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慧芳,46岁,是个私立学校的老师。20年前的那场意外,让我成了侄女的"妈妈"。
那是2004年的夏天,我哥李建国在工地干活时从6楼坠落。企业赔偿了20万,但我嫂子张美娟拿着钱人间蒸发,独留下3岁的女儿小欣。
还记得当时的小欣,抱着心爱的布娃娃,一遍遍问:"妈妈什么时候回来接我?"每次听到这话,我的心都像被刀割一样疼。
爸妈年事已高,我26岁那年,毅然决然地担起了抚养小欣的重任。从此,我成了一个"单亲妈妈"。
为了省钱,我们母女俩挤在40平米的老房子里。小欣从不挑食,什么都吃,还常常给我留下最好的那一份。那时我就在想:这孩子,太懂事了。
看着小欣从牙牙学语的小女孩,成长为清华计算机系的高材生,再到字节跳动的高薪程序员,我付出的每一分心血都值得。现在的她,每个月工资两万多,常给我买衣服、保养品,说要把这些年我的付出都补回来。
然而就在昨天,一个电话打破了我们平静的生活。
"慧芳,是我,美娟。"听到这个阔别20年的声音,我手一抖,茶杯摔在了地上。
"你还有脸打电话来?"我强压着怒火。
电话那头传来沧桑的声音:"这些年我一直在深圳打工。前几年认识个做小生意的,结婚后日子还不错。可他查出胃癌,现在我们花光了所有积蓄..."
我冷笑一声,打断她:"所以你打听到小欣在字节上班,月薪很高,就想起自己还有个女儿?"
"我毕竟是她亲妈啊!这些年我一直很后悔..."她的声音带着哭腔。
我气得浑身发抖:"后悔?后悔怎么没早点知道女儿这么有出息吗?当年你拿着死去丈夫的20万抛弃亲生骨肉的时候,怎么没想过后悔?"
正说着,小欣下班回来了。
听我说完情况,她擦了擦眼泪:"姑姑,在我心里,你才是我的妈妈。是你一手把我养大,陪我走过最黑暗的日子。"
然而,张美娟并没有死心。她找到了我们的住址,带着一张发黄的全家福,哭诉着要求相认。
"小欣,你看,这是你3岁时的照片。妈妈对不起你,但血浓于水啊!"
小欣看都没看那张照片,只是平静地说:"阿姨,这20年,我生病发烧时,是姑姑守在病床前;我第一次考试得了满分,是姑姑给我买了最爱的芭比娃娃;我上大学时,是姑姑几年没换新衣服,把每一分钱都攒着给我交学费..."
"你凭什么叫我阿姨?我是你亲妈!"张美娟急了,"你现在在大厂上班,工资那么高,难道不该赡养亲生母亲吗?"
小欣擦了擦眼泪:"血缘关系不能成为你利用亲情的借口。真正的母爱不是得到回报才想起自己是妈妈。"
送走张美娟后,小欣紧紧抱住我:"姑姑,你才是我最亲的人。这辈子,我都会好好孝顺你。"
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是啊,亲情不在血缘,而在陪伴。
看到这个故事,不少人问:"亲生母亲真的不该原谅吗?" 可我想说:血浓于水没错,但有些水,比血更浓。 那些年幼时的等待,少女时的委屈,成长路上的泪水,又有谁能还给那个被抛弃的孩子? 你们怎么看?
有些人只看重血缘关系,却不明白亲情贵在付出与陪伴。一个从不尽抚养义务的母亲,又有什么资格要求子女尽赡养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