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7)计算机网络

1 计算机网络历史第一代:50年代中~60年代初,以单计算机为中心的联机系统主机内部通信,把远程的输入输出设备通过通信线路直接和计算机的主机相连,用户在终端输入信息的同时,主机也能处理信息,最后再将处理结果通过通信线路回送给远程用户。第二代:60年代中~70年代初,计算机之间互联网络主机间通信,主机既做数据处理,又做通信,出现不同的网络体系结构模型。第三代:70年代中~80年代末,计算机网络标准化发展ARPANET的标准协议1)用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2)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计算机3)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1 计算机网络历史

  • 第一代:50年代中~60年代初,以单计算机为中心的联机系统
    主机内部通信,把远程的输入输出设备通过通信线路直接和计算机的主机相连,用户在终端输入信息的同时,主机也能处理信息,最后再将处理结果通过通信线路回送给远程用户。
  • 第二代:60年代中~70年代初,计算机之间互联网络
    主机间通信,主机既做数据处理,又做通信,出现不同的网络体系结构模型。
  • 第三代:70年代中~80年代末,计算机网络标准化发展
  1. ARPANET的标准协议
    1)用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2)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计算机
    3)所有网络结点都同等重要
    4)必须有冗余的路由
    5)网络结构尽可能简单,但是能非常可靠地传送数据

由于技术不足,相同厂家、相同型号的计算机之间可以进行数据通信,但是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计算机无法进行数据通信。

  1. TCP/IP协议
    该网络通信协议的出现,使得不同计算机之间得以实现数据通信,为计算机网络得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 ISO的ISO/RM规范

  • 第四代:90年代至今,国际化互联网

2 OSI/RM模型

1984年,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推出因特网的协议规范OSI/RM,为开放式互联信息系统提供了一种功能结构的框架。
OSI/RM: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

2.1 OSI/RM七层模型结构

物理层

  1. 物理层:只负责传输二进制比特流
    功能:
    1)为数据链路层提供服务,从数据链路层接收数据,并按规定形式的信号和格式将数据发送。
    2)向数据链路层提供数据(将二进制比特流转换成数据链路层可以解析的格式)

数据链路层

  1. 数据链路层:负责将上层数据封装成 帧
    帧:数据链路层完成从物理层到网络层的过度、准备工作
    功能:
    1)传输管理:为网络提供低出错率、高可靠性的数据链路
    2)流量控制:协调主机和通信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率

网络层

  1. 网络层:路由寻址和广播
    路由寻址:在路
  • 0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