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设规范
飞行标准:包括无人机适航要求、飞行安全规范、航行规定等,以确保无人机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技术标准:涉及无人机的技术要求、性能指标、测试方法等,以确保无人机的性能和质量达到一定的标准。
运营标准:包括无人机运营管理规定、操作规程、飞行计划管理等,以确保无人机的运营符合相关法规和行业要求。
服务标准:涉及无人机服务的标准规范,包括服务质量要求、服务流程、服务保障等,以提高无人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人才标准:针对无人机领域的人才培养和评价,包括职业技能要求、培训标准、评价标准等,以促进无人机领域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安全标准:涉及无人机安全相关的标准规范,包括信息安全、物理安全、电磁安全等,以确保无人机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
环保标准:针对无人机环保方面的标准规范,包括环保要求、排放标准、噪声标准等,以确保无人机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确保无人机的安全、合规、高效、环保等方面达到一定的标准,促进无人机产业的健康发展。
2.参考文件
1、《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GB/T 8566-2007);
2、《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GB/T8567-2006);
3、《信息技术软件工程术语》(GB/T11457-2006);
4、《计算机软件测试规范》 (GB/T 15532-2008);
5、《计算机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规范》(GB/T 9385-2008);
6、《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要求》 (GB/T21064-2007);
7、《数据中心设计规范》 (GB 50174-2017);
8、《软件工程 软件开发成本度量规范》 (GB/T36964-2018);
9、《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技术要求》(GB/T20273-2019);
10、《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 (公通字〔2007〕 43 号);
11、《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 (GB/T 20984—2007);
12、《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22239-2019);
13、《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设计技术要求》 (GB/T25070-2019);
14、《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 22240-2020);
15、《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密码应用基本要求》 (GB/T39786-2021);
16、《无人机通用规范》(GJB 2347-1995);
17、《无人机系统飞行试验通用要求》(GJB 5434-2005)。
3.网络方案
综合考虑整体应用系统数据传输需求,系统链路质量需求如下:
- 在网络负载80%情况下,执行Ping命令(1000字节),时延应小于1000ms;
- 在网络负载80%情况下,数据传送的抖动值应小于1000ms;
- 节点互联之间网络丢包率不超过5%;
- 设备互联端口建议固定双工模式、固定速率模式、固定MTU值;
结合以上要求和应用的数据测试以及保留一定带宽扩展能力,考虑计算机性能、网络设备质量、资源使用情况、网络高峰期、网站服务能力、线路衰耗、信号衰减、网络开销和带宽利用率转化等因数,按50%冗余计。公众服务带宽采用480M*1.5=720M的互联网接入线路。
综合考虑,无人机机库建议互联网采用1000Mbps带宽。
4.系统性能建设
信息的准确性:信息的数字化、加载、管理、查询、发布、统计分析等功能必须准确。
处理速度:要保证更新信息的及时获取、处理、入库与发布。
查询速度要求:由于系统的信息量大,并且信息的增长速度快,对于关系数据库查询能力是一个挑战。必须设计出合理的数据库结构和查询算法,以保证终端使用的响应速度,并不随记录数的增长而急速下降。
应用系统性能:应用系统应满足业务处理流程的要求,稳定、可靠、实用,人机界面友好,输入输出方便,检索查询简单快捷。
平台能够保证7*24小时安全运行
出现故障应能及时报警,软件系统应具备自动或手动恢复措施,自动恢复时间少于15分钟,手工恢复时间少于24小时,以便在发生错误时能够快速地恢复正常运行;
系统应有较好的兼容性,满足向下兼容的要求,软件版本易于升级,任何一个模块的维护和更新以及新模块追加都不应影响其他模块,且在升级中不影响系统性能与运行;
采用负载均衡策略,系统可承受高并发用户的访问,并且随着用户量的增长可通过简单增加硬件设备完成负载的配置,初始设计并发容量为1000用户/s;
常规数据查询响应时间<5s;
模糊查询响应时间<15s;
90%界面切换响应时间≤3s,其余≤10s。
5.技术路线
1.B/S模式设计
采用B/S模式设计,用户可以通过自主可控浏览器、开源浏览器等进行访问,设计和浏览均无需安装客户端程序。支持主流移动平台访问,具有丰富的移动应用功能,并可根据实际业务场景进行定制开发。
2.采用分层的技术架构
基于分层架构模式定义系统的技术架构,具有良好适应性和扩展性,架构采用平台+部件或模块方式搭建,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并在通用平台开发,提供二次开发接口,便于功能拓展。服务端设计采用分层架构,对数据采集、分发、存储与服务应用进行分层设计和管理,满足系统松耦合设计。
3.面向对象的设计开发模式
面向对象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程序设计方法,面向对象设计往往从问题的一部分着手,一点一点地构建出整个程序。面向对象设计以数据为中心,类作为表现数据的工具,是划分程序的基本单位,而函数在面向对象设计中成为了类的接口。
面向对象设计自下而上的特性,允许开发者从问题的局部开始,在开发过程中逐步加深对系统的理解。这些新的理解以及开发中遇到的需求变化,都会再作用到系统开发本身,形成一种螺旋式的开发方式。
4.基于流程与交换的业务协同与流程管理
业务流程管理是一套达成各种审批业务环节整合的全面管理模式,能够根据项目中业务需求环境的变化和差异,推进人与人之间、人与应用系统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的整合及调整、优化的业务过程。业务流程管理是面向业务过程的,它是实现系统流程审批类业务办理,实现“集中、透明、高效”的一站式服务过程的核心支撑体系。
(1)基于数据驱动的业务协同
业务数据按业务流程规则,通过路由等技术方式进行交换,以实现业务协同。在这种业务协同模式下,交换服务器一般部署在中心节点,交换业务连接器部署在靠近各部门信息系统的位置。基于数据交换的业务协同只是将数据传输到指定的位置或系统,数据的语义还要由接收系统进行解释。
(2)基于应用集成的业务协同
通过政务数据传输与交换和应用系统的接口,实现应用系统逻辑上的相互调用,即按接口标准、调用标准和消息标准封装应用系统本身的流程与规则。将不同应用系统按流程和规则集成起来,通过数据的交换和应用逻辑的相互调用,实现业务的协同。
(3)基于流程协同的业务协同
实现应用系统间流程的对接与调用,形成逻辑统一、物理分布的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体系,各业务系统的流程遵从流程管理的统一调配。在这种业务协同模式下,需要数据传输、交换组件和工作流中间件软件一起协同工作。
6.系统总体架构
低空无人机运营体系项目是基于互联网、边缘计算、大数据的无人机综合管理运营解决方案。通过分布在各个角落的无人机库及无人机、无人机挂载行业设备、平台管理信息、云端调度等手段,充分发挥无人机在各个领域的深度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