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概论期末复习纲要

第一章 绪论

  1. 遥感: 广义上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波、力、声波、地震波的探测。狭义上,指通过探测器在远离目标和非接触目标物条件下探测目标地物记录目标的反射、发射或散射等电磁波信息,进行处理分析,揭示物体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一门科学。
  1. 遥感与遥测、遥控的联系与区别:

共同点:都不直接接触目标物

不同点:遥测是对被测物体运 动参数和性质进行远距离测量的技术, 遥控是远距离控制目 标物运动状态和过程的 技术

• 遥感的能源是电磁辐射——物理基础

• 电磁辐射与物体相互作用后产生的波谱特 性是遥感的依据——基础工作

• 传感器和平台使遥感变成为现实——核心

• 遥感获取的资料是图像和磁带

• 遥感资料的判读与应用是遥感的目的

  1. 遥感系统的组成部分:

遥感信息源传感器(接受和记录目标物的电磁波谱信息)、磁介质记录信息、通过卫星天线传输给地面接收站,地面站对遥感信息进行图像处理

• 按遥感平台分:

地面遥感:传感器设置于地面平台,为航空和航天遥感作校准和辅助工作。

航空遥感:传感器设置于航空器,主要是飞机和气球。

航天遥感:传感器设置于航天器,如人造地球卫星 、航天飞机、空间站。80km以上的平台

探测波段:

紫外线(0.3-0.4微米)

可见光(0.4-0.7微米)

红外(0.7-14微米),其中反射红外(0.7-3微米)(包括近红外(0.7-1.3微米)、短波红外(1.3-3微米)),中红外(3-6微米),远红外(6-15微米),热红外(8-14微米)

微波(0.1-100cm)

遥感按照工作方式可以分为:


主动遥感:传感器主动发射一定电磁波能量并 接收目标的后向散射信号。(如雷达)

被动遥感:传感器不向目标发射电磁波,仅被 动接收目标物的自身发射和对自然辐射源的反 射能量

遥感观测的特点


1)实现大面积同步观测,

2)运行速度快、周期短,可以获得多时相数据

3)获得地物电磁波谱信息能够综合反映地球的自然和人文信息客观记录地表状况

4)投入费用少但是收益大,极大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

5)所利用的电磁波有限,有待进一步开发多谱段资源

6)数据挖掘技术不完善,使得大量的遥感数据无法有效利用

第二章:遥感基本原理

Q = hc/入 = hf

面辐射源是指可以向2𝜋立体角内发射辐射能的物体, 面辐射源投射到各个方向的亮度是不同的,具有鲜明的方 向性,如果辐亮度不随观测方向发生变化,这样的辐射源就是朗 伯体(面),如电影银幕、投影屏幕、电视机屏等

辐射能量(Radiant energy) Q (J):电磁场所具有的 能量,用定量的方式来描述辐射源(体)的发射辐射、 传输或目标接受的辐射能量的一种度量形式;

辐射通量(Radiant flux) Φ (W):(1 J/s = 1 W) Φ = dQ / dt 单位时间内发射、传输或接收的辐射能,用来描述辐射能 的时间特性。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平面的辐射能也被叫做 辐射功率

  1. 亮度温度:

一物体的辐射亮度若与某个黑体的辐射亮度相同,则黑体 的物理温度就被称作那个物体的亮度温度。

太阳常数:

日地平均距离处,大气层外,单位时间与太阳光线垂直的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为1370+7Wm-2(1367Wm-2,世界气象组织,1981)

分子的吸收把辐射能转换为分子的激励振荡能量。散射将 入射方向的能量重新发布到其余各个方向。总的效应是将 能量从入射方向转移走。

氧和氮原子或分子的电子跃迁,吸收紫外线

平流层的臭氧吸收了大约99%的有害的紫外辐射(波长小于 320nm),臭氧存在一个形成与分裂的平衡,保持常数的比例。

O3 其余的吸收:0.6μm, 4.7μm, 9.6μm, 14mm

  1. 在可见光区,大气对电磁辐射的吸收较弱
  2. 水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波段电磁波
  3. 远红外区,基本上是被大气吸收
  4. 在微波区,O2 在 2.5 和 5 mm有强吸收, H2O 在1.35 cm处有个强吸收带

水的不同形态的吸收差别) • 水汽在可见光和NIR波段吸收微弱,但凝结态的 水(雨滴、云、雾)则吸收较多。 • 在中红外和热红外, 部分波段的辐射主要被 H2O, CO2 等吸收。

  1. 在一些谱段,大气的吸收作用不大,大气对于太阳 辐射的入射是透明的,电磁波谱的这些谱段在遥感 上被称作大气窗口

• 在红外区,存在两个“窗口”,对电磁辐射的吸收很 小。遥感传感器通常围绕这些窗口的中心探测。

• 当微波波长大于5 cm 时,透过率很高。这就是雷达可 以穿过云的原因

遥感系统设置的波段通常在这些大气窗口,以减小大气吸收的影响

散射作用: 太阳辐射(或叫做光)当与大气粒子相 碰撞后,辐射偏离了原来的传播方向的一种现象。

  1. 瑞利散射:粒子大小x=2πr/ λ << l, 通常为大气分子散射。 大气分子的散射规律由Rayleigh 1871年发现,因此称作瑞利散射。

瑞利散射可以解释为什么白天的天空多为蓝色。白天,尤其太阳在头顶时,当太阳光经过大气层时,与半径远小于可见光的波长的空气分子发生瑞利散射,因为蓝光比红光波长短,瑞利散射较激烈,被散射的蓝光布满了整个天空,从而使天空呈现蓝色。而紫光虽然波长较蓝光更短,散射较激烈,能量也较高,但因人眼对不同颜色的敏感度不同,以黄绿色敏感度最高,往两边呈钟形分布,换言之,人眼对蓝色的敏感度远大于紫色,所以天空看起来仍是蓝色。而人所见的太阳光因为多为直射光而非散射光,所以颜色基本上未改变,仍呈现白色——波长较长的红黄色光与波长较短的蓝绿色光(少量被散射了)的混合。

瑞利散射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当日出或日落时,云朵多为红橙色。当日出或日落时,太阳几乎在我们视线的正前方,此时太阳光在大气中要走相对较长的路程,所看到的直射光中的蓝光大量都被散射了,只剩下红橙色的光,因此太阳附近呈现红色,云朵也因反射太阳光而呈现红橙色,而天空则呈现较为昏暗的蓝黑色

事实上,月球的天空即使在白天也是黑的,便是因为其并无大气层,缺乏瑞利散射所致。

  1. 米散射

粒子大小D与入射波长 λ相近, 通常为气溶胶散射。特点是 前向大于后向。而且随着D/ λ的增大,前向散射比例加大。 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关系小。

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率低的波段才是大气窗口,典型大气窗口有0.8微米、1.2、1.6、2.1微米和微波波段

Beer 定律只适用于均匀介质,即光子同介质的原子或 分子相互作用的机会与所经过的几何长度成正比。

  1. 光学厚度:指在计算辐射传输时,单位截面积上吸收和散射物质产生的总衰弱,是无量纲量。 传统上,大气科学家在研究地球时,τ 从地表向上测 量。

 dτ = K dz

思考题:

1. 大气的散射现象有几种类型?根据不同散射类型的特点 分析可见光遥感与微波遥感的区别,说明为什么微波具 有穿云透雾能力而可见光不能。

2. 结合卫星传感器波段设置与大气窗口的波段区间,理解 大气窗口对于遥感探测的重要意义。

3. 综合论述大阳辐射传播到地球表面又返回到遥感传感器 这一整个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现象。

地物反射

  1. 植被:叶绿素较强吸收0.45μm(叶绿素a)、0.67μm(叶绿素b),水的主要吸收: 1.45, 1.92, 2.7 μm  次之: 0.96、1.2μm

在胁迫或衰老时: 叶绿素减少、 其它色素增加、 红光附近反射率上升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会产生黄色或橙色反射 花青素-红色

叶片衰老后空腔增加,结构变松,叶子对近红外电磁波的反射增加

叶片含水量越少,光谱反射率越高

  1. 土壤:土壤对电磁波的反射率与以下因素相关:

土壤含水量越高,反射率越(水分吸收越多)

土壤有机质含量越多,反射率越(腐殖质含量高的土壤看起来颜色更深更暗)

土壤颗粒越小,土壤表面越平滑反射率越大

土壤氧化铁含量增加导致红光附近反射率增加,红外波段反射率减小

对于受侵蚀的土壤,影响 其反射率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氧化铁和有机质,尤其是在500-1200nm. 氧化铁在900nm有一个宽的吸收带

  1. 水:

水深越深,反射率越低(特别是近红外)

随着混浊度的增加,体散射增加,反射峰向长波移动

叶绿素浓度增加时,蓝绿光和绿光波段反射辐射下降,但红光波段反射辐射增大

云:非选择性散射体,在400-2500nm反射强烈

雪:可见光、近红外反射强烈,在水的吸收波段附近趋于0

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雪的反射大约是冰的2倍

干雪→湿雪→冰→水,反射率逐渐降低

位于波长1.45𝜇𝑚和 1.96𝜇𝑚附近的水分子振 动吸收带对于判断矿物 、岩石以至土壤是否含 水具有指示性的功能

方向反射率

太阳/观测天顶角:太阳入射/观测方向与当地天顶方向的夹角

太阳/观测方位角:正北方与太阳入射/观测方向顺时针夹角

二向性反射率因子: 在相同入照条件下,地物向某一方向反射的强度与该方 向理想的漫反射强度之比,故也称方向反射比。

地表反照率(albedo):是地面反射辐射通量与太阳入射辐射通量的比值

BRF的测量:

(1)灰板或者白板顺序测量、同时测量

(2)ASD光谱仪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