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光储充微电网概述
光储充微电网是一种高度智能化的电力系统,在新能源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主要由光伏电站、储能系统、充电桩、微电网控制器等组成。
光伏电站是光储充微电网的核心部分之一,应选择稳定的组件和好的支架。在设计光伏发电系统时,充分考虑光伏组件的选型、组串方式、布局、安装角度等因素,可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例如,截至 2024 年上半年,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 4444 万千瓦 / 9906 万千瓦时,较 2023 年底增长超过 40%,这其中光伏电站的贡献不可忽视。
储能系统具备储能技术,如锂电池、铅酸电池等,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等特点。同时,储能系统的应用还能缓解充电桩大电流充电时对区域电网的冲击,实现电力削峰填谷等辅助服务功能。在很多 “光储充” 一体化充电站的储能系统中,还采用了一些电动汽车上已经被淘汰的电池,实现了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解决了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的问题。
充电桩应根据实际需要选用适当的充电桩类型,具备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等特点,以便实现对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累计推广的新能源汽车超过了 450 万辆,占全球的 50% 以上,对充电桩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微电网控制器具备良好的控制功能和通信功能,能够对整个光储充微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调节,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光储充微电网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力系统,能够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监测、控制、优化管理,为新能源汽车供应绿色电能,实现绿色供能,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关键技术剖析
(一)光伏储能系统控制策略
选取储能系统设备,考虑不同需求和技术,根据设备性质、能效等因素选择合适设备。
在光储充微电网中,储能设备的选择至关重要。高能量密度的储能设备如超导储能、飞轮储能和电容器,具有快速响应和高功率输出的特点,但成本较高。而高功率密度的电化学和化学储能设备,如铅酸蓄电池、锂电池和氢电池,则在能量存储方面有优势。例如,锂电池的能量密度较高,循环寿命长,在光储充微电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选择储能设备时,需要综合考虑设备的性能、成本、可靠性等因素,通过加权平均值计算,选出性能和效益合适的设备。
储能系统设备充放电控制,采用不同连接方式,优化储能设备功率。
储能系统设备的充放电控制对于光储充微电网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SC 与蓄电池混合设备通过 DC/DC 双向变换器与直流母线相连,可确保设备不过充或过放。被动控制方式虽然安装简单,但功率控制效果较差;主动控制方式成本高但功率控制好;半主动控制试图结合两者优点,但仍存在缺陷。在光伏储能系统中,主动控制可优化储能设备功率,减少充放电功率和冲击电流,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同时保持直流母线功率和电压稳定。
利用规则控制器进行管理,确保低通滤波器通过高频分量,在电容器和蓄电池间分配低频部分。
规则控制器在光伏储能系统中起着重要的管理作用。将直流母线功率差额输入控制器,确保低通滤波器通过高频分量,并按规范在电容器和蓄电池间分配低频部分。在工作流程中,储能设备功率平衡会处理高频分量,加入电容器可以平衡两者。通过文献分析,FLC 在控制期间的定向对于光伏并网中的功率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实际落实基本标准,确保电容器正常运行并满足电力需求。
逆变器处并网功率控制措施,研究非隔离逆变器的直流变换及其正常运行,分析单位功率因数并网控制。
逆变器处的并网功率控制是光储充微电网的关键技术之一。主要任务是研究非隔离逆变器的直流变换及其正常运行,并分析单位功率因数并网控制。逆变器需满足工作需求,特别是零功率因数和母线电压稳定。工作不是逆变器功率因数调节,而是采用双环 P1 控制方式,并关注并网点电流控制和直流母线电压稳定。为提高储能装置放电效果,需优化其管理系统,避免损害其寿命。
(二)光伏储能系统并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