∈R,t[X]=x}Z**x={ t[Z</

  • 1
    点赞
  • 1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 回答1: 福州大学汇编语言期末考试历年来都是以实际操作为重点,考察学生对于汇编语言的运用能力和实践经验。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单项选择、填空和编程题,其中单项选择和填空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汇编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编程题则主要考察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 历年考试中,编程题主题涵盖了汇编语言的各个方面,如输入输出、数学运算、条件判断、循环控制和数组操作等,涉及到实际问题的解决和编程技巧的掌握。在编程题的设计中,难度逐年升高,难度适中,涵盖的知识点也更加广泛且实用。 此外,汇编语言期末考试还会考查学生对课程中实验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对常用工具集成开发环境MASM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流程的掌握情况。这样的设计旨在促进学生在实际运用中理解和掌握汇编语言的基本原理,提高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能力。 总之,福州大学汇编语言期末考试历年以实际操作为主要考核方式,通过提供各种实际问题设计编程题目,考察学生对汇编语言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掌握情况,以此检验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应用能力。 ### 回答2: 福州大学计算机系汇编语言是一门重要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授学生如何理解计算机内部运行机制。该课程通常在每个学期末会进行考试,最终计入学生的总成绩中。 历年来,fzu汇编语言期末考试的难度相对较高,因此学生需要花费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去复习,了解考试方向和内容。在考试中,学生需要熟悉汇编语言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指令,能够写出程序并进行调试。 在考试内容上,历年来的考试题目都涵盖了汇编语言的总体知识点,例如CPU结构、数据存储方式、寻址方式、编程方法、中断和I/O等。考试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编程题等多种形式。 考试中的复习重点包括:CPU基本结构和运行原理、汇编语言常用指令、寻址方式和程序调试方法等。由于该课程是计算机系的入门课程,因此对于学生后续学习计算机领域的课程和研究都至关重要。 总之,fzu汇编语言期末考试历年来难度较大,需要学生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复习考试内容。但是学好这门课程对于学生通向计算机领域和进行相关领域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