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阅读——怎样学习软件工程

看到这个题目,我首先想到的是邹老师对于软件工程教学负责的态度和践行的方法。邹老师在课堂上跟同学们的互动一直就非常高,对同学们项目工程的进展都给予了十分详的关注。现在相当于做个调查,让我们从受教育者的角度,谈一谈对软件工程教育中的看法。

首先我们阅读了给出的几篇关于软工教学的材料:

一个是软件工程不等于计算机科学(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3f355101017g6l.html),另一个是软件工程教育中实践者的反思理论(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3f355101017j8q.html)。两篇都是译文,译者是新悦论坛的博主灵凤。还有一个是关于软件工程教育和多学科结合的(http://norvig.com/hybrid-research.pdf)。

软件工程和计算机科学,都是从传统数学发展而来的,但与传统数学都有本质的区别。同时这两者之间也有相互联系的地方。计算机科学显得更为理论化和严谨,许多命题有明确的,有正式的结果,即使是对于其中开放性的问题,我们期待的新的结果也有正式规定。对于软件工程领域,相对而言令人感到有些不靠谱。许多东西没有明确的概念界定,结果的描述都是一般(usually)或者大致(general);今天的工作对明天的帮助可能有也可能没有;新的方法往往推翻旧的方法。软件工程中的主题都有一个共同的属性:直接涉及人类活动的(directly involves human activity),这些学科的结果可能被人类所用,但他们的结果不会直接影响到人类。软件工程有人类必不可少的成分,例如软件的可维护性,安全性,可塑性等。从联系上看,经典的计算机科学有助于软件工程,但不是全部。良好的软件工程还包括创意,远见,多学科思维和人文科学。

根据以往教育工作者反思得出的经验,学生通过实验室实践——一种建筑学校的基本训练方法——通过一个具体的软件工程项目的开发和改进,能够更深刻的学习与之相关的理论知识。软件不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的产品,比如房屋,工具之类的,其设计已有设计对象的影响。这使得开发软件系统过程中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复杂性,二是有效的沟通。软件作为一个工程化的产品,强调高效,可靠,功能强大,易于维护。因此软件开发专业化的,系统化的方法加以指导。采用实践者反思的方法,学生不能想要什么老师就教什么,而是要训练他们:要以自己的方式或手段来获取成果。没有人能看到他,他不能看到刚才自己'说'的过程,虽然说可以引导合适的他们看见,从而帮助他看到他所需要看到的。更具体地说,在软件工程方面,如果我们能更好的理解一个软件系统的开发过程,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去指导这一过程。

假如一个杰出的结构工程师,一位对建筑材料,应力和应变,载荷分布,风切变,地震力等方面了知识如指掌的世界级的专家,在设计一栋建筑物时,可能与客户有一个很糟糕的谈话,不能设计一个令人满意的居住的空间,白谈论审美感了。成功的架构师,包括创意,远见,多学科思维,和人文学科。搞软件系统就像搞建筑一样,先要由架构师设计软件的架构,而且这个架构师应该是身经百战的,对各方面的软件系统都有熟悉。这类人才要具备多方面的思维和知识,特别是未来的人类将很大程度上工作、学习和生活在软件这个虚拟社会里,如何保持一个软件系统的可持续性至关重要,需要有这类人持续关注整个过程。

联系到我们自己的计算机学科的学习过程,从大一到大四的课程安排上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有结构的有计划的学习体系,先驱课程与后继课程依序,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结合,工科课程与人文课程相辅,因此我个人感觉还不很不错的。关于改进,我读了邹老师另一篇博客:习而学的方法才有了启发。

然后我们采访了几位前大班的同学,向他们了解了一下他们的软件工程课的相关情况。相比于我们的软件工程课,他们的课看起来确实显得有些水。

先从作业方面来讲,他们平时基本就没有什么作业,只有一个期末要交的大作业。而我们则是做了个人作业,结对编程,团队项目,从中收获的东西相对比较多。个人作业,结对编程什么的他们完全没有想过。

接着谈在做项目时的开发技巧,或者说叫开发方法。我们通过上课和阅读老师的博客了解到,做项目并不是高兴了就写一点,不高兴就拖两天这么做完的,都要有一定的系统的开发方法,比如说敏捷开发之类的。而采访的同学说,他们的大作业也就是一个人写一点,然后凑到一起,看看结果如何,什么时候写完全取决于每个人自身,没有一个固定的PM监督每天的工作,调配每个人的任务,也没有tfs之类的东西让大家认清楚自己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时间,以及同组同学的代码进展。

还有一点就是团队协作。前面已经说到他们的软件工程大作业是团队项目,那么按我们的理解应该有固定时间的讨论或者说组会。而他们说他们之间基本没有交流,他们认为每个人的代码风格都不同,沟通起来应该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特别是大神和其他组员的,码代码能力也不同,为了追求效率,一般都是大神完成大部分工作,其他成员打打杂,完成一些比较轻松的活,这也许是效率最高的方式。

谈到对我们的软件工程课的看法,他们说的第一点就是我们没有考试,这是让他们羡慕的地方。不过他们也觉得我们的软工课和他们的软工课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我们学到的东西确实比较多。问到他们愿不愿意上我们的软工课,他们还是觉得作业量是他们难以接受的,不过绝对比他们的软工课有价值。

总的来说,他们的软工课就像一门普通的必修课,期末交个大作业,然后老师划重点,大家复习准备考试。一个学期下来,估计学到的东西也很少,真正码代码的同学还能有些进步,其他的人基本就是水过了。我记得这话也听上一届的一个学长说过,他们的软工课基本就是这样水过的。这让我又想起了大二下的面向对象,基本就是一样的形式,最后自然是过了就过了,到现在也不理解那门课的意义。

最后谈一谈我们对于软件工程应该怎么上的理解。像前大班的上课方式确实有些不足,如果不对团队项目有系统的规划,肯定是不合适的。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很多大学生都喜欢作业少的课程,这也是一个矛盾。我们觉得,像我们这样的上课方式一定是值得推崇的,它不仅是一门普通的让我们为了学分而学习的课程,而是一门让同学学到真正的技术,真正的软件开发方法和技巧和课程。但是考虑到同时进行的别的课程也有相当大的作业量(特别是不低的挂科率让人很纠结。。),我们觉得这样的课其实可以专门拿一段时间来上,相当于一个小学期之类的东西,一段时间全用来搞这一门课,这样也许能使这们课的意义更大。

 

参考资料:

1.《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3f355101017g6l.html

2.《软件工程教育中的实践者反思理论》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3f355101017j8q.html

3.http://norvig.com/hybrid-research.pdf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coding-hundredOfYears/archive/2012/12/12/2814276.html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