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B.十六位微处理器(2)

目录

三、8088/8086CPU 引脚

1、小知识点:

2、40个引脚(总线)信号​编辑

8088和8086的区别​编辑

3、地址、数据复用

4、地址、状态复用

5、地址线、数据线小总结:

 6、读写控制——ALE(Address Latch Enable)地址锁存允许:

7、IO/M* 外设/存储器访问

8、WR* 写控制

9、RD* 读控制

10、IO/M*、WR*、RD*组合

11、Ready 就绪

12、DEN* 数据允许

13、DT/R* 数据发送/接收信号

14、中断请求和响应——INTR 可屏蔽中断请求

15、INTA* 可屏蔽中断响应

16、NMI 不可屏蔽中断请求

NMI 与 INTR 的区别

17、总线请求和响应引脚——HOLD 总线请求

18、HLDA 总线响应

19、RESET 复位请求

20、CLK 时钟输入

21、Vcc 电源输入

22、GND 接地

23、MN/MX* 工作模式选择

引脚小结:

地址总线(AB)

数据总线(DB)

控制总线(CB)

引脚注意点


三、8088/8086CPU 引脚

  1. 8088为准16位CPU(数据线为8位);8086为真正的16位微处理器(数据线为16位)

1、小知识点:

分时复用:一个引脚在不同的时刻具有两个甚至多个作用;公交车上下车

总线复用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对外引脚个数

三态:高电平、低电平、高阻态


2、40个引脚(总线)信号

  1. 地址和数据复用,地址和状态复用
  2. 读写控制
  3. 中断请求和响应
  4. 总线请求和响应
  5. 其他
  6. 8088和8086的区别


3、地址、数据复用

  1. AD0~AD7:8位地址、数据分时复用,双向、三态
  2. 存储器读总线周期:
    1. 处于中间:悬浮态 = 高阻态

4、地址、状态复用

  1. A19/S6~A16/S3
  2. 地址、状态分时复用引脚,输出、三态
  3. 访问存储器的T1输出高四位地址A19~A16,证明:CPU访问内存时:20位AB;
  4. 访问外设的T1全部输出低于低电平无效,证明:CPU访问外设接口时16位AB

5、地址线、数据线小总结:


 6、读写控制——ALE(Address Latch Enable)地址锁存允许:

  1. 输出、三态、高电平有效
  2. 在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时,将20位地址缩入“地址锁存器”;
  3. 只在T1时工作

7、IO/M* 外设/存储器访问

  1. 输出,三态
  2. IO读总线周期:高电平有效
  3. 内存读总线周期:低电平有效

8、WR* 写控制

  1. 输出,三态,低电平有效
  2. 低电平时,CPU正在写出数据传送给主存或I/O端口

9、RD* 读控制

  1. 输出,三态,低电平有效
  2. <
  • 3
    点赞
  • 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